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民”,在大革命时期是个褒义词,比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又如196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但在太平盛世或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中,则马上就会被涂抹上贬义的色彩,因为这个时期的风向变了.崇尚的是金钱和“贵族”。  相似文献   

2.
李娜 《报刊之友》2013,(10):138-139
面对当下的中国受众,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对广告语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又受到西方文化心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冲击,广告语也明显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西方特色的现象。本文就试图通过对具体广告语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从“自由”、“个性”、m}夹感”等元素入手深入探讨西方文化心理对广告语的影响,并从“儿时的回忆”、“自然的皈依”、“人生的安居”等方面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所作出的抵抗。  相似文献   

3.
“现代”一词与“现代性”不同。每一代人都生活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他们的“现代”,有他们自己的“现代文学”。可当我们以“现代”来定义自清末或1917年到1949年这个短暂时期的中国文学时,这种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在哪里?在“西方现代性”那里。所谓“西方现代性”,指的是西方之为“现代”的一些特征,如民族语言~文学的崛起、民族一国家意识的形成、‘主权国家的建立、工具理性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机器工业和黑格尔所说的“现代国家的管理技术”等等。按照这些事后归纳的特征,“西方现代”的开端被推至十六世纪初,且这些特征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4.
革委会     
“革委会”一词想必广大读者并不陌生.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省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在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存在了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做新生事物大加赞颂.曾在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当历史跨入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时候,外部世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势灼灼逼人:改革形成一股席卷东西方的全球性潮流;开放成为一个民族生存的必要条件;科技和经济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正在经受“文化大革命”这场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面临走向何方的命运抉择与严峻挑战。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胜利为中国从灾难中走出,实现历史的大转折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2-33
巍巍东方,泱泱中华。古老的东方文化,曾一度以底蕴浓厚典雅精工的中国家具文化闻名于世,并在明清年代发展至鼎盛。然后随着近百年来的国运动荡风吹草动国家具一度被西方家具和跟风现象全面取代,中国家具发展被迫中止,明清家具和现代中国家具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甚幸!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两次腾飞,国内一些有远见的企业,看到了东方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工艺巧妙融合,逐渐找到了真正体现东方人精神物质的“现代东方家具”和“现代东方生活方式”,这就是被国内众多专业人士所称道的“联邦家居文化”。  相似文献   

7.
西文“university”一词在晚清被译为《大学》之“大学”,产生了双重的错位:其一,欧洲古昔的“university”并非“官办”,这一特点延续到现代西方多数“university”,而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正如《大学》之“大学”,几乎无一例外为“宫办”;其二,中国古昔之“大学”重在培养教化之士(仕),以辅佐王政,而现代西方“university”则重实利教育,并越来越“体制化”(国家整合),渐失其“自由”性质,以致自19世纪上半叶之英国教育家纽曼始,就不断有回归古昔“university”精神的呼吁。  相似文献   

8.
艰而益奋护书林──参加《中国现代数学家传》首卷出版座谈会归来赵慈庚“文化大革命”以后,约我写人物传记的不少;实际付诸剞劂的很少,早已领略这类文字出版之难。1988年又给程民德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数学家传》写了两篇传稿。听说这书原是1987年由某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浙江现在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说到这一点,有人总要说明,它是个缺地、缺矿、缺木材的无资源省,做出这种成绩真不简单。其实这个说明不科学,浙江是缺地、缺矿、缺木材,但是,浙江有发展现代经济最重要的资源,这就是它有能跟上现代经济发展步伐的人,这是它迅速崛起的最重要的条件。我是苏南人,小时候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长大的,那时我就知道旧上海的大生意人,除了外国老阔,主要就是浙江人和广东人。他们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人。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天下大乱,各地党政机关瘫痪。我在山西的一些农村就看…  相似文献   

10.
西方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名称是由人名命名的,比如街道、机场、城镇等等。在中国也是如此,不过经过那场“文化大革命”,已不多见。随便翻阅一本英文词典,这类名词比比皆是,如diesel engine,属于机器一类,服装如mackintosh raincoat。这种命名主要用以纪念  相似文献   

11.
杨万青 《大观周刊》2012,(8):147-147
90年代以来,现代国画水墨绘画来势汹涌,其特点除强调笔墨结构,符号形态,和绘画程式以外,还更多的关注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作品中反映的个人精神和’体验,对于欣赏作品的人而言,强烈的视觉冲击,颠覆性的笔墨形态,夸张的语言结构,或激进或尖锐的绘画精神理念,都使得现代水墨绘画面临着“中国画不能全盘视觉化”“应该给中国画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的善意劝慰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简单移植”“西方殖民文化的产物”的指责。  相似文献   

12.
审稿是关系学术和学术期刊的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西方学术期刊同行的同行审稿制度以及中国目前实行的“三审制”,并就中西方学术期刊的审稿的利弊进行了剖析,建议我国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吸收、借鉴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努力实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风,就是中国风格,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如果没有独特的民族魅力,要走向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新闻报道而言,虽然中国的“报纸”起源很早,“新闻”一词的出现也早于西方几百年,但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和新闻是舶来品。上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许多有志之士“睁眼看世界”,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工业生产以及武器弹药等方面的优越,也十分痛恨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全方位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技术,其中也包括新闻。  相似文献   

14.
古旧书业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征文考献、钩稽史料,重点叙述了晚清以来扬州古旧书行业的演变史实,内容涉及扬州版刻的衍变、书肆的变迁、书贾经营的风貌,尤其是近现代文化名人周叔搜、朱自清、阿英等与扬州古旧书业的关系,以及“公私合营”和“文化大革命”对于扬州古旧书业的影响。本文是作者研究中国古旧书业史的系列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西学”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西学”是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外因,它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应不断地学习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论,以实现中国图书馆文化的再度复兴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专业化的舆论学研究传统并不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五四时期,是当时中国“国民舆论大觉醒”的产物。罗家伦、徐宝璜等新式知识分子在西方学术精英的启蒙推动下,将活跃的社会舆论现象与他们所接受的西方现代学术理念相结合起来,对社会舆论现象进行专门研究,实现了传统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方面的现代转型,从而开创了中国专业化的现代舆论学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7.
文字不是在某一天突然涎生的,在不同的时代会被赋予不同的精神内涵和观念.在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于中国已经根深蒂固的今天,在西方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落后的现实中,关注和研究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关注印刷技术诞生的国度中的“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必然是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是留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创伤。 文化大革命中人们所煽起的仇恨、偏执、逢迎、甚至道德的沦丧充斥了中国大地。 1969年冬天至1971年间发生在我省著名学府山西大学的无中生有的“伪中大”案可谓集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9.
后五四时期,面对东学西传过程中东方失语的局面,中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外文期刊出版活动打破“西方中心”的话语主导权,积极进行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阐释。以《天下》月刊为主要代表的英文期刊,将“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作为核心理念,通过稿件选择、栏目设置、作者译者多元阵营等编辑出版策略,以高度的主体性在世界语境下搭建了诠释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自身的文化自觉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并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解释。《天下》月刊的编辑理念与实践呈现了民族关怀与世界眼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张力与价值,对于当今外文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亦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这是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写的关于鲁迅的部分。这本教材名义上由我主编,实际却是集体的共同劳动,只有这一部分,才是我个人执笔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现代文学史》受到批判,原稿不幸丢失。其中上册——从“五四”到“左联”——曾印成讨论稿,有少数流传在外,鲁迅的章节头尾完整,幸存下来,劫余灰烬,一九七二年有位在出版社工作的熟人,主张将它印成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