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2.
悟性,它是一个人的智慧的精神表现.“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就是悟性,它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穿透、醒悟和把握.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各种新闻媒体在捕捉、传递信息过程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  相似文献   

3.
梁萍萍 《新闻世界》2009,(11):162-162
我是六安市黄梅戏剧团的一名演员,1989年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在古装戏、现代戏、歌舞、锣鼓书等节目中担任各种不同角色,并在导演和老师的帮助下,表演路子不断拓宽,受到观众的好评,有的节目还获得过省、市表彰奖励,为集体争得了荣誉。本人于2002年被评为三级演员。  相似文献   

4.
多出精品是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重任,也是新闻记者自身追求的目标。新闻精品不易“求”,更不易“遇”,关键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悟性。所谓“悟性”,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当有价值的新闻出现后,记者像触电一样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发现、判断、采写它。多见不怪与少见多怪。新闻工作者每天都会看  相似文献   

5.
一些有成就的报人强调“悟性”。乍听此言,似乎有点神秘感,“悟性”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把“悟性”,概括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创作美学》认为“悟性”是对事物本质的迅捷把握,是写作中产生的顿悟。我体会,采编中的悟性是一种灵感、一种思路、一种发现;它是作品出新、出彩的关键。去年,领导让我给“专家访谈”专栏写稿。此专栏开设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参与。怎样把专业性的内容写成可读性强的访谈稿,关键是寻觅新颖的选题。我凭借多年采编工作的积累,又下功夫消化有关资料,带着自己的理解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去访问专家,从…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悟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宇文高峰 《编辑学报》2001,13(6):317-319
针对科技期刊编辑再创造性劳动的特点,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很高悟性的观点。对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编辑性的具体表现做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激发科技期刊编辑悟性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悟性是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出版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理解能力,是编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比较深入、自觉的阶段,表现在对编辑创造力的理解与自觉的运用。提高编辑悟性是为了编辑创新,要着重从提高想象力、判断力、构思力和亲和力入手。  相似文献   

8.
现今,一提到高素质的新闻记者,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几点是:新闻科班出身;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深入;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勤于写稿。而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新闻悟性。新闻悟性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妨给“新闻悟性”这样下个定义,即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职业的感悟,包括对于新闻职业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撰文说: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悟性。这是我在几十年的新闻生涯(特别是在担任新闻单位领导职务的一段时间)中的一点感悟。我看到,有的同志年纪并不大.学历并不高,“报龄”并不长,经验并不丰富,但写出了不少有影响的好作品;而有的同志虽具有较高的学历,较长的新闻工作经历,工作也很努力,作风也很深入,却苦于长期写不出比较满意的作品。出现这个反差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原因,就是缺乏悟性。平时,我们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各种“性”;党性、原则性、战斗性、群众性、…  相似文献   

10.
11.
当下,编辑们都说出版业越来越难做,竞争太激烈了。除了专业图书情况尚好,教育类图书已现危机,大众图书最是难做。面临种种压力,一些大众读物的编辑不免心生急躁,于是,跟潮流、抓畅销、缩周期、占市场,这种急功近利的"良方",往往成了催发思路雷同、选题跟风的滞销书的"错药",造成了新一轮库存的增添。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赵忠祥在谈到当今主持人的竞争时说:“当今主持人的竞争,主要是文化上的竞争,而文化并不等同于读书多少,多读书是好事,但如果没有悟性,不能融汇贯通,那仍然不能成为一名优秀主持人。”(摘自《岁月随想》)这就是说优秀主持人要在有文化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有悟性。什么是悟性?似乎是一种模不着看不见说不清的东西。但它实际上却顽强地、鲜明地体现在每个主持人主持的节目过程之中。按赵忠祥的说法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我们不妨从融汇贯通中。理解悟性。一是要悟出个理来。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不管什么类型的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经常采写新闻报道的同志,有时遇到这样的苦恼,在较详细地占有(采访到)大量的新闻材料后,一下子不知从何下笔,甚至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也找不到一个新角度,或想不出一个可以先声夺人的句子。仿佛是“有‘灵感’去采访,无‘悟性’来写好”。说起“悟性”,似乎有点虚无飘渺。其实不然,悟性,指的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的同志说,采访后我也对材料进行了分析,也理解了一些,可就是“新”不出来。搞深度报道,也“深”不下去,这可能是自己悟性不到家。  相似文献   

16.
李昕 《中国出版》2012,(7):34-36
不知道书感这个词是不是通用词,没有见过别人使用这个概念。为了表述方便,笔者以为需要有这样一个词。什么叫书感?笔者认为书感是一种悟性,是对书的直觉判断力,对书本质特征的感悟力。简单来说,当一个编辑面对一堆文字和图像材料,他应该懂  相似文献   

17.
王思 《记者摇篮》2009,(12):27-27
新闻敏感、悟性与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社会责任感发自于人的内心,无法加以行政的约束或技术的佐持,但是它是一个优秀新闻记者身上最具光泽的东西。本文着重论述新闻敏感与悟性两项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一叶知秋,本意是说诗人的敏感.我认为,作为一名记者,也应见一叶而知天下秋.这是记者的悟性,或者说是预见性,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
安晓虹 《青年记者》2006,(8):107-107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悟”字.悟性高,感受能力强,领会问题快,理解问题深,对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能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悟性差,就是面对极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不识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