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还具有艺术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形象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具有表达的形象性。为了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师要充分运用板书、图画、挂图等教具,甚至幻灯、...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必须注意语言的系统性、具体性、形象性和逻辑性,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规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总是受自身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教学技艺的影响。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之所以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业转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艺术课不是一门单纯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人性。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艺术教学中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启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提高导入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物理课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课程。如何克服学习此课程容易出现的枯燥、乏味的心理,除了考虑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挖掘课程体系自身的魅力,艺术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格教育.使课程教学成为充满艺术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活动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敦”和与教相应的学生的“学”,教学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如何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文娟 《学周刊C版》2010,(10):174-174
形象性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性很强,很多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空洞、抽象,甚至晦涩难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师一味地讲,学生默默地听,却不知所云的现象。而若教师能把这些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收到了显著效果。下面就本人的做法,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追求美的艺术创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美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是一种移情于数学学习的育美活动。数学教学美的审美对象就是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即要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又是师生追求数学美的活动过程。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因此,要把数学教学作为育美过程,其主导仍是教师,主体就是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把数学的认知活动和育美活动和谐结合起来,就在于教师对数学美及其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作风和创造性活动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达到稳定状态的标志。由于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人格和个性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化知识的同时,还会和学生在个性和人格上相互影响,这对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青少年时期学生而言,有利于促成其个性的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已成为事关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影响源。就实践而言,我认为经济专业课的教学艺术性应突出以下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因此,情境、情趣和情感是音乐教学成功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就是要加强施教活动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使之超越一般状态而达到一种艺术化的境界,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之中完成学习任务。即是说,教师不仅要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场所,也要使它成为陶冶学生性情的精神乐园,并促进他们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反思     
陈明丰 《宁夏教育》2006,(11):71-71
教学中反思,首先,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经常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启发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进行质疑、探究和创新。其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必须在教的指导下进行,教要受学的制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依据,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体系,以改变课堂结构为重点,设计好教学程序,并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佳地和最有效地传递和完成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学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文本的理解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理解,而教师受到他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依赖教师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现代解释学的方法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新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强调教师在学生自我理解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情景的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理解所出现的错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同样的价值,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不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必经阶段,而且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语文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能力,做到让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进一步融合,赋予语文课堂新的生命力,增强语文活动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展开具体的探究,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系到诸多因素。而掌握教学艺术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更为直接和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提高教学艺术的方法教学艺术 ,是因教学在其实践过程中具备艺术的基本特征 ,即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艺术 ,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1 教学过程的情感性。教学过程的情感性是指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 ,激发学生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形成学生积极探求、跃跃欲试的学习心态。例如在体育课的形体健美教学中 ,…  相似文献   

18.
王春 《考试周刊》2014,(62):93-9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推进,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师要采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的教学艺术,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书育人,使学生在艺术化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  相似文献   

19.
李琦 《四川教育》2001,(6):26-27
现代教学观把师生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一条重要原则。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保证他们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逐步形成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红星 《云南教育》2007,(B06):46-46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劳技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新颖、生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环节,就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对劳技课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