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放型与集约型粗放与集约这两个概念,是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前者又可译为外延、广泛,后者又可译为内涵、密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集的是“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集约经营,在农业上就是指在...  相似文献   

2.
“集约”一词起源于农业生产,意思是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采用新的技术措施,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跟“粗放”相对)。这种经营方式叫做“集约经营”。随着社会的发展,“集约”一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联分析.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动态耦合关系对成都市2001年至20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联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1)2001到2010年间,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关系都处于较高关联阶段,其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2)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耦合关联度走势基本一致;产业结构程度与土地集约利用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将在对土地的适度投入、合理的产业结构、大量的资金投入下逐渐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4.
肖伦  邓旭敏 《职业技术》2006,(16):96-96
一、土地利用问题的提出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地矛盾的加剧,令“城市土地如何有效利用”成为许多学者热切关注的问题。因而,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城市土地规划的必然选择。目前,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集约利用是粗放利用的对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的目的,属于经济学范畴;二是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不完全是经济范畴,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除了提高经济效益外,还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强调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土地集约利用关系到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持续利用。运用 AHP 与变异系数法对德州市11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度及利用等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的准则层是利用强度;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的指标是耕地灌溉率;(2)农用地集约利用度最高的是禹城市、德城区,最低的是乐陵市,宁津县、齐河县等8个县处于中度集约区。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交际能力,但是对不同“能力”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还值得探讨。文章根据有关英语文献,对有关英语中各种“能力”概念的差异和共同性在译成中文的过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辨析。尽管在英语中competence、ability、capacity、capability等词汇具有某种程度不同的含义,但在多数中文文献中都被译为“能力”一词,没有显示出这些词汇意思上的差异。因此将这些词汇译为“能力”、“力”、“应对力”、“综合力”等不同的汉语词汇,并将proficieney和language译为“熟练程度”和“(语言)机能”,如与能力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则可将其译为“实力”和“(语言)才能”.  相似文献   

7.
以宁城县经济开发区为例,在参考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建立了宁城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县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量化鲁山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并对其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科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该研究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部分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鲁山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一些措施,为研究县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有许多数量词叠用的成语,如何翻译这些成语中的数量词,要看该数量词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实义就要按字面义来译,如“三三两两”译为 in twos and threes(实义);是虚义就要按喻文来译,如“乱七八糟”既可译为 at sixes and sevens(实义),又可译为 a pretty kettle of fish(虚义)。下面将部分数量词叠用的成语分类归纳如下,也许能使读者有所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分析着手,引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及其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之一。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小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界定基础上,综述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动态与重要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要逐步实现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当前全国上下正大力学习宣传党的这一方什,并结合本行业、部门和单位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措施。相信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会更稳,成效会更大。“粗放”和“集约”是经济中的一对范畴,粗放经营核心是投入高产出低,而集约经营实质则是投入低产出高。因此,粗放与集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效益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川中丘陵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集约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处理经济建设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综合分析川中丘陵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该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内蕴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显现了生态文明的"共生平衡"和"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现实中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制度性和根源性的障碍,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市场化滞后与农村生态环境的退化等问题。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需要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建立健全土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从而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可持续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卢晓东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 ,就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常用的四个名词提出了修正意见。一、专业 (Major)。基于对专业概念的新理解和分析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这一重要文件 ,就有必要进行修改 :专业仅是课程的组织形式 ,因此专业的设置和命名权应当是高校本身的责任。专业目录可由硬性规定转变为参考目录 ,参考目录中应加入跨学科专业以及个人专业。二、辅修 (Minor)。对于 (Minor) ,大部分高校译为辅修 ,但也有一些高校译为副修。建议统一译为辅修。三、双 (学士 )学位 (Double Major)。个高校对于“Double Major …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总体上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与潜力趋势的宏观评价,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劣的评价中具有中,微观评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中,微观评价的基础。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利用程度,使用效率,土地投入强度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差异,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是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7.
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是当前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通过阐述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池州市的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市在小城镇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池州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的对策,以促进该市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评价结果横向可比性和客观性较差的问题,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通过数学变换和降维构建新的指标并得到分值,再通过熵值法赋权,对大连市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总结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原本意义上的、实际动作中的集约经营的分析,对集约经营的科学内涵进行界定,以揭示集约经营的实质,即集约经营强调质量、效益、能力、结构各方面的综合提高,目的是为工农业实行集约经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