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武 《中国教育学刊》2004,(5):19-21,3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建构人际间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建构解决问题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文本多种解读的方式建构阅读、鉴赏、重构文本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归纳或进一步扩展的个性化方式建构课程知识;建构课程学习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以汲取课外读物中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方式建构课程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以积累人生经验和阅历的方式建构关于社会人生的知识;以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精细加工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方式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性知识;建构自我的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2.
靳彤 《学语文》2020,(2):3-5
语文课程知识是新课程没解决好的一个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争论与探索中语文课程知识得到了重新审视。尽管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或立场,对语文课程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最终都归结到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重新进行语文课程知识的分类,开发新的语文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内容,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说,有三种存在形态,即"课程预设的语言知识内容"、"课本建构的语言知识内容"和"课堂创生的语言知识内容"。区分语言知识内容的三种存在形态对于正确把握语言知识内容的具体内涵,使语言知识内容的编制与教学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论》2008,(3):87-89
作为语文课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课堂层面的课程文化形态究竟如何?诸如此类的疑问一直萦绕于人们的脑际,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反思,进而积极寻求构建课堂层面语文课程文化的路径,营造一种新型语文课程文化。本文重在从语文课堂切入,从理解和生成两个视角来思考语文课程文化在课堂层面上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文教育深入持久的研究,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再一次得到凸显。基于现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些年来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知识”做出的调整和更新,探究出三条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语文知识”,不断更新调整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联系,以期...  相似文献   

6.
课程参与主体如何履行自身的伦理职责是摆在语文课程改革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课程参与主体在建构语文课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局限。只有语文教师成为语文课堂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成为语文课程实施的决策者,语文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地实施。有必要重构语文课程的话语空间,赋权于语文教师课程实践权利,并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他语文课程建构主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课本原句】Thatsoundsgood!那听起来不错!Thatsoundsveryinteresting!那听起来很有趣!【一点通】此处sound意为“听起来”,是系动词,相当于be。后接名词或形容词作表语,表示某种情况或状况。如:Themusicsoundsbeautiful.这音乐听起来很美。此类表示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还有look(看起来),taste(尝起来),smell(闻起来)等。【课本原句】Wehavemanyclubs:volleyball,basketball,ping-pongandmore.我们有很多俱乐部:排球,篮球,乒乓球及其他。【一点通】句子中的many是形容词,意思是“许多的”,后面常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例如:Janehasmanyco…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是:建立广义的知识观;区别"语言"和"言语"。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主要有:言语活动的基本规律;言语行为策略和实践活动;言语成品的经验内涵;言语作品经典选粹与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9.
龚蕊 《孩子天地》2016,(5):296-297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存在争议。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语文知识,从课标、教材等方面认识到自身教学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及时关注语文前沿研究成果,重视课标与教材研究,不断提升自我的语文教学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中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特别是物理知识建构中的性别差异的对比,从男、女学生心理因素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对比入手。进行了男女生在智能特点、智能品质、兴趣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差异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女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知识建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图式的过程,学习者也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相反,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而这个过程不可能由他人替代。这是语文课程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着重体现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借助文本教学所展现出的教与学的内部革新。学生需要通过在生活中感同身受,建构对文本的参悟;通过多维灵动的个性思考,达到对文本的建构参解;通过自我的深度学习,以恰切的表达来建构对文本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语言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建构是语文课程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特定目的和功能。借鉴当代知识论、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合理观点,对语文课程内容中语言知识问题进行阐述和梳理,可以为构建体现语文课程学科自身特点的语言知识内容结构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和观念支撑。  相似文献   

13.
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知识建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广泛而丰富的知识背景会参与到这种相互作用中来,影响到知识的建构。根据新信息的来源的不同,知识建构可以有三种不同的途径: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和符号性学习,而这三种学习都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意义建构强调师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深刻与独特理解,追求知识掌握和新知识生成的双重目标,具体表现为知识的表层意义建构和深层意义建构两个层次。它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得的协商性、知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性、互动与协商的多重性、学习共同体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等教育学意义。创建互动型学习课堂环境、坚持知识的客观性基础、主体成为变化的参与者、发挥语言的"对话"中介功能,是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的知识建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新的学习环境下知识的界定和知识获取方式的研究,提出基于Web的知识建构支持系统(KCSS),以有助于个体知识和协作知识的建构。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远离静态知识建构,学习小组共享学习成果,共同获取知识并协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当前语文课程知识的不良状况使语文课程知识必须重构,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必须关注学生,改变以往知识与人疏离的状况,拉近知识与人的距离,其主要策略为:在知识生产上,改变笼统静态的知识,建构具体动态的知识;在知识选择取向上,淡化学科取向,强化学生取向;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减少控制,增加对话。  相似文献   

17.
从广义知识分类的角度审视现有的语文课程内容,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操作性强的听说读写策略和情境性的言语规则。重构语文课程内容,需要突出语文程序性知识这条主线,形成语文活动与语文知识相互配合、有机整合的内容系统。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知道初中物理课本上共有多少幅插图吗?说出来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一、二两册课本各章节中的插图光是带有标号的就有606幅,加上课本开始的彩图和不带图标的图共有700幅左右的插图,真可谓是图并茂了!  相似文献   

19.
知识建构共同体及其支撑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面对知识社会的挑战,我们需要将学校改造成为知识建构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是以思想的形成和持续改进为关注点的团体,其成员通过建构性的互动过程发展对于共同体有价值的思想。为了支持和促进知识建构共同体,本课题组研制了CSILE/知识论坛系统。本文对上述理论观点、技术系统以及有关的实验研究结果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如何选择和传递知识是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定意义上决定教育的实践形态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知识观在教育经历了变迁,澄清知识教育的功用与价值,在理论层面、政策策略方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反思与建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