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生如遇到所谓的“熟题”,大多会胸有成竹,一挥而就,自以为胜券在握,高分“舍我其谁”.果真如此吗?下面以200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为例,试探熟题出新的高招。  相似文献   

2.
【试题回放】是,是说明:①从上面文题的两种形式中自选一种。②仔细斟酌,完成所选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③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写作指导】2006年的荆州市中考作文题依然是一道别具一格的半命题作文。其新颖在于题型灵巧活泼,让限制与开放完美结合,束缚与自由高度统一,既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平台,又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思维方向。2006年的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要写好此文,一定要注意如下方面:一、靓扮标题抢眼…  相似文献   

3.
2007年荆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属于命题作文,要求同学们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作文。此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意在使考生倾吐真实体验,充分表达情感,抒写自我心中的友情。今年的作文题虽然命题形式由半命题作文变成了全命题作文,但继续保持了以往的一贯风  相似文献   

4.
鲁岚 《江西教育》2003,(17):28-28
笔者认为,作文文题设计要突出“人文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文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近年来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或是竞赛作文题进行一番审视,定会发现,多数文题都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现行教学大纲让学生在作文时写“真话”的要求。如大连市2001年中考作文题《其实,我真的很棒》就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说来话长”。同样,上海市2002年中考作文题《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厦门市2001年中考《,我想对你说》的文题,由于主语空缺,考生可根据实际选填自己十分熟悉而迫切希望诉说的对象,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今年的作文题开放度更大,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试题也是“百花齐放”,有命题、半命题作文,有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其中,多选样式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的“宠儿”,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看:山东青岛市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争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人名。(2)以“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  相似文献   

6.
2012年笔者写的中考作文命题“述评”稿,拟题时借用了当年的两个作文题——《“向前看”,“还有别的风景”》。如今,2013年中考落下帷幕,目之所及,虽有随意甚至平庸之题,但更多的是“别样风景”如约而至,我们与临沂考生携手“走在路上”,又与扬州考生一起“渐至佳境”。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中考河南省卷作文题之一——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爸爸给“我”讲故事;2022年中考北京市卷作文题之一——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给过生日的爸爸煎鸡蛋;2022年中考上海市卷作文题——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直接写“中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开场”……以上作文的选材并无多少新鲜、独特之处,说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似乎也不为过,但这些考生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写进作文,且都得了高分。  相似文献   

8.
材料展示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作文题(50分):要求:①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题一:请以“为你而歌”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正>【考情综述】材料作文就是由命题人提供一则材料,考生依据材料自由命题、立意、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近年来,随着中考作文“一卷双题”模式的流行,灵活多变的材料作文越来越多地进入各地中考试卷。在我们搜集的2021年84个考区的中考作文题中,共有15个考区设计了材料作文题,占比18%。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的中考作文题中,“双空式”半命题作文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文题二“________的______”、2009年广东省作文题“我和_____一起___”、2008年山东省临沂市作文题“从_______中学习_____”、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文题二“______使我(们)____”、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文题“那个______的____”,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北京考生打开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凝聚”倏然跳入眼帘。在北京考生“凝聚”思考的同时,笔者的目光也由此处的“凝聚”而移向全国100个作文题,发现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园圃七色彩练舞空,铺地乱花迷眼,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2.
半命题作文指作文已给出题目,但所给题目并不完整,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因此,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主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这一优势,使它在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占相当比例。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深深受到了”,江苏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发现”,广东省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让我最的一件事”,福建省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想对你说”。2002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关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13.
黄琼 《初中生》2002,(18):42-44
[文题] 下面是湖北荆州市2001年中考作文题: 作文:①请自拟题目进行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②将拟出的题目认真书写在下页的横线上。③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1999年中考大作文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读书真好》。此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给考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质设置了一个适当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高分作文不少。今年中考作文满分获得者,武汉市武珞路中学的田雯说:“今年的作...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中考作文题,各省市既保持了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同时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了解这一命题趋势,对于预测2003年中考作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2002年全国40多个省市中考作文题目的分析,不难看出,2003年中考作文命题将呈现五大特点:一、文体:将由单一的“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写作转向对多种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相比,2002年中考作文容量明显增大,往年单一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将被“大作文+小作文”的形式所取代,一般会由两三道作文题组成。湖南益阳市的中考作文由两道题目构成,第一道题要求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一.从一道作文命题说起 199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是《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写自己学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则写自己学别人写的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学钓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来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短语,上述的不同理解正是因为对作文题语法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而产生的: a.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b.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这两种理解都合逻辑,合情理,也合乎语法规则,因此,尽管有的考生写了看来与“学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钓鱼”,也不能判为“脱题”,因为该考生看过一篇《钓鱼》  相似文献   

17.
命题及半命题作文的正确审题,全靠抓准关键词语,把握其内涵,做到“慎而审之”。下面就以2006年部分中考作文题为例,讲几个具体方法。一、比较法2006年中考有3个考区的作文题用到了副词“最”。如,山东省滨州市的半命题作文题“,我的最爱”,江苏省扬州市的命题作文题“忽略的,有  相似文献   

18.
“感受”和“体验”,并不像“克隆”、“黑客”、“萨斯”那样,属于新时代涌现的新语词。我们以及我们的前人在日常的阅读活动和写作实践中,常常会与它们“亲密接触”。2003年中考结束后,笔者在翻阅三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的过程中,发现“感受”和“体验”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而在此之前的中考作文题里,这两个词语并不多见。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一番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54份中考作文题中,“感受”一词出现了8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次;2002年80份中考作文题中,“感受”一词出现了21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3次;2003年71份…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好故事”作文题让考生感到意外又轻松。意外是因为前两年的新课标Ⅰ卷作文“强弱之变”与“本手·妙手·俗手”都是多元关系型作文题,所以2023年备考期,考生们训练了大量同类型作文。但是今年新课标Ⅰ卷却是一元型作文题,文题审题难度不大,上手容易。然而,看着“好写”的作文题,要“写好”并不容易,仍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巧妙构思。我们就以这道题来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津源 《语文天地》2011,(14):59-61
当上海考生打开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时,作文题"悄悄地提醒"倏然跳入眼帘。读着"悄悄"、"提醒"这些温馨的字眼,考生的轻松感、亲切感油然而生。是啊,一年一度的中考作文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为人们所乐道,但正如今年苏州题所说,"熟悉的地方"会有新的更美的"风景"。2011年,我们从中考作文题中欣赏到哪些新"风景"呢?我们又该准备用怎样的眼光去欣赏2012年的中考作文百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