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真实性是文艺理论中一个颇有争论的课题。本文从文艺美学的“神”“形”论出发,通过有关典型事例的比较分析,指出所谓艺术真实性是人们评判文学艺术作品时所赋予的一种规定性质,它要求艺术形象的形态特征所传达的内在精神气质、思想蕴涵能体现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即符合生活真实,而形象的外在形态与内在蕴涵又相互融洽吻合。这一界说具有了更大的概括性与合理性。一些使用非现实生活所有的幻想形式进行创作的作品,包括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作品,都可由此得到解释,避免了现有理论中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把艺术真实当作自己整个文学活动的座右铭,并常以“真实性”原则作为衡量别的作家作品优劣的重要的美学标准。他的创作实践与艺术观都表明:他忠于生活,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特别善于开展“心灵辩证法”,注重感情真挚,从而达到并获得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天真”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普遍性和与人类心灵相通的灵性,其实质是艺术真实与审美情感的真实性。“空灵”是诗歌自身审美特性及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是“虚”、“实”的有机统一体。它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诱导性与再造性,让读者在鉴赏作品时借以拓展知觉、联想的空间,形成一种审美心理环境,使审美效应由此衍生扩展,收到“言近旨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天真”说是就诗人思想情感方面立论,“空灵”说是从诗的内在审美特征方面立论,二者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学是美的艺术。也是“真”的艺术。这里所谓的“真”是指学应当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在当下的语教学中。关于学作品艺术真实性已成为师生无法再回避的话题。例如关于《木兰诗》中木兰从军十年仍未暴露女性身份,许多学生认为这样的情节实在夸张过头。并以此怀疑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类问题让很多教师左右为难.我们究竟如何面对语教学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呢?通过《狼》一课的教学,我对学作品艺术真实性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学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文艺理论界不争的概念。别林斯基说:“把艺术设想成活在自己特殊的小天地里、和生活的别的方面毫无共通之点的纯粹的、排他的东西,这种想法是抽象而空幻的。这样的艺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事实也是如此,作家甚至需要刻意去体验某领域的生活方式.以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增加作品的生活真实性和可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天真”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普遍性和与人类心灵相通的灵性,其实质是艺术真实与审美情感的真实性。“空灵”是诗歌自身审美特性及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是“虚”、“实”的有机统一体。它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诱导性与再造性,让读在鉴赏作品时借以拓展知觉、联想的空间,形成一种审美心理环境,使审美效应由此衍生扩展,收到“言近旨远”,“不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天真”说是就诗人思想情感方面立论,“空灵”说是从诗的内在审美特征方面立论,二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特征方面立论,二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生活真实”能否与艺术真实完美交融,就是观众对艺术家所描绘的生活的肯定态度。“所描绘的生活”契合观众的心理积淀,能产生共鸣,艺术的目的就达到了,艺术作品所生成的“艺术真实”也就实现了,反之亦然。《牛棚》这部影片,从整体的构成质数上分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故导致艺术真实的缺席,本人以为这是一次艺术上的遗憾,同时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艺术航行的起点:从《牛棚》的艺术失败中寻找实现“艺术真实”的可操作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与广泛应用,计算机在许多设计学科中不再只是被视为工具,而是进一步成为呈现设计理念与操作方式的媒介。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综合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科技产生的“虚拟模型”,存在欠缺人文关怀和人与建筑之间的交互性不够等问题。作为全新的数字化传承,要尽可能“真实再现”建筑所蕴涵的艺术、文化信息。作品的“真实性”除了依靠技术手段实现之外,还应该重视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来表现。  相似文献   

9.
对《金瓶梅》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张竹坡充分肯定了其艺术虚构的价值,指出它是一部为“泄愤”而创作的“寓言”,对小说创作中的情感取向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又探讨了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问题,强调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的意义,指出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所论已初步涉及文学的典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随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纳比派在物质对象上的艺术精神传递与东方艺术的艺术精神表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再直接表述图像,而是见诸于艺术观念,重视感性,注重客观对象的主观情感的内隐表现。为了突出纳比派艺术形象的主观特性,纳比派画家一般采用了东方艺术手法,使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交融后,物化成一种主观的艺术精神形态,不再拘泥于西方绘画艺术的约定俗成的客观真实性。纳比派是一种主观的、表现的、抒情的、平面的、蕴涵东方特性的时代艺术,不仅沟通了人的主观世界,也协调了内在艺术精神和外在物质形式的矛盾冲突。纳比派吸收和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他们的绘画作品与西方其他画家之作相比更具东方特性,更具现代性,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跨越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鸿沟,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  相似文献   

11.
在铁凝日益成熟的创作中文本中的“悖反现象”成为她鲜明的特点。此现象表现在铁凝作品的日常生活图景与其中蕴涵的现代反叛精神内涵所形成的“张力”,以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情节结构向心理结构的转向,还体现在一幕图景,一种人物心态都蕴涵着的“张力”意味。这种“悖反”现象使她的艺术世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反讽是奥斯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特色,它是奥斯丁理解、评价生活的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的人物反讽和结构反讽艺术来进一步理解她作品里所蕴涵的与前五部作品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奥斯丁作为18、19世纪过渡时期作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造型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些艺术材料和工具,将自然的形、色、线条进行整合,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艺术关是经过艺术家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关,能够体现形态的内在生命力。艺术创作是一个自然法则与人类情感相交融的过程,如果能做到情景交融与内力表现的高度统一与完美结合,兼具形式关和本质关,作品就具备了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政治美学的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自由成自然,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有限与自由这二的永恒张力,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相似文献   

15.
“圆融”与“方合”是体现于中国艺术结构中,最具文化蕴涵的构制规则之一。“圆融”与“方合”主要通过不同的思雏结构方式影响了艺术结构的形制与风格,但作为构制规则,它还从其他方面规定着艺术的结构特征与型态呈现,本文探讨了由这一构制规则所形成的中国艺术结构的诸种特点与深度蕴涵。  相似文献   

16.
打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对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表述:“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时有段名言:“生活现象如同没有戳记的金条;许多人就因为它没有戳记而不肯要它,许多人不能辨出它和一块黄铜的区别;艺术作品象是钞票,很少内在的价值,但是整个社会保证着它的假定的价值,结果大家都宝贵它,很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它的全部价值是由它代表着若干金子这个事实而来的。”这就是说,艺木作品的全部价值,是被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真实性,它所揭示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决定着它的社会作用。正如钞票的价值,是被它所代表的金子所决定的一样。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承认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但并非所有的意象艺术都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表意之象并不只是“观念意象”,而是蕴涵一定的“审美意味”。“审美意象”用它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本质,在于它的蕴意性,即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对象所凝结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9.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更应该是复杂而又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文艺作品要达到正确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目的,就得“具有一个因素,缺了这种因素,文学就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真实。”(注一)斯大林指出:“让作家在生活中学习吧!如果他能以高度艺术形式反映生活真实,他就一定会达到社会主义。”(注二)于是,艺术是否有真实性就成了衡量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真实性还不是文艺作品的全部价值所在,文艺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解读“现代都市水墨画”中水墨画前的两个修饰定语“现代”和“都市”,探寻现代都市水墨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现代水墨在都市社会中的处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与新媒体艺术的内在与外在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