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潜课程的含义及其在学科教育中的功能潜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它是指未被列入或较少列入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潜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或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某种教育。陈坚林(2000)认为,在学科教育中,潜课程具有以下两个功能:1.导向功能。潜课程能引导学生的个体行为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环境的倾向,使个体的信念、抱负、志趣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甚至群体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成为个体行为的指南。2.激励功能。作为教学计划外的…  相似文献   

2.
隐性课程又称潜课程、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最初是由杰克逊使用,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的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即在幼儿园大的课程范围内,与显课程一样客观存在的,未被列入幼儿园正规课程计划的,与显课程共同构成幼儿园整体课程框架,不被幼儿觉察的,对其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因素。这里所说的课程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潜课程与显课程关系是融合模式。潜课程具有完全不同于显课程的本质特点,其基本特性具有无意性、看不见性、广泛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5.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潜在课程中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6.
隐性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焱超 《湖南教育》2002,(15):26-26
开发隐性课程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的,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包括物质情境(学校或班级的建筑、设备)、人际情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和文化情境(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武广玲 《山东教育》2005,(26):22-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括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已作为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列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做了清晰的概括:“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tum)亦称‘隐蔽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它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  相似文献   

10.
保障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学科课程——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 ,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 ;综合课程——打破一般分科课程的框架 ,把若干有关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编订 ;活动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除上述三种课程类型外 ,还有一种课程类型 ,就是潜在课程(以下简称潜课程 )。一、潜课程的内涵潜课程也叫隐性课程 ,是相对于学科课程等显性课程而言的。学科课程、综合…  相似文献   

11.
一、英国中小学ICT课程开设的总体情况英国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制定了全英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其中信息技术课程(Information Technology)被列入了全国统一课程中。在2000年9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把信息技术课程改名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强调了ICT在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ICT课程作为5~16岁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把它列为与核心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英国,所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必须取得合…  相似文献   

12.
重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美 《教育艺术》2002,(11):16-17
近来 ,有学者对城乡54所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进行了调查和比较 (详见本刊2002年第一期《从幼儿园活动室布置看幼儿教师的素质》) ,呼吁教师重视幼儿教育的环境 ,笔者很有感触 ,学校与教师的确应该注重潜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我们知道 ,课程包括三种基本形式 ,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潜在课程 (hiddencurriculum) ,又称潜课程、隐蔽课程或隐性课程 ,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 ,但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的统称。潜在课程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物质和文化层面 ,如校舍、校貌、环…  相似文献   

13.
潜课程本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课程是中外教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自1966年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潜课程的概念到如今也只不过是三十几年的历史,对潜课程的研究目前尚处在一个未能达成统一共识的理论层面。2001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关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潜课程对这种过程的实现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附带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克伯屈的“附学习”思想,实际上已经触及了潜课程问题。时至今日,有关潜课程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但是各家各派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潜课程究竟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是存在于校内还是校内校外均有,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非预期性的还是可预期性的,是非实体性精神文化还是实体性精神文化等等,这就给予了潜课程问题以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德育过程中潜课程的关注点。在德育过程中,潜课程长期以来被教育者忽视,这跟我们教育体系中片面注重课程体系、注重正规课堂教育有很大原因。面对职教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正规课堂的传统知识点难以为继时,重视德育潜课程的作用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陈桦 《考试周刊》2007,(21):57-58
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它对显课程起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具有可控性与可设计性。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要使两种课程互相补充、促进,同时利用好自身的潜课程。  相似文献   

16.
张莲  勇艳 《儿童音乐》2010,(6):60-63
"潜课程"一词来自《教室中的生活》(杰克逊)于1968年著作中首次提出来的,用以区别于现有的"学程"。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等。  相似文献   

17.
在重视开展大学生各方面知识积累的同时,"潜课程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正确导向.要克服"潜课程"中的不良倾向,从转变教育者思想观念入手,更加充实和完善大学生"潜课程"教育的内容,强化"潜课程"育人功能,使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璀美国的高等教育中,约有3%的学生修习技职教育课程,而这些修习高等技职教育课程且获得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的学生,有许多在完成技职课程后又转至四年制的课程学习。因此,许多四年制州立大学每年都特别保留部分名额供两年制或社区学院毕业生转衔之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课程与教学脱离社安生活情境并被人为分离的现象,传统的课程开发(教学什么)是专家、管理者的事.与教师、学生无关,而课程实施(怎么教学)是教师、学生对前者指令的忠实覆行,因而整个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实施成了一种程序化的机械操作,在这种脱离情境的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与使用被人为分离,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 ,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 :(1 )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 ,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 )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 ,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