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我们要鉴赏的戏剧作品具有双重性,既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又可以让读者阅读的剧本。对这一具有双重身份的戏剧作品,我们该如何来鉴赏呢?一、鉴赏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常言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就是说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在鉴赏戏剧时,把握好矛盾冲突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多样的,有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甚至是人与环境的矛盾。所以,我们鉴赏戏剧中的矛盾冲突,首先要抓…  相似文献   

2.
戏剧教学指的是有关戏剧文学(剧本)的阅读教学。剧本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戏剧表演的基础,是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学。剧本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角度、口吻描述生活,而是主要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台词)展示生活、构成内容。剧本的台词往往富于动作性——充分体现着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之间的冲突及情节的进展。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讲究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故而“集中性”是剧本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3.
曹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以其鲜明的思想倾向、完整的戏剧结构、成熟的艺术技巧取胜,尤以其完美的戏剧语言著称。高尔基说过:“剧本(悲剧、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它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即“即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见《文学论文选》,第243,244页,人民大字出版社,1958年版)①这就要求话剧语言既要有鲜明的动作性,来展开戏剧冲突,又要富有个性化,使人物形象鲜…  相似文献   

4.
阅读戏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第一,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如:戏剧的概念、戏剧的分类、剧本的情节结构等。第二,理解戏剧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如《〈白毛女〉选场》通过旧社会两大阶级之间尖锐的冲突,刻画了黄世仁的贪婪、凶残和杨白劳的忠厚、懦弱,反映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的深重。第三,分析人物语言,欣赏戏剧形象。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因此它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主要由人物语言表现出来。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能充  相似文献   

5.
吴应海 《作文》2023,(19):26-27
<正>单元要求本单元为戏剧单元,结合你的阅读、排练、表演、观看,从教材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1.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2.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3.戏剧冲突面面观4.台词应该怎样说5.肢体语言很重要6.配角也要演到位7.“好戏”是配合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但中学课本中所使用的“戏剧”概念与此不同,这专指戏剧的文学因素,即“剧本”而言。这样剧本作为戏剧文学,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这个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分析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而忽视了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使舞台说明成了教学中的死角。现在看来,这实在是失策之举。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戏剧单元,节选了  相似文献   

7.
病隙碎笔     
一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戏剧文学鉴赏,在高中文学鉴赏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弱化。选入高中教材的戏剧文学作品,大多是从长篇中节选的,学生没有对“整体”的阅读,鉴赏“部分”就有困难。也有技术因素,作为戏剧文学载体的剧本,有其自身特点: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及意蕴丰富的潜台词,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结合剧本的这些内容学习、鉴赏,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实难奏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毓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3-114,129
老舍从剧本与小说创作的区别认识到戏剧创作需要矛盾冲突,但是老舍的剧本常常呈现出淡化情节冲突及散文式的结构特点。老舍认识到戏剧性不止需要矛盾冲突,还要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审美意象。老舍戏剧创作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此审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0.
1.了解并掌握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2.学习并体会戏剧剧本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了解戏剧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