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还是一种文化象征。为了全面考察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酒”词群,根据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标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涉酒词汇进行穷尽性搜集,构建“酒”词群的语料库,并对搜集的158个涉酒词汇进行分类。通过解读“酒”词群的文化寓意,总结出“酒”词群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酒文化的发展,系统地掌握汉语词汇中的“酒”词群,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编隆中对     
二“旧瓶装新酒”,贵在酒“新”。有位同学写“机会”话题,选用了“故事新编”文体,文章虽然在内容上有扩充,在“旧瓶”中加了“酒”,但此酒并不“醉人”。须知:“酒”贵在“新”,文则贵在新的立意。先请阅读加了夹批的原作!  相似文献   

3.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今生有酒     
构思独特,以“酒”为经纬,编织材料。结句“小二,拿酒来”写出了有立体感的李白!但是,首段中的“与风月为友,伴酒长眠”只需留下后四字;第四自然段中的“人生苦短,得意须尽欢啊”中的“欢”宜改为“饮”——进一步突出“酒”。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以酒闻名的文人行列里并没有庾信的名字;并且他受到关注主要在于他的诗赋中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浓郁的乡关之思,以及其中所达到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但通过读庾集不难发现,他的“酒诗”还是为数较多(共15首)的。所谓“酒诗”就是题名里有“酒”字同时写作内容以酒为中心的诗歌。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庾信的“酒诗”探讨他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与辛稼轩之饮酒诗词,折射出二人酒“味”、酒“境”的异趣,其背后潜藏着佛道文化与儒教文化的差异,而“闲适”与“载道”,正是“酒境诗心”与“酒情仕心”两种不同心态的深层内因.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中用了19个“酒”字,与粉板上多年后才拭去的“19个钱”数字暗合,“19”谐音“要酒”。以“酒”为基点,勾连时代。细读全文,从不同角度解开这场“酒局”的秘密,探究鲁迅先生在文中蕴涵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0.
王强 《辽宁教育》2024,(7):52-55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对语文教学起到推进作用。通过开展以寻找李白“酒元素”文化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从初识“酒元素”、再赏“酒元素”、内化“酒元素”三个层次展开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酒联拾趣     
嵌名酒联:传说江南某地有家“东兴酒馆”,开业后酒客寥寥,生意冷落。如何把生意做活?店主请一举人,为其写了一副酒联。酒联道:“东不管西不管酒管(馆);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吧)。”把“东兴酒馆”嵌入酒联,引来不少人欣赏。劝人酒联:南宋临安(今杭州)太白楼酒店有副颇有教益的劝人酒联:“交不可滥,谨防良莠难辨;酒勿过醉,慎止乐极生悲。”谁个酒家不希望酒客多饮几杯?可太白楼酒家却劝诫酒客“酒勿过醉”。这酒联既富文采,又有教益,对酒店和酒客都有借鉴之处。呼应酒联:安徽宣城县原有一座太白楼,门上有一副怀念李白的酒联:“为何邀月问天,想是…  相似文献   

12.
马元 《语文知识》2000,(1):48-50
“酒”是鲁迅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奇妙道具。看吧,孔乙己来了,优雅地用指甲蘸着酒,在孩子们面前尽情展示“回”字的四种写法,他是如此的喜欢酒、以至腿被打折后仍然艰难地爬到酒店“温一碗酒”,只有在酒中,他遭到讥笑侮辱的“涨红的脸色”才“渐渐复了  相似文献   

13.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尤其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浓情、热情,似酒有两句话,一句是“浓情似酒”,一句是“人情如水”。我们可以围绕这两句话来解读《孔乙己》。《孔乙己》开篇写酒店和酒,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预谋”的。这种“艺术预谋”,就是鲁迅先生围绕“酒”大做文章。正如鲁迅在《药》中写茶馆,不是随意的,同样是有“艺术预谋”的。“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作者通篇最想要强调的可能是温度、浓度,酒的温度、浓度和人情的温度和浓度。“热水”“温酒”,开篇有两个温度词语。  相似文献   

15.
课间通过屏幕播放《九月九的酒》(屏幕1:“酒”的艺术书法)师:这是一只向右半倒的酒坛,正在向外倾倒着香气四溢的美酒,这酒里有豪情,有离愁,有人生的感叹……所以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咏酒的名句,你能说一说包含“酒”字的诗句吗?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好,很好,离别的酒。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师:没有“酒”啊?生:“杯”就是“酒”。师:这是惆怅、伤感的酒。生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师:这是戍边将士满怀豪情的酒。从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文名句中,我们能感觉到,酒已经成为情感宣泄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酒与人…  相似文献   

16.
酒品·酒礼     
酒有它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祖宗。明人冯时化著《酒史》,曰:“酒自仪狄、杜康始。”主要指明了酒在传说中的创制功臣,把仪、杜两位古人奉为酒的始祖。酒的生产应该很早,早在汉代就有“酒榷”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云:“以酒为浆。”———说明酒的历史特别悠久。至于《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等著作,则已明确地说酒于夏禹时期就被酿制了。  相似文献   

17.
酒这玩艺儿,能加饭,能健食,能载情,能乱性,能使人大彻大悟,也能使人稀里糊涂。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说的是酒,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说的是酒,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的也是酒,毛泽东“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说的还是酒。同样为酒,能造成放浪形骸,慷慨悲歌,幽肠百结,意气洋洋。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19.
“轩”做何解释?初中第一册《过故人庄》注释②释“轩”为“檐廊”,即“檐下平台或走廊”,笔者认为不妥。从对偶关系来看,“开轩面场圃”中的“开轩”应与下句“把酒话桑麻”中“把酒”相对。“把酒”,文中释为:端着酒。可见,“把”在此用做动词,支配“酒”。由此...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酒的历史就有多长。酒是怎么来的呢?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意思就是老天要是不好酒,天上又怎么会有酒星存在呢?他觉得这种能使得人忘记愁苦、文思泉涌的好东西肯定是上天对卑微的人类的一种恩赐。其实,所谓“酒星”确实是存在的,《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