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我国文学著作中最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在太虚仙境中,二人并列于十二钗正册之  相似文献   

2.
周西峰 《广西教育》2007,(4C):29-29
在课文《葫芦僧智判葫芦案》一文中出现的“护官符”中有这么一句“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文中人物门子对此解释说:“今告打死人之薛,就是‘丰年好大雪’之‘雪’。”实际上在这里的“雪”和“薛”即是“谐音”这种表意法的妙用。同样的用法在这篇文中还有几处,如贾雨村的恩人“甄士隐”即表示“真事隐去”,而“贾雨村”意“假语村言”,“英莲”实表示“应怜”“冯渊”实表示“逢冤”。再例如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写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前句“玉带林”即指林黛玉,后句指薛宝钗。贾家四位小姐“元春”、“迎春”、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眼见到李孔培老师,我就觉得他不是我们同时代的人:高个,清瘦,背微弓,如果去掉那副深度眼镜,其形象很容易与古代的落魄文人重叠。十月小阳春,穿过法国梧桐斑驳的树影,李老师拎着一个老式包来给我们上课。他没有那些固定程式,而是在学生的熙熙攘攘中,用流畅的粉笔字在黑板上书写《红楼梦》的十二金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然后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不是“诸艳之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研究《红楼梦》的论文中,有人认为贾宝玉是“诸艳之冠”,这是校勘学的失误,是对脂砚斋批语的误抄。正确的应为贾宝玉是“诸艳之贯”。改“冠”为“贯”,才文通意顺,才符合脂砚斋批语的本意。符合《红楼梦》小说的描写。  相似文献   

5.
芹红新语     
一、“白雪歌残梦正长”——漫谈《红楼梦》稿本抄本及雪芹文物“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①一代文豪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离开了人世。②——下一年初秋,雪芹生前友人张宜泉从居处海淀③去西山,凭吊雪芹故居,写了《伤芹溪居士》一首悼诗,中有“白雪歌残梦正长”之句。④这句诗里的“梦”宇,红学研究者认为与《红楼梦》有关联,而在诗句里用了“歌残”、“梦正长”字眼,可说异乎寻常,是否张宜泉在雪芹逝世半年后,就得知雪芹遗稿发生了意外之事?发此慨叹;还是寓有其他意思。观察一下时代背景:一是,几处记载,乾隆帝弘历曾“索阅”《红楼梦》槁;⑤二是,弘旿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认为“其中有碍语”;三是,脂评提到八十回后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不容含混地要正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执着于儿女痴情的“富贵闲人”贾宝玉为什么最终会悬崖撒手、急流勇退?聂绀弩说:“宝玉所以为宝玉,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具体探索贾宝玉从执着痴情发展到离家出走的这一段心理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红楼梦》的整体结构和艺术意蕴,无疑会是一大促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人物系统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贾珍、贾琏等红楼公子与贾宝玉形成一种对比关系;王熙凤、探春的才干与贾宝玉的“无才”形成另一种对比关系;黛玉与宝钗,袭人与晴雯烘托了贾宝玉的政治理想;贾母与贾政是贾宝玉性格形成中的一个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以情爱观为切入点,其最终归宿却在于生命的解脱。贾宝玉的性格与《红楼梦》中的解脱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贾宝玉身上“正邪两气”相互激荡,必然会导致“正气”最终战胜“邪气”.从而走向修行解脱的正路。生命的解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身心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9)
"白雪飘飘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家都知道,这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名句。从此之后,人们便将女子有才比之为"咏絮才"。在曹公的《红楼梦》中,大观园众女儿皆可谓咏絮才女,但惟有钗、黛二人最为大家所认可。  相似文献   

10.
在四大名著中,孙悟空和贾宝玉分别是《西游记》与《红楼梦》中的第一主角,若仔细对两者比较分析便会发现众多相似之处:孙悟空是寄托了作者救世愿望的补天英雄,无论外形还是内力皆披上了神话外衣;贾宝玉则是孙悟空形象的世俗还原,反映了他在现实人间的生存状态。一、孙悟空与贾宝玉之间的隐性联系(一)相同的母体:石头孙悟空的出生源于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顶的一块仙石。因其“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而内育仙胎,终诞神猴。而原名《石头记》的《红楼梦》开篇亦以神话道出贾宝玉来历:乃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弃石得僧施法,化石为玉,化…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有着这样的一个图谶:“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未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材;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相似文献   

12.
从妇女问题的视角看,《红楼梦》是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妇女问题的百科全书。它抒发了对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的极大同情和对残害妇女的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一种崭新的妇女观、恋爱婚姻观和婚姻道德观已在《红楼梦》中萌生。 一、万艳同悲与女清男浊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全书反映妇女问题的总纲。金陵十二钗,全是“薄命司”中人: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茶,名“千红一窟(哭)”;饮的酒,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杰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共有六个书名:红楼梦、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红楼梦”是“总其全书之名”。本来,“红楼梦”只是第五回那十二支曲子的曲名,也指贾宝玉做的那个游太虚幻境的梦。到后来,它才成了全书之名。  相似文献   

14.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学史上有霍桑的《红字》,翻译家霍克斯也有“红”字的烦恼,此红字非彼红字,此霍氏亦非彼霍氏。要说霍克斯的“红”字,首先要谈谈《红楼梦》的“红”字。红字与《红楼梦》、贾宝玉,甚至曹雪芹本人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周汝昌曾指出:“……《楝亭诗钞别集》卷一页十五有‘咏红  相似文献   

16.
<正>[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教学不是简单地补充或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而是一个“体认——体会——体悟”的过程。以教学《咏雪》为例,从“用至美雪景体认所咏之‘雪’”“从‘柳絮因风起’体会雪姿神韵”“由‘咏絮之才’体悟雅士情怀”三个方面,介绍体验式教学应有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孙悟空(石猴)、贾宝玉(顽石)都因“石”而生,因情而造,因石性而反叛传统文化,缘石性而得人。文章认为由于有了文化重负,创造力萎缩,自由空间狭小,所以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失去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的生趣、神勇。贾宝玉反叛的也是传统文化,贾宝玉选择了反叛,也就选择了毁灭,但正是这种毁灭才创造出了意味深长的审美悲剧。二者所坚持的为人之本性,即石性,二者寄寓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审美情趣及理想。  相似文献   

19.
癞僧、跛道在《红楼梦》中是一对不起眼的人物。本文通过对其在小说前80回中出场及其活动的分析,发现在作者笔下他们是有各自分工的———癞僧度女子,跛道度男子,“石头”(通灵宝玉)只与癞僧发生关系,是小说的一大章法;从而考证“佚稿”中贾宝玉最终出家是由跛道引度,而送“石头”归青埂峰的是癞僧。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雪”的比喻,其中最有名的故事,说的是东晋有个才女叫谢道韫,有一次去叔父谢安家玩,正遇大雪,叔父便考自己的子侄们如何喻雪。其中一位叫谢郎的说“空中撒盐差可拟”,这时谢道韫起身说:“莫若柳絮因风起”,于是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而有了“咏絮才”的美誉。但问题是“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