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建 《体育世界》2014,(5):4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民族学及社会学的视角对彝族“达体舞”的体育文化内涵及特征等进行分析,彰显彝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与特征及在非物质文化视野下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应注意到借助“申遗”东风得到切实发展的多集中在民众基础较好、有一定传承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而原本岌岌可危的弱势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摆脱濒危的生存困境。文章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El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3.
在对重庆“铜梁龙舞”的现代转型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功能”视角对其实现铜梁龙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铜梁龙舞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分别通过“捡起来”“走出去”“请进来”和“传下去”的方式完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首先,“捡起来”失落的文化记忆,重塑了地方文化符号,龙舞文化得以振兴;其次,民间精英借势发展特色龙舞产业“走出去”谋生,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多种产业;最后,地方政府一方面统筹文旅融合推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将外部力量“请进来”,另一方面从传统龙舞文化中提炼出地方人文精神并将其“传下去”。至此,完成了以铜梁龙舞为核心元素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实践。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对其文化再生产的实践逻辑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启示:由内源性生产要素的挖掘与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创新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前提;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结构性力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关键保障;对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功能开发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中所指的武术是指“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概念。“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少林功夫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武术项目;二是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制度与“身传心授”方式等体制。保护武术文化空间的关键是整体传承武术与保护武术传承人。  相似文献   

5.
采用历史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关羽“武圣”地位的确立过程,其春秋大刀在后世各武术门派中的流传情况,以及关王刀在戏曲中的运用。在最初的关公戏中,春秋大刀是用来摆而不是用来舞的,精通通背、形意和八卦的南派艺人王鸿寿将武术中的《春秋刀谱》融入戏曲当中,令春秋大刀在舞台上动了起来,其徒李洪春在继承他大刀的舞台程式后,又结合家传武术,以及其师武术家孙文奎的关王十三刀,演化出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春秋刀法,这也令其获得了“红生宗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作为展现凉山彝族文化积聚体的火把节,是一项重要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在我国经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火把节的重要性.除了宗教祭祀活动之外,开展传统体育活动也是凉山州彝族火把节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凉山州彝族火把节中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拟期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论彝族体育的源流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有人口657.2万(1990年统计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云南和四川占了绝大部分。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彝族人民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卓有建树,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彝族传统体育,犹如体育百花园中一株绽开的奇葩,以其特有的风格、姿态、色香呈现在祖国体坛,为人们瞩目称颂,本文就彝族体育的源流与价值作初浅的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8.
范菲  王燕梅 《精武》2013,(21):3-3,5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云南彝族作为彝族众多分支中的重要一支,也蕴含着灿烂的文化,其中流传于云南彝族民间的种类繁多、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古代职业武术称谓主要存在于民间武术、行业武术和官方武术中;近现代武术职业称谓数量减少,且集中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行业领域;当代武术职业称谓等级观念淡化和轻蔑色彩和军旅色彩消失、口语化称谓减少、江湖神秘称谓消失、体育文化色彩增加,称谓中“侠”字消失并出现体育服务标签.未来武术的发展应面向其社会价值取向,职业身份认同化、职业名称国际化和职业生存空间扩大化等是武术职业称谓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边缘文化"语境下民俗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种主流文化造成了不同的边缘文化,相时西方体育和武术文化,民间体育属边缘文化.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发展和国际进程中,作为边缘文化的民间体育却有被挤压,继续边缘化的趋势.从文化学的视角,论述了民俗体育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地位,提出民俗体育与中华武术的伙伴关系,必须树立和谐共生的思想,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南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在彝族民间流传着种类繁多,丰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云南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富有奇异的民俗特征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人类体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史籍与田野的实证考察,探讨云南彝族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渊源关联和互动关系,以探索民俗对民族体育的形成、演进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并探寻人类早期体育发展的历史文化形态与共同印辙。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武术以及一些其它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作为体育教材内容,这类教材主要包括武术的基本功、拳术、棍术、刀术、剑术等武术内容,以及举石担、拔河、踢毽子、秋千、摔跤、跳绳等民间体育项目。本讲分别就武术教材和民间体育教材的特性及其教学的有关要点,做一说明,并以此与广大体育教师朋友交换意见。一、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性(一)武术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3.
武术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冰 《武当》2003,(2):22-23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念之后,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因此,作为一脉文化,武术必然会受到儒家主流文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儒家与武术 儒学是我国思想发展史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仅仅是儒学的创始人,还是将原属于“王官之学”的武学传播到民间的有功之士。  相似文献   

14.
春秋大刀武艺兵器文化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相关史料,对武术春秋大刀的历史原型三国时期关羽人物所擅长的兵器进行了考证,研究认为:晋代《三国志》史料中未有关于关羽习练和使用大刀的记载;元代《三国演义》小说奠定了关羽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明代《三才图会》中有“关王偃月刀”的正式记载,并有刀谱和技法流传后世;清代已经有民间习练关羽春秋大刀的史料记载;关羽春秋大刀的形象经过长期的历史不断加工演绎而成。文章通过研究春秋大刀兵器的演变历史,发现春秋大刀兵器的发展并非简单的形制改变,而是一种兵器文化的嬗变过程,更反映了社会与武术和军事武艺兵器三者之间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教育面临着两难的文化选择:是摆脱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全球化道路,还是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创新和民族独立形式.武术曾在近代民族危机时刻成为强国强种的文化选择得以步入学校教育领地,经历了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框架下武术教育的发展模式下的文化错位,武术教育冒着被强势文化和主流体育全球化“化掉”的危险,在强势文化和主流体育制定的全球化“标准”中艰难迈进,举步维艰.追溯传统与创新是全球化趋势下武术教育东方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选择,弘扬民族精神是武术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郑颖颖 《精武》2012,(21):77-77,79
温州地方武术的特色就是温州南拳,它正一步步被世人所淡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方城镇文化、休闲体育、竞技体育给农村生活带来了较大冲击,对在农村群众中开展民间武术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温州南拳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术界不够重视,对温州南拳文化价值缺乏科学评估,保护观念滞后,缺少专业人士正面引导和相应保护资金,对温州本土武术文化的生存状况、消失状况认识不清,因此,农村空间是民间传统武术主要扎根的地方,温州南拳逐渐被挤出村民的生活领域,原因是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温州南拳的生存空间正在缩小,许多民间武术文化特性也正在流失。而相关部门在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对民间武术教育,活动开展也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体系、民间武术文化教育的缺乏、传承渠道不畅等,导致许多民间武术拳种远离了农村学校教育,对新生代农村学生来说本土民间武术文化越来越陌生。  相似文献   

17.
武术动作元素来源于生产劳动,军事为武术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原始巫风和图腾为武术舞化提供了可能。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应与武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刘成菊  胡颖  万耿帆 《体育科技》2022,(3):132-133+136
以峨眉武术文化为代表的地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融入困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地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堂教学”“地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校园文化”“地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实践”“地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络媒体”四个具体路径,以峨眉武术文化为载体,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升华其智慧,内化其人格。  相似文献   

19.
湘鄂渝黔边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宗教、劳动、婚姻、年节、祭祀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纵观湘鄂渝黔边区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原始萌芽阶段处在朦胧状态中的传统体育,贯穿整个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末期漫长的历史过程。其表现为: 以功利为目的。在原始条件下,边区少数民族先民的跑、跳、投掷、攀登、射猎等活动,无不是直接以生存和生活为目的的。如土家族的“茅谷斯”,苗族的“舂米舞”,彝族的“荞子舞”等,这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劳动舞是希望通过舞蹈活动祈求狩猎成功…  相似文献   

20.
“文化强国”战略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理应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巴山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群众体育健身和比赛项目,并逐渐推向全国,其成功的传承经验值得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借鉴.文章阐述了巴山舞的演化与发展,并从“巴山舞”的成功推广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措施包括尊重传统,大胆创新,与时代契合;与旅游联袂;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简单易推广性与比赛宽松性结合;重视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中的作用;搭建平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交流等.本文试图从长阳“巴山舞”的成功演变与推广找出一些值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