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很高,好样的。谁愿意把描写草原美景的这段文字读给大家听听?(一生读课文)师:你读得很认真,同学们听得也很投入。究竟读得怎么样呢?我们来评一评。谁愿意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生:我认为吴丽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语句很流畅。听完她的朗读,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草原上的美景。生:我认为吴丽同学读得声情并茂,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生:我认为吴丽同学读得很投入,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如果她将“轻轻流入云际”的“轻轻流入”读缓一些、轻一些,就更好了。生:听了吴丽同学的朗读,我觉得我都深深地爱上草原了。师:评得多棒啊!…  相似文献   

2.
【案例】《掩耳盗铃》教学片断:片段一:宽松氛围中直言“用词不当”师: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有问题要问吗?生1:“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这句话用了两个“就会”,我觉得很唆,不如把后面的一个“就会”换成“从而”。师:你读书真仔细,而且善于动脑,更可贵的是你敢于向课本质疑。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它一定能帮助你把语文学得更棒!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我同意他的看法,这里犯了老师您常讲的重复的语病。……师: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个病句,同学们上了初中学了语法知识就会知道。把后…  相似文献   

3.
教例《翠鸟》师 :(打出翠鸟图)这是啥?生 :这是一只翠鸟。师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生 :这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师 :你说话时精神很饱满。生 :这是一只色彩美丽的翠鸟。师 :你的声音很洪亮 ,很甜美 ,老师特别愿意听你说话。生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翠鸟。师 :今天 ,我们学习《翠鸟》 ,请同学们抬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写课题 ,注意“翠”上面两个“习”都没有钩 ,最后一竖不要伸得太长 ,要用心写好每一个笔画 ,这对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今天 ,我们重点研究翠鸟的外形。我刚刚见了同学们 ,发现同学们都很聪明 ,都有能力学懂课文。…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5.
冯力 《四川教育》2006,(10):26-27
【案例】“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逼近”一词用在这儿不恰当。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们平时讲距离越来越近时,习惯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显得不合常规。生:据我了解,只有当人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7.
<正>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早上我们已经预习,现在请同学来说说,读完课文后,你觉得:PPT:贝多芬是一个%%%%人生:我觉得贝多芬是个渴望自由的人。生:我觉得贝多芬是个有自己追求的人。生:我觉得贝多芬是个热爱音乐的人。……师:刚才,从同学们初读感受中知道,很多同学都从不同的侧面感受到了自己眼中的贝多芬,有的深刻一点,有的肤浅一点,当然有的感受还值得探讨。下面我们  相似文献   

8.
一、入情入境,铺垫喻意师:还记得上节课学习时,老师扮演了什么角色吗?生:种树人。师:你们呢?生:小树苗。师:这节课我们保持不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我这个种树人在给你们浇水时有什么特点吗?生:浇水不定时,不定量。师:我这个种树人的确很特别,种树的方法很特殊,我听说你们中的有些小树苗对我的做法不太理解,让我们交换一下意见,好吗?说说你对我这个种树人有哪些看法或是疑问。生:种树人懒惰、不负责任……师:谢谢你们敢于说出心里话,说出对我这个种树人的不理解。不过我有信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改变对我的看法的,我也相信通过…  相似文献   

9.
一、话题导入,揭题1.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吗?(生交流)2.师:你们觉得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勤奋、坚持到底……)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 师:文中的林冲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谁愿意向大家说说你了解的林冲? 生1:我从电视中了解到林冲与鲁智深的友情…… 生2:我知道林冲与高衙内之间的一段恩怨……  相似文献   

11.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六”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导的方法不同,所以效果也不一样。教法一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才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的对。师: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生:还是隔壁小孩说得对。师:好!(教师很满意地坚起大拇指)教法二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也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得对…  相似文献   

12.
活动适用:小学高年级活动流程一、忆特产,说广告师:在上节语文活动课上,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调查研究的家乡特产,谁能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家乡特产有哪些呢?生:有南康甜柚、巧媳妇系列酱菜。生:有南康龙回板鸭、大山脑茶叶。生:有德福斋顶呱呱辣椒酱。……师:咱们家乡的特产物美价廉,可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你能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特产,并且喜欢上咱们家乡的特产吗?生:我觉得要提高特产的质量。生:我认为可以把特产的包装设计得精美一些。生:我认为可以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许多同学都表示赞同。)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也和大家有…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课前谈话,回味童诗师:这学期经典阅读课上,我们学习了不少儿童诗,能说说你对儿童诗的感受吗?生:我觉得儿童诗充满了童趣。生:我觉得儿童诗里的想象天马行空。生:我感觉学习儿童诗很快乐,儿童诗很奇妙。  相似文献   

14.
师:成年后的我是怎样看待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的?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做上记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这些句子。(学生读后,汇报交流)生1: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师: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1:我觉得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既好听,又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虽然不好听,不容易接受,但同样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生2:我觉得“精彩极了”是一种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爱,是一种严厉的爱。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深刻,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  相似文献   

15.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16.
师:夏天同学们爱游泳吗? 生(齐):爱。 师:谁能说说当你站在水深齐胸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生:水有压力。 师:你说水有压力是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水要淹过我似的。 生:我觉得水对胸部有压力。 师: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 生(齐):是。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精读赏析课文,入境明理动情1.抓场面,读中入境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得生动形象,最让你感动?该怎样朗读呢?生:我觉得第七节描写得形象生动。“震荡可怕极了……轮船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应该读出撞船时的紧张、危急和混乱惊慌的语气。师: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听后评价。生:没有读出惊慌混乱的语气,读的节奏要快些。生:他读得很好。我觉得我读得表现力还要强些。师:那就让我们欣赏吧。(学生读得入情入境)2.抓对话,读中明理生:我觉得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最生动。师:最让你感动的是…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漫谈礼貌师:同学们,初次见面你们怎样问候我?生:你好!师:有礼貌。生:老师,您好!师:更有礼貌。谁能说说,用"您"为什么比"你"更有礼貌?生":您"是对不认识的人的一种尊称。生":您"也是对年长的人的一种尊称。  相似文献   

19.
一、披文得意 ,文本聚焦 ,评价“评价”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 ,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那么 ,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 :从母亲的评价中 ,巴迪肯定感到了一种鼓励 ,感受到一种爱。生 :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 ,体现的是严格要求 ,也是爱。生 :我不这样认为 ,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 ,用“糟糕透了”评价 ,实在太残酷了 ,让人无法接受。生 :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 ,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 ,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 :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呢?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1:从门口开始数。生2: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生2:我是第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生:(齐)好。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