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是读者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品味、评判,从而实现鉴赏的目的。诗歌鉴赏要求鉴赏者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一定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
正高考中的古典诗歌主观性鉴赏的能力考查,难度较大。因为,主观性鉴赏本身存在一点见仁见智的可能,加之学生对诗歌鉴赏的一套话语形式比较陌生,语言表达易有偏差;还有,在一般学生的心里,主观性即意味着可以随意,可一随意便没了章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棘手。为此,笔者不揣浅薄,谨呈皮相之见。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阅读古典诗歌作品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过程和层次。理解,指搞懂诗歌作品的词义、句意、段意、全文大意,亦即弄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鉴赏,指鉴别和欣赏诗歌作品的语言、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诗的阂度。从《涛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足经过两干多年的诗歌浸淫而养成的,因而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对中国的文学要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3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却看”就是,“青春”指。2.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对。3.这首唐诗以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3题…  相似文献   

6.
程然 《求学》2001,(5):41-42
学鉴赏是近年来语试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对此项内容的要求是:初步鉴赏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近十年的学鉴赏题,除一部分在现代阅读试题中涉及外,其余的均放在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中考查。因此,本只侧重谈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的切入点问题,使学生尽快掌握鉴赏要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一、抓住诗词中意象剖析意境抓住诗词中意象剖析意境,我们就可以品评出诗句的滋味,悟出诗句的含义。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该诗的第一、第二句来看,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从情景看,第一句有“朝雨浥轻尘”,第二句有“柳色新”。“朝雨浥轻尘”给人的感受是正当友人临别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等文学作品时要充分“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  相似文献   

9.
陈芳 《考试周刊》2013,(31):22-23
鉴赏古诗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管是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都是把握诗词内容,否则,诗词鉴赏就无从谈起。文章就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翠芳 《现代语文》2006,(6):101-102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精炼的语言、美妙的意境引人入胜,感染着众多的学爱好,吸引着他们去阅读、感受、体味、想象。可是,时间的久远,历史的陌生,语言的简约,思维的跳跃又往往制约着现代人的头脑,使他们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面前茫然,尴尬,不知所惜,甚至放弃。那么,难道就没有一条时空的隧道沟通古今,让我们与古人对话吗?我想是有的。只要我们有对古诗的热爱与执着,就能从迷乱芜杂中找出一条小径,走进鉴赏的大门。结合自己的读诗感受、教学经验,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总结为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等文学作品时要充分“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  相似文献   

12.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风景优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我们在这世间忙碌碌的生活着,有时只顾低头向前走,却忽视了两旁那优美的风光。欣赏风景如是,享受生活如是,欣赏艺术亦如是,想一想,我们在这世间也应该和到阿尔卑斯山谷一样是去欣赏,去获取生活的享受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浸淫而养成的。因而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受到限制。前人在评论此诗时说“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你是否同意此说,试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考《考试说明》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鉴赏古诗,文化积累与生活体验愈丰富愈好,古诗读得愈多愈好,但这些不是靠高三总复习阶段的突击可以解决的。倒是了解一些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常识,学会灵活调用已有  相似文献   

16.
余萍 《学语文》2004,(1):27-28
2002年秋考全国卷中,古代诗歌鉴赏由以前的客观性选择题变为主观性试题,2003年春考、秋考继续沿用这种题型,本文拟就古典诗歌鉴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作为新一届考生备考的参考。一、古代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鉴赏形象即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作者在诗作中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而意象与思想情感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诗歌的意境。因此,要准确把握一首诗,要“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境”,即要在疏通诗句的基础上,看看作者描写了什么意象,抒发什么情感,意象和情感又是怎样合为一体的。如马致远的《…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解答1-3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鉴赏古代诗歌的5种技巧,具体是:找意象、明意境、懂内容、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智慧,今天依然让人们产生共鸣。诗中所描绘的流水、落花、明月、清风,表达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然而,如今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应试性质就越来越突出了。高三的语文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去背诵外,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引领学生做大量的诗歌鉴赏题上面。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备一定文学鉴赏基础的高中生,这些学生虽然在文学鉴赏水平上有高有低,但是,他们已经普遍具有较高的语言领悟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可以脱离传统的、低层次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更具有教学效果,更侧重于能力培养的,更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新兴教育方法。本文是作者从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创新思想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