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邶风·静女》中对"静""爱""彤管"的考辨说法众多,但仍可作新解,即"静"可同"婧",两者为异体字,一指纤弱苗条,二指有才能。"爱"可通"暧",指昏暗不明貌。"彤管"作妇女所用的针筒更为恰当。此外,诗歌中女主人公的身份亦可推断为王侯深门中的大家闺秀,主题思想也由此可判定为是一首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恋歌。  相似文献   

2.
1、《静女》中的女子应是男青年“寤寐思服”的美人解读《静女》一般不外两说。其一为刺时说,代表为郑玄。郑玄注《静女》为刺“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其二为约会说。张松如主编的《中国诗歌史》云:“《邶风·静女》一诗,是写情人幽会的……”(P89)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第三册《语文》教科书也从此说。约会说近中的鹄,却将静女理解为浪漫多情主动示爱的“美人”。对此,笔者谈谈一己之见。《诗经》中“静女”一词只在本诗出现。朱熹注为:“静者,娴雅之意”;“静女”就是指文静稳重的女子。那么,女子为何能文静稳重呢?看《诗经》中的诗句:彼…  相似文献   

3.
三章是顺序关系所谓三章是顺序关系是指一、二、三章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客观顺序发展的。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躲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这是开始。第二章写约“我”的姑娘终于出现了,还送给“我”美丽精致的彤管。第三章写到这个爱慕“我”的姑娘还送我另外一样礼物——“荑”。这二、三章可以看作是故事的结果。对于这种顺序关系,我们还可以分成两种理解:其一,把落脚点放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城隅”上,这样全诗就是说明这次约会姑娘送给“我”两件礼物,一件是彤管,另外一件是“荑”。其二,前两章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5.
城之角楼静静伫守月光漾起了水样的温柔星辉装饰着漫长的等候水莲花盛开时刻的甜美与娇羞零落了扬花般漫天飞舞的忧愁飘荡的浮云水红的彤管夜的精灵沐浴着星光起舞嫣然翻飞的裙摆旋出了花朵的绚烂优美的弧度化成了蝴蝶的梦幻幸福的涟漪渐渐在心湖漫散纯白的茅草残留着你手心的温度温暖了寂寞冰冷的心湖如红珊瑚般耀眼的彤管吹奏着永恒的旋律浅紫色的雾霭草绿色的誓言祭奠着那蜿蜒流淌的似水流年[江西南康中学高二(15)班指导老师:黄绍文]心湖——改编自《邶风·静女》@邱亦欣$江西南康中学高二(15)班~~  相似文献   

6.
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天空中,月光下的白茅在微风中跳着舞。四周静静的,可他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在那儿痴痴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位赴约的姑娘。“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想着:是天真活泼,还是娴静温婉呢?总之,她一定很漂亮!他笑了,眼前仿佛有她的倩影。  相似文献   

7.
一、温故知新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这部经典。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学过的《诗经》三首(幻灯片出示:《蒹葭》、《关雎》、《君子于役》),大家是否能背出其中的片段?生:能!(学生开始背诵三篇课文)师:初中时学过的东西还能记得这么牢固,确实厉害。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诗《静女》,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恋爱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概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编成于春秋时代。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也就是说所有的诗都是很健康的(板书:孔子,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继承人的理学大师朱熹(板书:朱熹…  相似文献   

8.
曾经以为青春的恋情只是一个童话曾经以为初恋的温馨是很遥远的  相似文献   

9.
在像滋的丝雨中,在滴水的瓦愉下,一个乘风的过客,脚步却为你重登管笛声晃晃悠悠,把我的思念系在雨丝上。萦绕在我心头的,是你幽幽的倩影,挥之不去。幽咽的雨,打湿了怀中茅草灰绿色的魂灵。我潮湿的思念,能否在你的发梢上晾晒?冷清的风,摧折着我对你的爱恋,我冻结的思  相似文献   

10.
11.
如同在看一段黑白画面的电影,主角是他和她。这是个画面感太强的故事,没有情节,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有的是旁观者内心零碎的敏感和画面黑白的质感,衬托了故事的发生、延续,以及最后没有结尾的结束。内心的独白,跳跃的镜头, 作者对文字天生的敏锐和把握,以细腻敏感的笔触描写了两个少年颓废而清醒的心事。他们的如风情缘,他们的焦灼和空虚,和他们漂泊在城市边缘的梦想。我们很难用言语表达阅读的感受,只能说在这些句子的飞跃中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充满了精辟与悲凉。既伤且凉,始终是一条喝着凉水的鱼,是冷是暖,惟有自知。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但不要走得太远,忘记回来的路。  相似文献   

12.
学情分析策略东北师大附中是全国名校,学生整体素质高,自主学习习惯好。吉林省初中学校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选了《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学生已经对《诗经》有所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也已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相约午后却迟迟不见你翻飞的裙摆路过的行人匆匆又匆匆只有我茫然张望水红的裙裳水红的彤管红唇轻启便荡涤了一轮明月旋律里风情千万种吹起评然心动的年龄转眼长箫人手残留着你掌心的温度指尖轻触激活了一池春水似梦波光那天星夜郊外遍地的白茅沐浴着夜的光辉任何一株经你摘起都是那晚最高贵的生灵明早谢去又何妨落花自有情青涩时光——读课文《邶风·静女》有感@朱虹璇$江西南康中学高二文科实验班~~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约在春秋时代编定成书,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原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尊之为经,此后便称为《诗经》。其中的“风”类,多系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风”的内容除了揭露贵族统治阶级的罪恶、表现被压迫者的愤怒和反抗外,也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劳动生活和爱情。《邶风·静女》就是一首情痴意真、妙趣横生的抒情歌曲。它写一位男子赴情人密约,在城墙角楼见到心爱姑娘前后的不同心态。短短三章(共六句)就活脱脱地把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诗的欢乐活泼的情调、真善美的情境,读来如橄榄在口,似暑日饮冰。现录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邶风·静女》是成功运用虚实相生表现手法的典范作品。它描写一青年男子与心爱少女约会和由约会不遇引起的回忆。诗歌中的人物有二 :一是青年男子 ,以叙事人的身份出现 ,是实写 ;一是静女 ,在男子的叙述回忆中交代 ,是虚写。诗中巧设虚实 ,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便于读者联想 ,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情趣。诗歌 1 2句两个层次。第一层为前四句 ,写青年男子与静女约会。直接出现于画面上的人物是男子 ,他由于没有见到意中人而“搔首踟蹰” ,其焦急之态 ,可眼见 ,可触摸 ,生动传神 ,呼之欲出 ,这是实写的功效。而男子所钟爱的静女 ,却…  相似文献   

17.
18.
《邶风·静女》是《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很有特色的诗篇。这首诗描述结构完整,约会过程表现为"不见"而"思念"而"相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也因人而异,运用动作和心理的正面描写表现男子的性急多情,美丽深情的女子则通过借物喻人以侧面烘托,颇呈实虚相生之妙。整首诗表现了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和对美的感悟,富于哲理的情思,至今读来仍然具有正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坤 《语文知识》2015,(4):21-22
《诗经·邶风·静女》这首诗清丽可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欢,也曾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在还保留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但是关于诗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人们一直将其理解为女子第二次赠送礼物给男子,如朱熹在《诗集传》里就这样解说: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刘毓庆、李蹊译注的《诗经全译》对这两句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典籍外译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国内外有众多翻译版本。《邶风·静女》选自《诗经》,是一首情诗,它的翻译引起了很大关注。以翻译中基本的忠实和通顺为标准,同时运用回译的手段分析《邶风·静女》英译的两个版本,指出两个版本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典籍英译的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