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课程中心”“微课中心”“培训中心”的典型学习案例,从不同角度系统呈现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资源库“能学、辅教”功能;以微课视频和动画为主体要素,在知识点和技能点搭建基础上,遵循建设思路,落实“微内容”“微平台”“微学习”“微作业”的教学实践。在当下疫情防控期,项目主持的课程承担全程在线教学任务,探索在线教学新课题,以实践验证项目建设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效益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重要"瓶颈"之一。笔者在调研与总结我国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资源应用效率低下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建设"微课"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并结合佛山市"微课"资源库建设实践,总结了区域"微课"资源库开发步骤及途径,展望了"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课”资源是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的重要手段,旨在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微课”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前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中的内容,并且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教学结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微课”资源的建设,变革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1“微课”体系的内涵 所谓“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传播媒介,针对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而制作的线上课程资源.而“微课”体系的构建过程,则是根据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研发和应用“微课”资源,将零散的“微课”资源梳理成系统性的教学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微课资源库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媒体社交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具有网络性、学术交流性和教学性等特点。其随着新课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尤其是中小学教学领域,使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化和开放化,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被世界所重视和关注,并使与之对应的"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微课资源库建设已然成为教学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所以,分析微课资源库建设对中小学教育事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调查分析上海市9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在“易班”上建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源库的优势和可能迎来的挑战,为进一步建设形势与政策课“易班”教学资源库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响应“思政育人”的号召,满足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融合思政元素的“无人机组装与调试”课程线上资源建设与实施原则及策略。课程资源建设与实施以校企共建为背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基础,项目教学为主线,多方位柔性贯穿思政教育。通过对课程顶层规划,制作、收集微课、工作页、思政案例等资源,形成包含专业知识和思政素材的资源库。根据课程数据、问卷调查等反馈,表明该资源学习效果更显著,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等品质。  相似文献   

8.
微课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传统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使用不方便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瓶颈”之一,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日渐流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该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使用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该课程的常用微课类型和制作方法,并对该课程的微课内容进行了遴选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计算机基础‘微课’"的发展很快,举国上下非常重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前的预习,课中的辅助教学和课后复习。其主要特点是在线学习、反复学习和自主学习等。目前,高职院校为了打造适合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需积极地利用好"计算机基础‘微课’"这一新兴教学手段,以提供"自助餐式"的教学资源库为出发点,加大"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的艰涩与研究,促进其能帮助学生掌握要点,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按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必要的岗位技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岗位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是培养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婴幼儿托育人才队伍需要高职院校融合“岗课赛证”建设综合育人课程。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中进行了“岗课赛证”的融合,制定“岗课赛证”实践教学标准,编写“岗课赛证”理实一体化活页教材,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提升“岗课赛证”的教学效果,校企(园)合作“双元”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岗课赛证”校企(园)“双元”课程资源库,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托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