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为……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以”和“为”的词性、词义不同,它们表示的语法关系也就不同。第一,“以”和“为”都是动词。“以”表示“让”、“任用”、“拥戴”等意义,“为”表示“当”、“做”、“担任”等意义。例如:以其弟子兰为令(任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史记·屈原列传》)白公欲以子闾为王(白公想拥戴子闾当楚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相似文献   

2.
在语流中,词语的意义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就叫做“语流义变”。并列结构往往会使词的意义发生变化。以“一”为例。它在古汉语中的义项,根据《助字辨略》有十五种之多。但在并列结构中,它的含义就变了。如: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2、其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 上述二例都是并列复句,这些句子的所有“一”都不在十五个义项之列。对这类词,我们应从句式上去理解:这两个句子是“…一…一”结构,前句和后句表示因果关系,“一”义虚化了。“…其…其”也是这种情况。如:  相似文献   

3.
主语不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而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式叫做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多用“被”字,而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则复杂得多。请看《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为天下笑。前两句是用介词“于”表示被动,第四句是用介词“为”表示被动。  相似文献   

4.
“嗟”字是文言文中用得较多的一个字,正确地理解其意义和掌握读音,对于学习古典文学、古代史学以及其他古代典籍,均有很大帮助。现就其意义和读音作如下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行。一、意义就意义而言,其用法基本上有以下两个方面,即作叹词与表示声音。(一)叹词:有单用和与其他词连用之分:1、单用:(1)表示感叹:如《易·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2)表示忧叹:如《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3)表示赞叹:如曹植《洛神赋》:“嗟佳人之信脩,羌习礼而明诗。”  相似文献   

5.
秋日看屈原     
小雪儿妈 《母婴世界》2013,(12):132-133
秭归,柑橘香 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关于“秭归”这个地名,也是由于屈原而得名的。屈原被流放前,他的姐姐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  相似文献   

6.
问:古汉语的字词怎样复习? 答:古词语多为单音词,应结合课文学习词的古今义、本义和引申义等知识。例如“国”这个词,意义很多,本义是“国家”〔怀土乃发国(国家)中兵《屈原列传》〕,另外还有“国都”〔姑反国(国都)统万人手《冯谖客孟尝君》〕、“诸侯统治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古文中的时间名词跟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名词一样,最常见的用法是在句子里作状语表示时间。但“时”、“日”、“月”、“岁”这几个时间名词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不仅仅指时间,而且还具有某些特殊意义。具体情况是:一、“时”、“日”、“月”、“岁”如果放在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前面,就表示行为动作的经常性,可译为“时时(每时)”“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如: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屈原列传》一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中有几个问题需讨论一下。一、“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投”,当是“沈”字之误。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的《史记》是这样标点的:于是怀石,遂目(投)[沈]汩罗以死。由此看来,中华书局认为“投”字是“沈”字之误。中华书局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因在《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好几处提到屈原之死,都  相似文献   

9.
《天问》到底提了多少问题?至今还是个谜。很多研究者只是提出了一个模糊数字——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如郭沫若、游国恩、刘永济、詹安泰等。不过,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曾提过一个确切的数字。他说:“(《天问》)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但是,检点他的《屈原赋今译》的《天问》译文,只有一百六十二个问题。一些文学史著作说法尤为模糊,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天问》)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说:“诗人一口气提出了一百几  相似文献   

10.
汉淮南王刘安《离骚传》曰: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尔后两千多年的士大夫文人,除少数几个,如班固,从封建伦理道德的另一视角着眼,嫌其露才扬己,竞于群小,忿怼沉江、悖于明哲(《离骚序》)以外,几乎全都认同刘安之见。解放以来,许多学者,亦步武刘安后尘,不过换上新的术语,尊屈原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直到前几年才有人表示了某些异议。而鲁迅早就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屈原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他称赞屈原“描写哀思,郁为奇文”“沾溉文林,极为广远”,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汉文学史纲要》),但对于屈原的人格却认为不过是平平而已。关于屈原的人格与代表作的思想倾向,鲁迅曾经多次论及,1907年,他就在《摩罗诗力说》中批评《离骚》,认为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说的比较句,是从意义和结构相结合的角度着眼归纳出来的语言形式。它既在语义上要求有比较的意义,又在形式上要求有表示比较的框架。比较句的句型有: Ⅰ甲和(“与”)乙ⅤⅡ甲比(“较”、“比之”)乙Ⅴ(C) Ⅲ甲好过(“好于”)乙Ⅴ(C) 这些句型的基本构件是:(一)表示相比较的双方的词语(“甲”、“乙”)——分别  相似文献   

12.
《涉江》(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爱国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抒发自己悲愤心情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正确理解诗中的几个联绵词,有助于我们认识屈原的为人及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诗中有这样几句: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云之崔嵬。”“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相似文献   

13.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用语中各种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学生往往会因为不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而难以回答,下面用拟人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它们的意义。1.左边站的是微粒的个数:1)元素符号左边站的是几,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H系数“2”表示2个氢原子2)化学式左边站的是几,表示几个某分子。如:2H2O系数“2”表示2个水分子3)离子符号左边站的是几,表示几个某离子。如:2Fe3 系数“2”表示2个铁离子2.右脚下踹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如:H2O中H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3.头上顶的是元素的化合价:如:H2O中O头上顶的“-2”表…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去年期末考试,五年级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1:(图1)。此题标准答案是1 3/4,但我冬现有一部分同学都写了7/8。这种答案的思路是这样的:根据单位“1”的意义,可把“2个圆”看作单位“1”;再根据分数的意义,上图是把“2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其中的7份,所以它是单位“1”(2个圆)的7/8。我认为这种答案也是正确的,可是这种想法却得到了大家的反对,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有”,“无”这一对语词反映了客观世界和人们意识中一对矛盾的概念:“有”表示拥有,具有及与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无”表示不拥有,不具有及以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按理说来,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二者是不相容的。但是,在丰富生动的语用实践中,“有”和“无”这一对语词却可以机动地发生意义上的转化:“无”可以越出其本来意义的范围,表示某种范围小,程度低的“有”(即“少”)。同样地,那些范围小、程度低的“有”(即“少”),也可以表示“无”的意义。与此相应,“有”则常常可以表示“多有”的意义。这种现象不属传统训诂学所讲的统言、析言,散言、对言。也不是夸张、饰伪、委婉等修辞格所能透彻解释的。我们从这种现象看到传统的二值逻辑在语言学上遇到的一种窘困,从而对语用实践中的辩证法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信鸽往来     
问:有这样两个句子:(1)Itisfoolishofhimtosayso.(2)Itisimportantforhimtoattendthemeeting.这两个句子中的of和for是否可以互换?(甘肃酒泉李际昌)答:不可互换。这里有两点应该注意:句(1)中的of表示属性,即“foolish”是“him”的属性。又如:Itiswiseofyoutocomehereontime.(你按时来这儿是明智的。)句(2)中的important不表示“him”的属性,即不表示“him”是重要的,而表示“toattendthemeeting”是重要的。又如:Itiseasyforyoutoworkoutthismathematicalproblem.(对你来说解出这道数学题并不困难。)形容词foolish,wise,kind,stupid等可…  相似文献   

18.
“一”字在汉字中书写最简单,但它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一”字的本义是表示最小的整数,如“一天”、“一人”、“一次”等。除此之外,它还可表示多种的意义。下面是小语五册中“一”字的多样化用法。 1.表示“某一”。如: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灰雀》) ②一个晴朗的夜晚,微风吹拂着。(《院子里的悄悄话》) 2.表示“同一”。如: ③麻雀听了,高兴地想:“和我想的一个样!”  相似文献   

19.
un__与in__这两个否定前缀都含有“不”、“无”、“非”等表示否定的意思。有时它们加在相同的词根上,表示的意义相同。在表示否定意义的形容词中,由这两个前缀组合的形象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如何区别、运用这两个否定前缀,对构词、翻译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1、从词源角度上看: un__是英语本族语前缀。 in__是拉丁语前缀。 2、从词意看: un__不仅仅表示否定意义,还带有明显褒贬的意思。如Unkind意为“不厚道”,“不亲切”unwor-thy意为“不值得”。因此,对已经有贬义的词,在其前面不宜用un__这个否定前缀。如foolish(愚蠢的),ugly(丑陋的)一般不在它们前加un__前缀。 in__表示否定意义,但褒贬意义不明显。 3、从构词功用上看: un__是活用前缀,可以自由地加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而且它既可和外来语词相结合,也可以和本  相似文献   

2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转引自初级中学历史课本(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1课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