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文人好使事用典,掀起了文学史上"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本文从南朝诗作用典、南朝骈文用典和藏书抄书与南朝文人用典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咏物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于南朝,"芳树"是南朝咏物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人对其赋咏不绝,此时出现了南朝所特有的同题共咏的现象,文人凭借精妙的体物手法使"芳树"意象活灵活现,并且赞叹其美好品质,寄托着个体无尽的情思。  相似文献   

3.
文体类别上的区分,和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区别,是南朝文论区别骚、赋的两种方式。通常的研究方法将两种方式分开看待,或局限于《文心雕龙》《文选》二书范围之内,并不完全适应于南朝文论的实际情况,难以对骚、赋区别现象有整体性的认识。仔细梳理南朝文论对骚、赋的认识情况,实际上,在《文心雕龙》之前,南朝文论中已形成对"骚"文学作品方面的共同认识,而与论赋的共同倾向有较大差异,成为骚、赋在文学理论意义上区别的前提。在南朝文论对骚的共识中,还包含着对"骚"文体方面的一种论述思路,对骚、赋文体类别上的区分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陵墓华表是南朝陵墓石刻的一种。南朝陵墓华表全国计发现有19件,与东汉华表型制基本相同,但柱顶有莲花纹圆盖和蹲姿小兽,是南朝特有的创造。19件华表造型虽彼此大体相似,但文化色彩不尽相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丹阳南朝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华表是南朝诸帝陵华表中仅存的一对而独具个性。柱式是秦汉以来中国固有的民族形式;覆莲状顶盖也非佛教文化产物,而是出于审美情趣,思想追求,在"五行"说影响下塑造出的新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南朝时期官方史学较之东晋有着明显的发展,这在南朝官方史职机构建设方面得到充分展现。南朝自刘裕建宋起即沿袭东晋设置著作官,此后各政权又相继延续,并随时代变迁在著作官品阶和职掌上略有调整。南朝后期撰史学士的增设,是官方加强史官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南朝前期"史学"馆的出现与总明观中史学分科设立,则是官方在撰史机构之外重视史学建设的又一突出表现,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史学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主题和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诸如"宫体诗"的情调及地名方位不合等不足,但却为唐边塞...  相似文献   

7.
<正>烟雨,即如烟如雾般的蒙蒙细雨。烟雨中有淡淡的哀愁,绵绵的思念,深深的感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杜牧的"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相似文献   

8.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南朝特别是梁陈时期,宫体诗特别盛行。南朝宫体诗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女性的描写。"女性"作为宫体诗的一个题材,而且是重要的题材,影响是很大的。许多人对宫体诗的看法就是依据这部分诗歌而形成的。宫体诗中女性美之研究研究"女性"为题材的宫体诗,我们无法回避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观点。我们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0.
南朝萧氏父子对儒家的诗教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接受,在文学与情感的关系上有不同层次的探讨,一致赞同文学由简朴到文华的"新变"趋势,其对"文笔之辨"的讨论在整个文学批评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父子四人如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文学观呢?本文从梁代社会文化环境的浸润、南朝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齐梁文风的熏陶三个方面分析了南朝萧氏父子文学思想的成因,以求客观公正地遵循文学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11.
《真诰》和《周氏冥通记》是南朝陶弘景整理的两部道教文献。文章对两书中介词"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其使用情况与中古其他文献进行比较,认为其中介词"乎"多属仿古用法。这两部道书的语料性质既具有南朝口语色彩,又存在一些仿古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在西晋大一统瓦解后各族纷纷建国的历史态势中,百济的道路代表其中一个重要类型。在"天下意识"下,百济与东晋南朝在形式上构建统一的政治体系、分享同一个文化世界。百济首次朝贡东晋便授官,这似与百济、夫余间的历史渊源有关,也是国际形势变动及各自内政需求的结果。自东晋起,对百济王除授形成常例,基本上每任百济王在即位之初便遣使东晋南朝,除授前王的官职。5世纪起,尤其是东城王牟大"内属",百济内部官僚由百济王假行职,再由南朝朝廷除正,也成惯例。与宕昌王、河南王相比,百济王在吸收江左文化制度时受到特殊优待,这是基于彼此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百济对东晋南朝天下秩序的自觉参与,使其国势盛衰也与江左王朝相应。  相似文献   

13.
万毅 《家教指南》2007,(4):104-109
本文对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与隋代道教类书<玄门大论>中关于"三一"观念的新说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道教"三一"神观论的提出受到南朝玄学风尚的影响,特别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与中观理论的激发,它在隋代的流行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南朝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的先唐画论,梳理出绘画类色彩语词30个,进而分析了先唐各代表时期的绘画色彩观念:丹青与"重色"的色彩观、春秋时期孔子合"礼"的色彩观、春秋时期五行色彩观、魏徐幹的反绘画色彩观、南朝的色彩冷热观及水墨色彩观、南朝的"随类赋彩"及"以色貌色"色彩观等。  相似文献   

15.
南朝是一个音乐发达的时代。南朝音乐诗的创作,不仅是诗歌题材领域的一次拓展,而且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是南朝诗人孤独苦闷内心的写照与呈现。笔者通过分析南朝音乐诗蕴藏的愁离伤别、思乡恋土与知音情结三方面情感,揭示了南朝音乐诗的“孤独”品质,以此来探寻南朝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从已有的出土文物中显示,潮汕而有佛教信息的传人,可以追溯到南朝刘宋年间,距今1500多年;潮汕而有寺院之设不能早于南朝梁代,坊间"晋代创有寺院"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南朝是一个音乐发达的时代。南朝音乐诗的创作,不仅是诗歌题材领域的一次拓展,而且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是南朝诗人孤独苦闷内心的写照与呈现。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南朝音乐诗当中蕴藏的愁离伤别、思乡恋土与知音情结三方面情感,揭示南朝音乐诗的“孤独”品质,并以此来探寻南朝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较之前代咏雨诗,南朝咏雨诗更专意咏雨,描绘更细致.写法上以描写为主,议论和陈述更少,叙事化倾向减弱到最低程度,关注更细微的意象.这些特点的出现,反映了南朝文学对"形似"的追求,这是文学发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羁旅山水"是以士人羁旅行役为视角来揭示山水审美与家园追询之间的文化联系。古典诗歌中有"以山水写羁旅行役"的悠久传统,这一传统由谢灵运大体确定,经南朝诗人的创作实践而定型,在唐代以后成为一种固定的诗体样式。南朝诗人的羁旅山水也确定了山水美学的最初范式,使家园感成为山水审美文化意蕴中最深沉、最能彰显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南朝刘宋文坛上,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为"元嘉三大家"。南朝时期,整个文坛弥漫柔靡文风,鲍照却颇自振拔,能够上接汉魏,独具俊逸风骨。无论是直抒情志,还是借物咏怀,鲍照的赋都是在一种激动不安、心潮起伏的情绪下写成的,倾吐出一种英雄无路的郁愤之气,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内心冲击。这种冲击的强烈性则归功于鲍照赋"折"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