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江沉 《中国钓鱼》2005,(8):67-68
今年3月19日,星期六,南京地区天气预报:晴到多云,最低气温8℃,最高气温18℃。西北风,4-5级。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底,我和钓友老段约定到花溪去钓鱼,需要购买钓鲫鱼、鲤鱼的饵料。我想买一些小包装的,够钓一天的就行了,但到了几家渔具店一看,比较有名的几种如“丸九”、“老鬼”、“东峻”、“龙王根”等,都是六七元一袋大袋包装的,没有再小一些的,不禁有些扫兴。 像我们这些基本上去自然水域垂钓的离退休老人,一般不大问津那些大袋包装的商品饵。因为一次用不了多少,余下的饵料,弃之可惜,封口再用,又恐时间一长跑了味,失去原来的效力,所以许多时侯,只好“割爱”。 我们多么盼望饵料厂家能生产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垂钓的价格在1…  相似文献   

3.
钓鱼人垂钓的目的是为了快乐,快乐来源于垂钓中的紧张与刺激。有搏击大鱼的紧张与刺激,也有单位时间钓获大量鱼儿的兴奋与刺激。笔者就曾经历过一小时擒获一百条鱼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刘汉初 《钓鱼》2007,(4S):20-21
十五年前迷上钓鱼的时候,并不知道香型的浓度对上钩率有多大的影响,从资料中也未看到这方面的论述,加上不少鱼饵生产厂家反复宣传浓郁香饵的诱鱼奇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香型“越浓越好”,在自配鱼饵时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张伟 《中国钓鱼》2012,(2):76-77
2011年3月20日,周日,晴间多云,西南风3~5级。第二天就是春分时节了,我和老李、老谭,还有小段4人起早来到三角海钓鱼,钓位选在北坝东侧的小树林下边。这个钓位我们以前很少来,因过去的这一周天气出现倒春寒,  相似文献   

6.
《垂钓》2005,5(9):4-5
尽管《垂钓》杂志一直对中国目前的钓鱼比赛颇有微词,尽管9月还远远不是2005年钓事宣告结束的时候,但在《垂钓》和沈阳千湖渔具商行共同主办过一场休闲钓鱼比赛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在许多时候,钓鱼比赛远远没有我们之前批评它时想象得那样简单——也远远没有我们之前为它辩解时那样复杂。它只是一场比赛,只是钓鱼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是,有些时候这种生活是我们用来感受的,而有些时候它只是让我们观望的。  相似文献   

7.
刘汉初 《中国钓鱼》2012,(11):33-34
霜降节气前后,我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见霜,这时,枫树、柞树等植物的绿叶逐渐变成了红叶,红中透黄。一时间,凡是树水、花草多的地方,便形成了红、黄、橙、绿、紫交相辉映的大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8.
1+1+1=?     
邢乐仁 《垂钓》2005,5(5):40-40
3个1相加等于3,这是幼儿同学前班的课程。可我们钓友在配制鱼饵时如果也套用这一公式.就可能弄出许多笑话。  相似文献   

9.
水浅鱼肥时     
李芳 《钓鱼》2014,(5):64-65
小时候常听捕鱼的人说,鱼过千张网,网网部有鱼。也就是说,在一个水塘里,不管你鱼捕捞得多干净,只要你下网,都能够再捕到鱼。  相似文献   

10.
严阳  倪受祥 《钓鱼》2014,(13):64-65
连续两个上午钓鱼,几乎一无所获。这两次出钓,都是早早地就到了河边,开竿都还不到6点钟。第一次在鱼塘的北岸一处芦苇丛生的沟坎边上下的竿,两个月前我曾在此有不错的钓获,半斤以上的鲫鱼钓了不下10条,每次扬竿几乎都没有失望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华朝熙 《垂钓》2009,(3):36-37
鱼儿寻找食物,靠的是视觉,还是嗅觉?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钓鱼时便知道鱼饵该以色取胜,还是该以味为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钓鱼》2005,(8):32-32
由于天丝线没有跳号,实际线径与包装上所标线径一致。所以天丝钓线比有些钓线的同号数线要细。  相似文献   

13.
苏群 《钓鱼》2014,(8):12-15
在文档中敲下这个题目,我知道:自己这是要冒大不韪了!只是想站在大家伙儿的对立面.敲敲边鼓,提点小醒。对与错只是个人观点,在此僭越了。  相似文献   

14.
江沉 《钓鱼》2005,(17):47-47
长竿短线钓菱塘,在我们这里十分时兴,这主要得益江南鱼米之乡的地理环境。一是我们这里的菱角塘多,每年夏季满塘的水面都漂满了菱角秧子,几场雷暴雨后,养鱼塘里的水满了,那些家养的鳊鱼、草鱼、鲢鳙趁机逃到菱塘里:二是菱塘的鱼好钓,菱塘中除了养鱼塘里逃来的家鱼之外,大多是自生的,塘主般不放养,塘主管理比较到位,看护得较严,电打、投毒的不法行为难以得逞,这就便宜了钓鱼人。  相似文献   

15.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12,(11):58-58
这是2012年7月的事。几位钓友同去钓鲢鳙,其中一人上了多条,而旁边的那位用的是同样的饵,可他的漂却纹丝未动。问题就来了:用的是同样的钓饵,为什么鱼儿不咬旁边那人的钩?  相似文献   

16.
笔者是钓鱼爱好者,钓了近30年的鱼,大大小小的黑鱼电钓了不少条,但是今年7月份的一次钓黑鱼经历,却令人大跌眼镜,更让我大惑不解。什么事?请听我细说。  相似文献   

17.
刘定龙 《钓鱼》2014,(23):23-23
绑钩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些人试遍诸多方法却找不到一种强度最大、最适合自己的。更多的时候,这不是因为绑钩方法不好,而是绑钩时的一个最关键问题没有注意到:线结的拉力大小。  相似文献   

18.
本人曾与一老翁在长江上学钓Can鲦,练了一冬,虽未尽其精,但感觉甚妙,其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渔夫 《垂钓》2006,6(2):45-45
在我们日常垂钓生活当中,红虫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鱼饵,尤其是在水温比较低的季节,使用它的咬钩率要远远高于其他鱼饵。然而在红虫的保存期间,不管您采用哪种手段,红虫的死亡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根据我实践体会,我认为比较方便的保存方式就是把50克红虫放在不锈钢或玻璃容器里边,放进一些清水,使水面高于红虫15毫米左右,然后将其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就行了。每隔三两天把死去的红虫用竹镊子或不锈钢镊子挑出来,然后用温度一致的水漂洗几次,换上新水后就可以继续保存了。使用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您可以随时使用红虫,不必为没有鱼饵发愁。  相似文献   

20.
巧钓浮萍塘     
江金宝 《钓鱼》2005,(23):34-34
浮萍厚实的水面被捂得严密,水的溶氧浓度相对稀少,而鱼对水中溶氧极为敏感,自然不会往那里聚集。而且,在厚实的浮萍用传统的手竿配七星漂,必须开窝,如用立标犯钓下钩常会受阻。“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妨一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