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国内外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的具体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探讨地方文献的类型与特点、地方文献非常规采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以期对地方文献采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围绕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结合西部大开发和阿拉善盟面临的历史机遇,阐述了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现实意义与作用,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的机遇与前景,对地方文献的特性及收集的方法与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阿拉善盟的地理区划等特点,提出了地方文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求探讨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及其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地方文献的内涵、特征,收集地方文献的意义、范围、原则、方法等.着重论述了图书馆地方文献多元化的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献工作是地县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之一.文章指出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中除要抓好组织、宣传、调研三个环节外,还应注意重点收集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和当代工作问世的地方文献,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来新夏 《图书馆》2002,(6):29-31
本文论及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收集是承继文明、开拓创新的重要举措,可以令图书馆走出知识陷阱与片面思维方式,做到全面为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8.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上馆务南迁、战时服务的时期,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地区文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搜访工作,保存下来大量的、十分珍贵的西南民族地区文献资料,如西南地区地方志、碑刻、少数民族文献等,本文试从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访求的缘起、过程、成果等出发,展示图书馆人为守护民族文献、延续国家文脉所做的重要贡献,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馆史研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应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一些图书馆当前未重视地方特色文献的储存和利用工作;指出各馆应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工作;对地方文献日常工作的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地方文献的概念、作用,桐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概况、采集途径和方法、研究和利用等工作进行了说明和阐述,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鼓词是一种大众化的中国文艺形式,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通过通俗的鼓词创作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见证了抗战对中国的影响。梳理抗战时期的鼓词文献85种,从鼓词作品内容着手对抗战鼓词进行分类,总结其特色及价值,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抗战时期颇具特色的鼓词文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西南联合大学的使命与抗日战争相始终.抗战背景下联大人的阅读特点表现为独特的阅读形态,丰富的阅读类型,崇高的阅读目标.读书与救国关系的思考及时代特征影响到联大人的阅读视野和对学术使命的认识.抗战烽火下西南联大得以弦歌不辍跟联大人的阅读坚守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明颖 《兰台世界》2020,(1):120-124
1933年,山海关沦陷,北平危急。为保证馆藏文献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分批次将重要文献转运至安全地点,最终南迁到南京和上海。七七事变后,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敌占区坚守岗位、开展服务、保护文献安全。抗战胜利后,经过清点、回迁、追索工作,当年大部分南迁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全并回到了北京,一部分转运到了台湾,还有一小部分被日军劫掠,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电子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关系及其影响,论述了今后两者的发展趋势,即电子图书将与低质图书长期共享,在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对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收藏的理论看法和实践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杂忆老馆     
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初,一座宫殿式的大楼矗立在北海公园西岸,这里地处市中心,是明代的玉熙宫,清代是御马圈的旧址.  相似文献   

16.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者传略:张宗祥 徐森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祥 张宗祥(1882-1965)初名思曾,字阆声,别号冷僧.浙江海宁人.晚清举人,隐居不仕.先在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秀水学堂以及嘉兴府中学、杭州府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建筑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建筑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图书馆的使用方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服务平民教育的理念下,新馆建筑从定位到机制都进行了革新。这些革新为其发展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公共图书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典例为:西南联大三所大学之间的紧密型合作;西南联大与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共同宗教背景的高校联盟在上海公共租借地以及在成都华西坝开展一定地域内的互助合作等。由于战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战时工作宗旨的变化,图书馆馆际合作的主要特点为:馆际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战时馆际合作局限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合作各方因地制宜、同舟共济地开展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于斌主教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畅  牛淑萍 《历史档案》2005,44(3):116-122
于斌是中国天主教著名领袖,他不仅在天主教教会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政坛也十分活跃。本文通过述析于斌在抗战时期言行,展示其多彩人生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家危难,社会上兴起“为救国而读书”的口号,将读书与救国结合,试图实现书生救国.“读书救国论”兴起后,知识界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读书到底能否救国成为时人议论的重点.“读书便是救国”是对“读书救国论”的积极认识,认为读书能够救国.也有人觉得在抗日危难之际,光读书无益,不能解决救亡的根本问题,所以提出“读书不能救国”.时人的诸种言论反映出国难之际的知识界并不统一,读书能与救国结合,但能否实现真正救国却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