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钓鱼岛争端和日本的海上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中国先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钓鱼岛和明清政府长期有效的管辖与控制,表明钓鱼岛在历史上就归属于中国。中日钓鱼岛的主权争端,起源于明清政府积弱下的海洋退缩与日本维新后的海洋扩张,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又因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大国博弈,使它成为当代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从历史、法律、地理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各自依据,指出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先占钓鱼诸岛的前提(即钓鱼诸岛属于中国领土而并不是无主地)是不存在的,其先占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并从维持现状、谈判解决、军事途径、法律解决等方面分析了其解决前景。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11日,日本政府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钓鱼岛问题近期日益激化。有必要探讨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进而对日本的无理主张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争端     
佚名 《课外阅读》2012,(20):22-25
中日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已久,一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的蛮横无理,无视历史真相的存在,以及对我国钓鱼岛列岛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觊觎。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由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  相似文献   

6.
钓鱼岛争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中日两国之间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所谓的“无主地先占”和“时效取得”是不成立的,美日之间的条约和协定更不能成为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从长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治策略已面临重重困难,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是可行和必要的,中国应作好充分准备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岛屿争端频发,有愈演愈烈之势.海洋岛屿主权之争关系到主权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主权政治安全等重大问题.从岛屿主权争端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出发,分析有关岛屿主权争端的重点问题,并结合相关结论分析钓鱼岛归属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以来因日本无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断挑起事端,引发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看今朝,想过去,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文提出,应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展友好中日关系,但绝不能以牺牲中国领土或其他主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揭示语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自从日本悍然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选择《英国卫报》和新华社对钓鱼岛争端的两篇报道。借助“及物性”概念,对比分析两篇报道的语言结构特点,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深藏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对此岛应享有主权。数十年来,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之争已成为全球华人目光之所系。捍卫钓鱼岛主权,能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够激发全中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的报国热情。  相似文献   

11.
直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官方在各种文件中仍承认独岛为韩国的领土。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期间强行将独岛划归日本所有(日本称"竹岛")。二战结束后,朴正熙执政期间,由日方提出的独岛归属问题成为韩日双方争论的焦点。整个冷战期间,由于韩日两国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国,每当韩日两国出现岛争问题时,美国表面上总是持中立态度,实际上存在着听信日本一面之词而混淆是非的问题。韩日岛争的问题不只是领土归属问题,也是一个是历史认识问题。同时,韩日岛争不仅是韩日两国间的问题,也应该加上美国因素,在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框架下考察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才是恰当的。美国作为调解者,理应选择历史上独岛主权归属韩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地解决韩日两国之间的岛争。  相似文献   

12.
土地争议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权益纠纷,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但是我国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做出相应规定。相反,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权属纠纷的行政机关强制介入制度,这种制度有许多弊端。因此,应该完善土地争议解决方法的立法,尽量保持与仲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To find out different discourse feature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news reports and different ideologies reflected in the these two news reporting,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dopted as 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And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s concerned with Huang Yan Island dispute from Reuters and Xinhua is carried out.The data of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Reuters and Xinhua respectively,including one news report on Huang Yan island dispute from Reuters and two news reports from Xinhua.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news resources reporting mode,the hidden politic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deologies behind the news discourse can be exposed.And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n useful tool for interpreting the news reports to explore the hidden ideology.  相似文献   

14.
To find out different discourse feature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news reports and different ideologies reflected in the these two news reporting,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ritical discour...  相似文献   

15.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传媒政策与法律的首要价值,但新闻传播学和法学对大众传媒与社会纠纷解决这一课题未予以足够重视。归纳和探讨了媒介解决纠纷的特点、过程和机制、模式的创新,以及应当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八一三战争结束,上海两租界沦为日军围困下的“孤岛”。此后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沪日双方都对对方市场有所需求,上海“孤岛”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大量存在。由于日方的掠夺和统制,这种贸易关系并体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的经济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7.
《蝇王》、《珊瑚岛》和《鲁滨孙飘流记》这三部小说出自不同的时代,但作者都将主人公置于孤岛上。巴兰坦笔下的人物本性善良,而笛福和戈尔丁笔下的人物都知道邪恶生存于自身。《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颂扬了个人的创造力及其对上帝的信赖;《珊瑚岛》以一个传奇故事表现了大英帝国的社会精神风貌,旨在为儿童提供教育和娱乐;《蝇王》则是一部寓言,它将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缩影给展示出来,从而打破了天真的神话,将人们带回到被巴兰坦置于"另类"和被笛福过分简单化的邪恶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自己,应宣传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然而,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有所差异,所选取的文化输出策略也有所区别,对比中日两国文化输出的内容和方式,借鉴日本人的文化外宣经验,可以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肇始于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其中,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主要是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处理不仅注重调解和仲裁,而且仲裁往往为诉讼的前置程序。此结论可从我国制定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名称本身得以证实。为此,本文就我国劳动争议程序法的演进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民事纠纷,环境纠纷在理论上具有可仲裁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使其明确化。与一般仲裁制度相比,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在基本原则、仲裁协议、仲裁程度、仲裁管辖等方面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制度构建以满足高效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