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课时,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我把学生分成“新解方”和“质疑方”两组(每组5人),以学术讨论商榷方式来呈现三个各自对立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创设、营造教学情境,形成极具张力的语文阅读教学。下面仅实录其中—个观点(关于“月落乌啼”的“乌啼”是一座桥的新解)的论辩片断:“新解方”(生1):根据最新考证,我们认为《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啼”其实不是乌鸦叫,而是指“乌啼”桥,意思是“月亮向乌啼桥方向落下去了。”“质疑方”(生1):你说“乌啼”是一座桥,这倒真新鲜,那你有何…  相似文献   

2.
《马踏飞燕》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课文,因为是新课文,我特别认真地钻研了教材,仔细考虑了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令我难以预料的情况。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看图后,说一说这座铜奔马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有疑问?”有的学生怀疑:  相似文献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4.
文雨 《甘肃教育》2009,(21):1-1
自从温总理视察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发现一处地理教材的错误之后,教材问题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最近又有一些教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文的真实性、针对性、价值取向、选文标准、编辑体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尖锐批评和质疑,引发热烈讨论。与过去针对教材字词等方面错误的批评相比,这次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问题更复杂,类型更多样。就在前一阶段,人们关于教材的话题也还仅限于课本入选作品的调整上。所以,从整体的舆论氛围和质疑者所做的前期调研工作以及形成的影响来看,这次对中小学教材发起的“清算”,大有掀起一场教材“革命”之势。  相似文献   

5.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的学生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是在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质疑——释疑存疑——教师质疑——引导释疑”四个环节,辅以精当的练习,以达到培养探究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读写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疑问并亟待解答。有些疑问,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得以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在教者的启发引导或师生交流中找到答案。所以一开始上课就大胆让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学生的互相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而对一些学生一…  相似文献   

6.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作为一种能力, 与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培养具有质疑能力的学生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当我们考察真实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总体情况时,不能不得出以下两方面的印象:一方面,在从独白教学走向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明显增多。这些互动、对话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  相似文献   

7.
自从温总理视察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发现一处地理教材的错误之后,教材问题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最近又有一些教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文的真实性、针对性,价值取向、选文标准、编辑体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尖锐批评和质疑,引发热烈讨论。与过去针对教材字词等方面错误的批评相比,这次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问题更复杂,类型更多样。就在前一阶段,人们关于教材的话题也还仅限于课本入选作品的调整上。所以,从整体的舆论氛围和质疑者所做的前期调研工作以及形成的影响来看,这次对中小学教材发起的“清算”,大有掀起一场教材“革命”之势。  相似文献   

8.
胡青松 《语文天地》2012,(22):75-7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呢?一、在预习中培养质疑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指导学生质疑。1.从"课文提示"处质疑人教版初中课本教材中,每篇课文题目之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依次质疑了哪些有关《枫桥夜泊》的“新解”。 2体会反驳“新解”的方法及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敢于质疑、探究学习的可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应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为此,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八十中学语文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比如,他教初一语文课《分马》时,有位同学发言:“这篇课文题目不恰当,得改。白大嫂分到的是骡子,老初分了头牛,李毛驴要的是驴,分的不都是马呀!”宁老师很感兴趣地问:“那你说得怎么改?”“改成三个字:《分牲口》。”“你敢向名家周立波挑战,好!”这时,一位女同学争辩道:“老师说错了,不是向周立波挑战,是向课文编者挑  相似文献   

12.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质疑能力。如《草船借箭》一课,引入课题后,学生质疑:“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他的这种想法,充分说明孩子在预习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者首先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大胆质疑,这是会学习的表现。请大家读课文后说清自己的意见。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孩子们兴趣大增,调动自己探究的意识,同时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  相似文献   

13.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即对《枫桥夜泊》一诗所谓的新解,提出疑问,列举理由,逐一反驳,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篇典型的驳论。下面我们就这篇章的写作特色、驳论技巧以及由这篇章引发的关于学鉴赏教材如何解读等方面的思考,做了一番对话。  相似文献   

14.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对话式”教学指建立在师生平等意义下的、对某一主题或内容展开讨论的对话形式的教学。平等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对话式”教学关系的建构包括教师角色意识的淡化、营造适合于学生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其操作策略有二:设计对话点创设对话情境;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质疑,是新课程实施后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门方法,众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在时不时地采用这一方法。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也在运用这样的方法,的确也有很好的效果。质疑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观察当下的课堂,有些时候却是“质”不像“质”,“疑”不像“疑”,这让我又对学生的“质疑”产生了新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一、围绕疑难点质疑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是课文中的难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行探究,从而浅化难点,平缓坡度,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如教学《赤壁之战》,当学生大致了解了历史背景、事件结果,而对其结果迷惑不解时,就可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周瑜、黄盖竟能以三万大军战胜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呢?其奥妙到底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其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经过一番分析、推理,便能弄清原因在于周瑜他们善于抓住曹操的弱点,巧设圈套,引其中计。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文章中心,也可从中受到课文层次的思维训练。二、围绕关键点质疑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有的一看题目就见“题眼”,有的一读课文就见“文眼”。这些都是课文的关键点,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关键点质疑解疑,必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功效。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就可紧扣题目中“飞夺”一词质疑;教学《一夜的工作》就可紧扣文中的“劳苦”、“简朴”质疑,从而可达到迅速抓住课文要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三、围绕矛盾点质疑...  相似文献   

17.
虽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质疑的重要性,都在想方设法激疑,但一落实到教学实践,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①明知故问讲形式。教师平时引导机械,致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定势,养成只动嘴巴不动脑的不良习惯。如一遇见课题就随口问:“这篇课文写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要写?”②水上浮萍不到位。五六年级的学生,按理应该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仍有不少教师将字词的解释、浅显句意的理解等疏通性问题作为质疑的重点。③离题万里费时间。不是引导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而是让学生游离文本,…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对话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源”是课文。课文是我们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师生情感依托的一方家园,同时也是师生展示才华、提升生命感悟的一个舞台。在课改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对话”变了味,竟成了一种缺少生成的“传话”、缺少感悟的“说话”、缺少激情的“对话”、缺少互动的“问话”、缺少引导的“训话”、  相似文献   

19.
黄宁宏 《广西教育》2011,(31):39-39
一、质疑教学存在的误区一是没有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如教学课文《木兰从军》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你读了有什么感想?”由于小学生对古代知识了解得较少,而教师又没有创设相应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听一位教师上《虎门销烟》一课。课上完成课文后作业题一:“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者一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课文,甚至提出“完全用自己的话复述”的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得要领,显得茫然而无所适从,发言质量不高。 课后,笔者与教者探讨了“复述课文”的问题。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不难发现课文后的作业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