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结合田野调查获得的口述资料以及地方志、日报等文献资料,对清末以来的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事件作一分析与探讨。认为地方志与日报中的报道与描述均有失实之处,叙述的内容明显有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裁剪历史的做法。只有结合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记载资料才能对粤东妇女集体自杀问题有更接近真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田野调查获得的口述资料以及地方志、日报等文献资料,对清末以来的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事件作一分析与探讨。认为地方志与日报中的报道与描述均有失实之处,叙述的内容明显有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裁剪历史的做法。只有结合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记载资料才能对粤东妇女集体自杀问题有更接近真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集体自杀     
《初中生》2011,(5):62-62
八位中学生相约到深山郊游,深夜在一个密闭的小木屋内歇息,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在炭炉上烧烤。  相似文献   

4.
四月的一天,下了一夜的雨,地面淋得透湿。直到清早雨停了,我看到院子里有三十多条蚯蚓在水泥地面上慢慢的蠕动,我很是好奇。当我中午放学回家再一看,这些蚯蚓已变成“蚯蚓干”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出太阳后,这么多的蚯蚓不往土里钻而集体“自杀”呢?  相似文献   

5.
集体自杀     
《初中生》2011,(13):62
八位中学生相约到深山郊游,深夜在一个密闭的小木屋内歇息,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在炭炉上烧烤。吃喝间,他们发觉饮用的水没有了,于是让胆子较大的山本同学出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服饰文化特色。同时,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纹样无论是装饰部位、装饰手法还是装饰风格、题材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比较发现,传统畲族和惠安女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凤鸟纹样、蝴蝶文样的文化内涵和装饰造型的吉祥寓意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区域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赣鄂两个村庄三十年来的自杀案例进行延伸个案分析,发现自杀在两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农民自杀受价值观的影响。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持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受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冲击原来的伦理本位的价值观。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在冲突中逐渐融合。两种价值观的相互作用使得自杀表现出新的特征,绝望型自杀和利他型自杀成为主要的自杀类型。  相似文献   

8.
侯艳兴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2):38-40,48
民国时期的社会性别文化是一种复合且复杂的文化形态,对女性产生了多重压迫与逼仄,更有甚者,使得女性走上了自杀之途。对于女性自杀的原因,不能仅作表层分析,而应从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做深层的分析。女性自杀乃是受到了社会性别隔离与社会性别潜规则之规训。她们虽然身处现代都市空间,但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与社会性别分工对其影响依然存在,且在都市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推波助澜之下,至深且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比例占大学生的比例和自杀人群的比例虽不高,但是上升的趋势,令人倍感痛惜和担忧。通过自杀原因分析,从四方面探讨如何干预心理危机以控制和预防大学生自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韦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98-100
t《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内外危机,重塑自己在臣民中的权威,清政府实施“新政”,开启了中国社会走向初步现代化之路。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进入女子学堂,女性开始接受师范教育并参与校际运动会,越来越多的女性藉此开始追求身心的解放,争取自由,宣泄个性,体现出了民主、平等、公平的竞争精神,标志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参与体育意识的增强,现代中国妇女体育之路从这里起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男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情况获的比较和分析。说明妇女在竞技体育中的积极参与,不仪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改变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偏见,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还分析了我国妇女在竞技体育中失败的原因.为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由国外传入的新兴教学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是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文章着重从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分别是中日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文学巨匠,中日近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鲁迅曾在日本留过学,阅读和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他们都热衷于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结合二人作品分析集体无意识下人们的冷漠及这种冷漠对心灵所造成的危害:人性的沦落、人格的丧失、阴暗利己主义的盛行,以及二者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