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患者的预后。其中男1例,女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及腹部肿物,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确诊有癌栓。结果:2例手术者中,术前多普勒超声及CT均可发现腔静脉癌栓。手术均行肾癌根治加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后随访1例于术后一年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例现无瘤存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声门上型喉癌N0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中用蓝染料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N0的声门上型喉癌进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前哨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前哨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10例N0患者2例发现有隐性转移,其隐性转移率为20%(2/10),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13.0%(3/23).经冰冻病理证实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标本也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颈部淋巴结N0的声门上型喉癌发现隐性转移灶是可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占位性病变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周围各组织解剖结构的压迫,侵犯情况对于病变组织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占位病变进行影像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IP多平面重建,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向内受压,移位7例,其中6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为咽旁间隙内淋巴瘤.颈动脉鞘受压,变窄伴咽旁间隙向反方向受压或移位5例.其中1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颈动脉鞘不规则扩大变形,颈动脉分叉扩大1例,为颈动脉体瘤.咽旁间隙受侵,变形,向外移位伴鼻咽腔受侵7例,3例为鼻咽癌,4例为淋巴结转移.结论:颈深部占位性病变,除自身大小、密度、形态、位置等因素外,通过观察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相应变化情况,可对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尤其在肿块位置较深,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多平面重建和MRI的矢冠状位扫描,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5%左右.依据病变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可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霍奇金淋巴瘤极少见,通过对4例骨首发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总结及文献的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例以骨症状为首发的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的检测及文献复习.结果:(1)临床情况:4例患者分别于2008-2015年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从16~33岁,中位年龄21岁.4人以无明显诱因出现椎骨疼痛为主.起病相对缓慢并逐渐加重(约半年),CT、MRI显示椎骨有破坏取病理活检,当地医院2例诊断骨结核,1例诊断骨的嗜酸细胞性肉芽肿,1例诊断骨的炎症性改变及淋巴瘤等不同意见,但治疗效果不佳.(2)免疫组化:经多家免疫组化室间重复最终结果CD30+、CD15-、CD20-、PAX5弱+、ALK-、S-100少数+、CD1a少数+、CD68-、CD3-、Ki-67不定.(3)经国内淋巴造血专家会诊提示为淋巴造血肿瘤,检查有无淋巴结病变后,进行全身检查,发现颈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活检最终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结论:骨的霍奇金淋巴瘤非常少见,形态复杂,易漏诊和误诊,诊断时注意检查淋巴结纵隔等处有无病变.  相似文献   

5.
颈部肿块性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体征 ,病因复杂 ,病种较多 ,确诊有时较困难。为了了解其病因规律 ,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常需行CT扫描检查。特将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同时行CT扫描的6 9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加以分析 ,以探讨CT在诊断颈部肿块中的价值。1 材料及方法搜集 2 0 0 1.2~ 2 0 0 3.3月间资料较完整的门诊及住院病例 6 9例 ,均以颈部肿块来诊 ,所有病例均使用AsteionVR型全身CT扫描机行CT扫描 (其中 4 3例同时行平扫、增强CT扫描 )。2 结 果甲状腺肿块 33例、约占 4 7.8% ,肿瘤 2 2例、约占31.8% ,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72例喉癌病人的治疗效果,通过对采用全喉切除术、部分喉切除术和单纯放疗患者的三、五年生存率的比较,体会到对T_1T_2期喉癌采用部分喉切除术较好,T_1期可单纯放疗,对触及颈部肿大淋巴结者,应争取一期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6例支气管肺类癌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例全身转移(肝、纵膈、皮肤、骨)伴类癌综合征。1例癌性肌无力。病理组织学典型9例,非典型17例。胸部CT及纤支镜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26例中有2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保守性肺切除和清除区域累及淋巴结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原癌基因CerbB-2与胃癌微转移及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78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淋巴结原癌基因CerbB-2表达,并分析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结果:78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中11例转移,17例淋巴结微转移,相比HE染色检出率明显增高。78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95.2%,其中5例患者死于术后复发,这5例中4例为淋巴结转移复发,4例中又有1例术后HE诊断为淋巴结有转移,其余3例均发现有淋巴结的微转移;11例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11(54.54%);17例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4/17(82.35%);这50例没有微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50/50(100%)。结论:CerbB-2基因检测78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50例没有微转移患者,CerbB-2基因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明显的关联,这对早期发现胃癌及提高生存率有着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0年5月~2013年12月就诊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64例口腔癌NO期患者,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并随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例中术后病理分析有26例淋巴结阳性,颈淋巴转移率为42.5%,随访1~10年,未见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能有效地控制NO期口腔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4例乳腺癌、41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了细胞粘附分子CD_(15)检测。结果发现,CD_(15)。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8%和58.3%,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 01),10例正常乳腺组织仅4例呈CD_(15)弱阳性反应。CD_(15)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CD_(15)表达阳性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显著高于单纯癌(P<0.05),组织学Ⅱ~Ⅲ级显著高于Ⅰ级者(P<0.05),临床Ⅲ一Ⅳ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一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配对标本中,CD_(15)表达无明显差异性。CD_(15)阳性的乳腺癌Cath-D和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_(15)阴性者(P<0.001)。结果提示,CD_(15)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法和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3-02-2008-05月对60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实行保乳手术,其中Ⅰ期42例,Ⅱ期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距肿瘤2cm),冰冻切片证实肿瘤边缘无癌残留,腋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其中56例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美容效果优良率达93.3%(56/60).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条件下,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能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和心理心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guanine-DNA methytransferase,MG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乳腺肿瘤组织中HSP70和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肿瘤中HSP70的阳性率为80.00%(52/65),MGMT的阳性率为60.00%(39/65),二者呈中度相关性(r=0.46)。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HSP70和MGMT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检测HSP70与MGMT对乳腺肿瘤预后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MRI是显示骨髓最佳影像方法,显示早期骨转移最敏感,能准确显示侵犯部位及范围。MRI多轴位成像显示脊椎骨转移、椎旁肿块、硬膜外侵犯、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明显优于CT。低场MRI对脊椎转移瘤诊断效果及表现如何是本文研讨的重点。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选择本院93至97年确诊的33例脊椎转移瘤。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0岁以下10例(30.3%),51—70岁23例(69.6%)。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胸背部疼痛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诊断明确的47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仅12例疑为甲状腺癌.余35例均于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确诊。34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伴颈淋巴结转移3例。47例中有11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0年,24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5年。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不易确诊,且易漏诊,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应仔细触诊,对可疑结节行冰冻切片。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21例病例,以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1997年8月—2005年8月期间的2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进行临床总结。结果:2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经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后予以手术切除加抗结核治疗或单纯抗结核治疗后治愈。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以颈部症状为主,明确诊断依赖于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以手术切除加抗结核治疗或单纯抗结核治疗后治愈。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酶联素和组化法和ABC免疫组化法进行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性。(2)低分化腺癌CEA阳性率最高,且淋巴结转移者CEA均为阳性,提示CEA与肿瘤的恶性度呈正相关。因此性激素受体和CEA提供了肿瘤组织不同的生物学信息,同时检测ER、PR及CEA水平对分泌治疗,手术范围及判断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结节病影像学特征,提高影像学对结节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搜集的9例肺结节病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中胸片示2例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肺纹理增多。5例CT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肺内弥漫性结节影2例,粟粒结节灶1例。5例核医学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放射性代谢增高,9例显示为"熊猫脸"征伴"λ"征。3例PET-CT影像特征为淋巴结PDG代谢异常增高。9例均经支气管镜或胸腔镜和纵隔镜取病理证实。结论影像核医学和PET-CT检查手段是诊断肺结节病的可靠方法,结合病理检查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一般多伴发于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也可发生于后柱伴后壁或横断伴后壁骨折,临床还发现一种边缘压缩骨折类型,即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并脱位后,继发的暴力造成股骨头进一步对后缘皮质骨的压缩。一般正位及斜位X线平片很难判断此种骨折存在,只有在CT片上才能看到。手术中要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植骨,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6月-2009年3月髋臼骨折手术215例,26例合并髋臼边缘压缩骨折,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38.6岁(25~57岁)。骨折部位:后壁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7例。16例为典型的骨软骨面压缩(14例术前CT确诊,2例术中发现),2例为皮质骨压缩(1例术前CT发现,1例术中证实)。治疗:患者俯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横断骨折和后柱骨折者,先复位柱的骨折,用克氏针或专用复位钳固定;在处理压缩骨折时,首先探查并判断压缩骨折的部位和范围,清除无法修复的小软骨面,然后再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复位。撬起关节面软骨时要尽可能多带软骨下松质骨,以便使骨块获得较好的稳定。撬起后的缺损部分采用自体骨移植,小量移植骨于大粗隆处取骨,大量移植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 6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7%。病变累及范围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6 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 .7%。病变累及范围 ,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