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相似文献   

2.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后随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诗人少时就以文才出名,会写诗,会作画,又精通音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这首《杂诗》,语言通俗,意境优美,抒写了作者怀念故乡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3.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王维《少年行》(其三)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其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上录唐代诗人王维与李白的《少年行》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比较赏析这两首同题之作,对当代诗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当不无裨益。“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王维的…  相似文献   

4.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初读提示】诗歌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边关将士深沉、复杂的感情。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那曲调无论何时,总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撩起纷乱的边愁,使人心绪不宁。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难点突破】思考:(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关山”有双关之意,该如何理解?(2)“听不尽”三个字意味深长,包含的复杂情感得到了丰富的表现,你是怎样理解的?提示:《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  相似文献   

5.
<正>一、导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追忆逝水年华般的怅惘之情,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体会。回顾往事,不堪回首的不仅仅有李商隐,今天,我们通过《马嵬(其二)》一起走近另外一个惘然伤怀的灵魂。(板书:马嵬其二)二、读诗原诗(两人读,齐读一遍);划分节奏后的诗(两人读,齐读一遍)。三、解题1.同学们,我们反复强调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看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七言绝句是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辞官归乡途中写的第五首,因为是己亥年,题为《己亥杂诗》,共315首。  相似文献   

7.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安史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坚决要求杀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自杜甫以来,唐代诗人咏马嵬事件的作品很多。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马嵬》(其二)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我们学过了第三首“种豆南山下”。下面再欣赏一下其中的第二首。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③,虚室绝尘想④。时复墟曲中⑤,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⑦。1.选出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穷巷寡轮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B.时复墟曲·中(隐僻的角落)C.相见无杂·言·(琐碎之言)D.零落同草莽·(丛生的草)2.按要求填空。诗中反映隐者情怀的诗句是:3.此诗结尾处说:“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与《归园田居》(其三)所…  相似文献   

9.
唐人咏及故乡的诗不少,或追忆,或抒怀,无不倾泻出自己强烈的情感。王维这首五绝,采用问话(主问客)的形式来写,有其独到之处。前两句纯用口语,不假藻饰,为后面探问故乡情形作一过渡;后两句打听故乡情形,言及绮窗寒梅,  相似文献   

10.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作者刘桢,汉末人,“建安七子”之一。《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藻、松、凤凰比喻从弟(即堂弟)的品性,既是赞美也有勉励。这首诗写松,亭亭屹立在山间,山谷中发出风吹松针的瑟瑟之声。风声是多么猛烈,迎风的松树是多么坚挺!经受着严酷的冰霜袭击,但终年身姿不歪不屈。松柏有坚贞顽强的本性,因此不惧严寒的侵凌。刘桢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生逢乱世,要么乘机取利,要么苟全性命自保是幸,很少有人去追求什么…  相似文献   

11.
12.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是南朝诗人吴均(469-520)现存约140首诗中唯一的写景诗。与其说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它是一幅画,一幅夕阳西下时分的山中风景画。  相似文献   

13.
由高平叔先生撰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上)》已于近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蔡元培先生自己的著述和研究蔡先生的专著,在海内外,特别是海峡两岸已经出版的,不在少数,一个公认的看法是高平叔教授在蔡先生生平研究方面处于无  相似文献   

14.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重要资料,是西部边塞诗在清代的新发展。郝浚等人注释的《乌鲁木齐杂诗注》对“民俗”一类诗的解释没能追根溯源,个别观点僵化,有必要做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15.
谈《氓》——善阁读《诗》记(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是迁来之民。复关之关应解成城门或寨门,而不应是人名或具体地名。三岁之三应是虚指,是多年之意。《氓》诗写了氓的思想变化,这在《诗经》中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6.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首诗是公元1199年(宋宁宗庆元五年)春天,诗人陆游重游沈园,感伤往事而作。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禹迹寺南。由于母亲的无端干涉,陆游与妻唐琬被迫离婚,后于公元1155年在此园不期而遇,此时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正>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二)⊙顾炎武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抗清复明,顾炎武终生奋斗之事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诗文名篇大多不离这一主题。抗清失败后,他拒绝入仕,遍游华北各省,考察边塞山川形势,  相似文献   

18.
郑天挺先生主编的《清史》(上编)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郑先生生前亲拟编写大纲,组织写作班子,先生故去后,在南炳文、郑克晟、林树惠副主编主持下,南开大学教学与研究人员继承先生遗愿,历时四载,使这部力作终于问世.该书共14章,约47万字,上起清代先世,下至鸦片战争,论述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9.
《桑中》一诗是卫国青年赞美他们爱情活动的乐歌,是一首活泼、质朴而又充满向往之情的情歌,即使今天看来,情调也是健康的。这正是未受礼教束缚以前的、坦白地表露自己性爱的诗歌。诗中孟姜、孟弋、孟庸是作为美丽姑娘的代称。《桑中》非"相窃妻妾"之诗。桑间濮上之音与《桑中》一诗也无关。  相似文献   

20.
《卷耳》是一首夫妇分别之后相互思念的诗,与所谓的后妃无涉。它是完整的一首诗,而不是两首诗,诗的第一章和其余三章"同是怀人之作",是男女对唱的诗,即诗的第一章为妇女所唱,其余三章为男子所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