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扣“背影”教《背影》湖南岳阳县教研室陈梦林一、找到背影课文四次写到背影,着重写的是两处:一处是父亲在浦口车站爬月台的时候,一处是父亲从火车上下来往回走的时候。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直接向学生发问:课文所写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  相似文献   

2.
《观潮》一文,动态描写,跌宕有序,高潮迭起。那些形象化的语言,有声有色地突出了钱塘大潮的磅礴气势。在重点描写大潮的动态时,作者循着从静到动、从远到近、从“听”到“看”的顺序,从潮来之前的“平静”,写到结尾那“水涨两丈”后的“恢复平静”,文思不绝,一气呵成。在“细心观察”方面,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范文。在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重点讲读了第二段。大致过程如下: 师:(书题)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告诉  相似文献   

3.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观潮》记叙了在农历8月18日观浙江海宁县境内钱江大潮的壮观情景,赞美祖国美好河山.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作者如何细心观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不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就我借助电教手段教《观潮》一课,谈谈我的感想。一、利用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34课《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讲述了水变化的特点、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及水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时要注意: 一、紧扣“变”字,认识水的特点的变化 1.篇首设疑,提问导读。会变是水最突出的特点。课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我会变”。短短三字,经纬全文,贯通始终。教学时首先紧紧抓住这一句设疑:①“我”是谁?  相似文献   

7.
《小站》这篇课文介绍了一个地处山坳、无人注意的小站,由于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和认真工作,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作者没有抽象地评价小站上的工作,而是以“小”字贯串全文,通过详细地叙述车站上的精心布置,来  相似文献   

8.
《观潮》     
自读导言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自读程序1.认读。(1)读准字音。艨( ) 艟( ) 倏(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2)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渐进(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 倏尔黄烟四起方其远出海门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2.…  相似文献   

9.
“导”是为“读”服务的,这就必须“导”在关键处,讲在“点”子上。即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教学《观潮》(第七册)一课,就可以这样导读。一、“观”字入手,了解特点本文课题为《观潮》,题目作为文章的旗帜,起着引领全文的作用。对《观潮》这篇课文,教师不妨从“观”字入手,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论诗词,有所谓“点染”。“点”、,就是点明意旨;“染”,就是渲染形象,烘托气氛,以突出所点的“主旨”。《观潮》一课(六年制第七册第六课)的作者,得其三昧,在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时,巧妙点染,使读者对大潮磅礴的气势、雄壮的声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历史评价点出“奇”起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交代了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不自今日始,古时早有定评。作者开头引用历史性评价,一方面,意在激发读者急切阅读下文的浓烈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明文章的意旨,在于突出一个“奇”字。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 .认同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课文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并选择造句 ,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4自然段。5.能给课文分段。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 ,这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 3、4自然段 ,并熟读成诵部分语句。5.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水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  相似文献   

12.
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震撼激射( )2.吞天沃日( )3.如履平地( )4.吴儿善泅者数百( )5.溯迎而上(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方其远出海门 、 ●2.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吞天沃日4.皆披发文身——5.吴儿善泅者数百一6.而旗尾略不沾湿一7.江干上下十余里间8.而僦赁看幕 三、下面句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是【 】 A.仅如银线 B.大声如雷霆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下面句中数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  相似文献   

13.
《五彩池》以“神奇”统摄全文,景奇意远,引人入胜;结构严谨,文字精妙,堪称典范。教学中,紧扣文眼“神奇”,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结合以发展认识,体悟美感。陶冶性情。使训练与施教互涵互助,可收到阅读教学整体优化之效果。一、巧于解题,设置悬念,暗示“神奇” 1.用白色粉笔板书“池”,让学生组词。2.同学们见过的水池,池水都是什么样的?3.在“池”前用彩笔板书“五彩”。“五彩”什么意思?你见过五彩的水池吗?请你根据“五彩”二字进行想象,说出想象中的五彩池的样子。4.作者笔下的五彩池又是怎样的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以问促思,捕捉“神奇”设问: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2.世上竟然有五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潮是我国的著名自然奇观之一,历来有不少文学作品描写过它。《观潮》这篇笔记的特点,是以高度精练的文字绘制出一幅历史生活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南宋时期观潮的盛况。文中着重描写的是水上表演,在其前后则分别以潮的声势和观潮人群的场面为衬托,结构精巧,主次分明。作者又善于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使人觉得种种景物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荷花》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的重点是对满池荷花静态美的描写;难点是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我变成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情景。文中着力描绘了荷花的静态美,又用“冒、展开”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接着,作者由观景渐入佳境,以至把自己联想成一朵荷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紧扣“美”字进行训练,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6.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介绍性说明文,文章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让我们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重点段,而“创举”又是重点段中的关键词。理解了关键词,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进行这一段落的教学时,紧扣“创举”,处处围绕教学重点发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紧扣“善良”析《穷人》王爱勤听过不少老师讲《穷人》。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教得较散乱,抓不住重点,条理欠清晰;二是课文的中心抓得不够准确全面,教学中过份地强调了桑娜“勤劳”的一面,恰恰忽略了桑娜品格上最主要的一面──善良,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我认为贯穿《...  相似文献   

18.
《爱之链》这篇课文教学,我们一般都会直接指向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展开。在学生概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时,基本都能摘取课文相关信息来表述。这些表述,是他们的“情感初体验”,因受认知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思路不是那么清晰,重点也不是那么突出,甚至还会有见了芝麻掉了西瓜的那种以偏概全。这时候,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把话说周全、说简练,是我们培养学生素养的必由之路。一、在提炼情节中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詹天佑》讲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文章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该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抓住此句,由该句辐射全篇,深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落实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0.
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江苏/胡海舟第一步,引导发现问题。“鸿门宴”是项羽、刘邦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楚汉相争”的第一回合。这段极重要的史实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都有记载,为避重复,必有所详略。鸿门宴上项羽掌握生杀予夺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