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从学 《考试周刊》2011,(28):197-198
师生互动交流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向创新学习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阐述了以生为本树立高中化学互动交流教学观的必要性.从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互动:以学定教多方互动。深入推进课堂交流等方面探讨了高中化学互动交流教学的具体操作.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情境教学法深受广大师生的推崇。高中化学课堂应将教学内容与情境创设相融合,立足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使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效率最大化。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从五个方面论述高中化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平台,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场所,可以说,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正视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和化学教学方式作出优化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文俊 《考试周刊》2010,(4):172-172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如果高中化学教学忽视师生和生与生的互动,那么,从本质上讲就不能称为教学,最多称之为学生听讲座或报告而已。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已经开展得越来越丰富,但不可否认,某些课堂上的某些互动.流于形式,纯粹为了互动而互动,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有任何帮助。那么,怎样做好高中化学中的互动,使之更有效率呢?本文就此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娟 《考试周刊》2013,(80):156-156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往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新的课标要求。新课程要求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目 前,越来越多的高中化学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即积极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在探究情境中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的现状及策略,以期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笔者从创设实验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6,(25):31-32
高中化学课程衔接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一要求的提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大胆猜想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小组交流与讨论问题等教学过程,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到化学科学的本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教学是初中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情境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中,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方法使用不恰当、师生互动失调等.加强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教学互动的关键,在于创设科学合理的课堂情境。愉悦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那么,怎样创设课堂情境呢?笔者认为,捕捉阅读细节是创设课堂情境的催化剂。以读引路,放飞想象;读出思考,激活思维;读出韵味,催生情愫。  相似文献   

11.
李俊 《课外阅读》2011,(9):106-107
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创设情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创新反思,及时总结和升华知识等方面论述高中化学课堂教训模式的探究。强调要善于在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理解和倾听别人的思路,进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积极互动的环境,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中走出来,从而扮演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其本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教学对话,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旨在让教学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以及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具体问题,对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应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情境,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探讨情境创设的价值、意义以及教学设计中有效情境创设的途径。希望能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促使学生逐步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新授课中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多向互动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与合作、沟通与理解的有效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夯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传统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探索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提问的创新策略,以及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反思,为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将科学探究进一步深化,作为激发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探究中,利用问题情境设计来导入新课学习,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学效果以及课后的延续学习都提升了一定的空间。探究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兴趣,如何使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探究更加行之有效,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入的进行思考是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新课程中的教学案例,遵循课堂问题情境应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等等条件,进一步阐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新授课中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周明慧 《家长》2023,(17):80-82
<正>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下,高中化学教学方面一直在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这一环节的内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高中化学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导,实践教育有所忽视。因此,如何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提高化学实验课堂的有效性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一、  相似文献   

20.
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益师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观念有所偏差、形式较为单一、深度有待拓展等问题。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运用课堂交流的方法技巧进一步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