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孩子要上小学了孟繁德孩子要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家庭中的喜事,也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入学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我仅就“家长自身的思考”和“孩子的准备教育”这两方面,与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家长自身的思考一、要具有小学生家长的角色意识。准备入学,...  相似文献   

2.
6月,大班孩子家长一定在考虑为孩子选择学校上学的问题了。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尚小,要不要再晚一些时候上学,更多的家长则为孩子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而发愁。本期,我们特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在职博士钱志亮老师给家长朋友谈一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提前入学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请来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李静老师和家长朋友谈一谈入学准备的话题。希望本期的“特约谈话”能成为大班幼儿家长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会上,老师从养成孩子学习习惯角度谈及孩子入学准备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小,上学吃亏想再蹲一年幼儿园;有的家长觉得早上学没问题,“我当年就是提前上的学”。其实上学年龄只是参考,关键看孩子是否已经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所谓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从视知觉、听知觉、运动能力、数学准备、神经协调发展水平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一、视知觉的技能测试视知觉的技能主要有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几个方面。——空间关系是…  相似文献   

4.
小学入学“面试”竟要一小时!《扬子晚报》报道,家长张女士反映,一天上午,她带着孩子参加一所民办小学的“面谈”(实际上就是入学“面试”),每个孩子通过跟老师互动问答、  相似文献   

5.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过去的家长,对老师都非常信任。老百姓中流行的一种做法是,学龄儿童入学,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交给老师,诚恳地说:“老师,我们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都随您!”那时候的老师一般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孩子放学了,家长有事没来接,老师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免费辅导,免费吃饭,都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7.
暑期过后,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如果把孩子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看作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升入小学就该是又一次“社会性断乳”了。面对独立性要求更高、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和崭新的教育环境,孩子能适应吗?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呢?这期“难题解析”。我们编发了一篇家长来信和一篇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文章,以满足此类家长和儿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人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态无可非议。于是,孩子入学后的学习辅导便成了广大家长十分挂心的事。常有家长问:在家里该怎样辅导孩子?这可有许多学问哩!这里我们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侧重从两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9.
祁陶宇 《家教世界》2022,(Z2):78-79
<正>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曾在2006年初就中、日、韩三国家长对幼小教育的期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家长对子女受教育抱有的期望值最高,韩国家长的期望高于日本家长,日本家长的期望值最低。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标题“做平凡的父母,育不平凡的孩子”“普通孩子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什么样的父母注定养育出不平凡的孩子”等等,无论是平凡或不平凡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然而很多时候都注定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0.
去年第4期,本栏目刊登了《大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据了解,方老师还曾以讲座的形式,就“孩子入学前后家长应注意什么”专门给大班幼儿家长讲过,受到家长的欢迎。本期特请方老师再给我们说一说。欢迎家长朋友把您的教子难题告诉我们。来信请寄给本刊“...  相似文献   

11.
5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5月的活动主题“是我和我的家庭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在“我的邻居”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领导,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孩子除了关注自己的家,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韩国家长手牵3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孩子爬累了,家长很少去抱他,而是让他在一边休息一会儿再走。韩国家长认为,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带孩子去爬山,虽然路途…  相似文献   

12.
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末期 ,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入学准备的事了。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十几年的我对大班 90名孩子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 ,2 0 %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要入小学了 ,不能再贪玩 ,玩具要收起来 ,电视也要少看 ;70 %的家长认为 ,既然小学一年级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那么孩子入学准备教育就是让孩子识字、学拼音、做算术 ;10 %的家长认为 ,幼儿园会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 ,因此无需家长多费精力。以上结果表明 ,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做法也是不妥的。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教育 ,首先要了解孩子入学面临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前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转变“角色”,培养入学意识,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同时,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十分了解,感到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不让你念幼儿园了,早点把你送入小学……”,这就造成孩子对上小学的恐惧心理。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使之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首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介绍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带幼…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中学生电脑》2014,(6):4-4
“因为暂住证不符合要求,我的孩子今年就不能人学,这可怎么办?” 今年号称是幼升小史上最严格的一年,随着入学审核越来越严。非北京籍在北京工作人员的子女办理幼升小入学手续时,必须要持五证,而其中一证就是家长的暂住证。如今已有不少还未到入学年龄的非北京籍家长已扎堆儿派出所办理暂住证,为的就是能让孩子顺利入学。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前,也就是说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应安排各种入学准备教育活动,比如给孩子留作业等,实行“小学化”的准备。我认为,把入学准备的重点放在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数学题,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把准备入学变成提前入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的今天,重视孩子的智育早日发展与成熟,已成为家长们“天字第一号”的大事。不少家长为争取“主动”,竟让孩子提前入学,实行超前教育。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龄儿童入学年龄为6~7岁,就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而制订的科学规定。其实,孩子低龄超前入学弊病极多。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的。学前拼命灌输知识,在表面化地“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撒下了厌学的种子。这些超前入学的儿童与正常年龄入学的儿童相比,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终于尘埃落定。每年新生入学,都成了学校和家长的一场场“斗法”。为了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要户门家长们就迁户口,要住房家长们就买住房……以至于出现了“北京市一位母亲为让孩子就近上重点学校,10万元买半个门洞”这样的新闻。而学校方面,也得专门派出老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有疑问的孩子家庭进行多次调查。本应是每个适龄儿童都该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为何成了你争我夺的珍稀资源?而这些花招百出的入学战,又要打到何时?  相似文献   

19.
罗定 《辽宁教育》2013,(9):68-68
德国教育以“严谨”著称,同时其小学教育又非常具有仪式感。德国小学生入学第一天,学校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入学仪式。这一天,新生和他们的家长都会盛装参加入学仪式,最有特色的是每个新生都会捧着一个硕大的圆锥形糖果包。这种糖果包外表是色彩鲜艳的各式图案,里面塞满了文具、小玩具、糖果等各种小礼物。对于德国家庭来说,孩子的入学仪式非常重要,象征着孩子正式步入社会。家长们在这一天将糖果包送给孩子,庆祝孩子真正迈入人生课堂,孩子们也会像盼望过圣诞节一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学习读和写,老师们还会花很多精力来帮助孩子们发展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对只有充分准备做父母而绝没想到要做“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的入学问题、教育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会使家长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能力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