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材分析《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六册的一篇科学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根据苏教版教材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这一特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 :“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  相似文献   

2.
《小露珠》一课结尾是:“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有学生质疑:“我在预习时问过我爸爸了。小露珠应该当天晚上就会来.怎么说明天才会来呢?”学生的话没错,按照自然规律.小露珠确实应该当天就有。可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联系上下文看.动物和植物们都是在第二天早上才见到小露珠,分别向小露珠问好和告别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上了《小露珠》一课。我设计了师生扮演“小露珠和小动物相互问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小手如林。答案丰富多彩:“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美丽可爱的花蝴蝶!”“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聪明伶俐的小蟋蟀!”“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早哇!专给人们做好事的小青蛙!”同学们说的是书上现成的句子,都着眼于小露珠的外形。突然,一个小男孩的回答使我又惊又喜:“早哇!纯洁善良的小露珠!”他独辟蹊径,竟然想到从品质的角度来回答。我激动地问:“你的回答与众不同,你为什么说小露珠纯洁善良呢?”…  相似文献   

4.
写好说明文,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是关键。下面我们结合《食物从何处来》这篇文章具体来谈谈。下定义。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以便读者明确了解被说明事物的基本概念。《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在介绍“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事物时,就采用了  相似文献   

5.
雪丽 《良师》2004,(19)
爱好英语的同学,你知道“物主代词”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表示事物的主人的词!它必须和名词放在一起用,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们的用法?记住下面这段话吧!“我的”、“你的”对应记,my与your是对应词;男性“他的”用his,女性“她的”用her;事物“它的”别记错,要用its来表示;“我们/大伙的”用our,“他/她/它们的”用their,“你们的”与“你的”词相同,都用your来表示。Exercise押用适当的物主代词填空。⒈what'snumber芽I'mNumberFour.⒉Hi选nameisMary.I'mfromEng鄄d.⒊Lookatthatboy.What'sname芽Wangng.⒋Thisisclassroom.…  相似文献   

6.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7.
三、借代借代是用有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事物本来名称的一种修辞手法.事物的名称,往往是泛指的,说出来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想象,如果找出事物的特征,用它来称呼,就会使人联想到这种特征,从而得到鲜明的印象。如饲养员赵大叔叫那头干活儿挺起劲,力气也大,可就是脾气太坏,又踢又咬的“灰骡子”叫“火神爷”,就把“灰骡子”的性格揭露出来了。所以,运用借代手法,目的在使语言变化多样,把事物说得更为生动具体.借代是语言中运用很广的一种手法,它用以代替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指物的名词后面加“们”的拟人用法,“们”具有使事物拟人化的作用(黄伯荣、廖序东1997)。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什么是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所谓当作,是使一类事物具有只有另一类事物才能具有的情态动作”(张炼强1994)。这就是说,拟人是写说时让所涉事物具有人的情态动作。用这个观点来考察“指物名词十们”的用例,我们发现“们”并不能使事物拟人化。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在拟人的句子里,去掉指物名词后的“们”并不影响事物的拟人化。按理说,如果“们”具有使事物拟人化的作用,那么在…  相似文献   

9.
关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的确是老生常谈。就是鲁迅的“然而圆规很不平,……”这句话也不知多少人谈了多少遍。既然是老生常谈、也就不能“长”谈,只好“短”谈了。 1.本无纠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与明喻和暗喻一样,都是用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其特点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得本体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借喻与其他比喻形式不同的是本体事物不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借代,是一类与比喻及其他辞格平行的独立的辞格,它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其特点是通过“换一个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学设计》2010,(7):F0002-F0002
15 小露珠 整个板书设计体现了小露珠的变化过程:从“黄豆粒大”到“光彩熠熠”再到“向空中飞去”,它的外形不断发生变化。“闪亮、透明、圆润”是小露珠的特点,体现了它的外在美;  相似文献   

11.
戴蓓 《教师》2012,(9):52-53
《小露珠》一课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中年段童话课型的要求。年段不同,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小露珠》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小学生手册》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的人物,留心周围的事物”来确定。  相似文献   

12.
《小露珠》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一、口语交际训练课文 2、3、4自然段写了小动物都非常喜欢小露珠。小露珠出现了 ,它们热情地欢迎它 ,都争着向它打招呼。在教学时 ,老师扮演小露珠 ,学生扮演小动物 ,学生向老师问好 :“早啊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啊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啊 ,像珍珠那么美丽的小露珠。”然后让学生根据小露珠的外形特点 ,想像小动物还怎样向小露珠问好。老师走到学生位置上 ,老师先向学生打招呼 ,如 :“早啊 ,美丽的蝴蝶 !”“早啊 ,活泼的小…  相似文献   

13.
1.移用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2.婉曲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例孔已己一到店,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暗示“你又挨打了”。)3.回环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排列。例她哭…  相似文献   

14.
露珠之旅     
天空,依旧那样的蓝,阳光以它温暖的身体拥抱整个大地。草丛中,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开始了他的快乐之旅。我是一颗小小的露珠。一颗来自远方的露珠。我想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用我有限的一生去寻找我的“兄  相似文献   

15.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文章。文章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写小露珠的出现、消失以及滋润万物,表现了大自然的生生相息、和谐共存。通过小露珠与小动物、植物交朋友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小露珠的美以及它的“润物细无声”。]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默读、勾画)师:请起来说一说:小露珠什么时候出现?生1:夜幕降临时,小露珠就出现了。生2:它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件出示夜幕降临、…  相似文献   

16.
借代,是利用乙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甲事物的一种修辞办法。尽管甲事物与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就可以借代。其具体形式有: (一)用特征、标记代本体,或者说用衣着、服饰来代人。例如: 1.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问诸皮冠。(《中山狼传》) 此句中的“皮冠”借代“打猎的人们”,“皮冠”为古时“田猎之冠”,是打猎的人们戴的皮帽子。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此句中的“纨绔”借代那些“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绔”是古代富贵人家子弟常穿的细绢制成的裤,故以物代人。 3.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房。(高适《塞下  相似文献   

17.
一、两者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拿来作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而借代构成的基础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它虽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但所指却是同样的东西或密切相关的两个事物。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比喻句常常用比喻词来表示,最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像……一样”等等,但是有时虽然用了“像”等词,也不能说是比喻句。那如何断定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构成比喻句所必需的几个条件:1.外表的对应性。比喻的本体、喻体应是相对应的两个事物。2.本质的相异性。本体、喻体应是类属不同、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3.比点的相似性。本体、喻体应有某一方面的相似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断定带有“像”字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感悟语文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东升的旭日,喷薄而出,光芒万丈;语文是雨后的花朵,鲜艳夺目,美丽芬芳;语文是荷花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光滑圆润;语文是西下的夕阳,绚丽多彩,山河增光.这些美好的事物说出来是“语”,写出来是“文”.  相似文献   

20.
给课文作注 ,有两条基本的原则 :一要准确无误 ,二要顾及上下文。高语第四册《〈指南录〉后序》一文对“使辙交驰”是这样注释的 :“使者所乘的车子往来频繁。辙 ,车行之轨。”窃以为 ,此注在前半部分把“辙”译为车子 ,无疑是正确的 ,但后半部分对“辙”所作的注释违背了作注的上述两个原则。先说一说把“辙”译为车子是正确的。第一 ,以辙指车是借代辞格的运用。这种用一事物来代指另一事物的辞格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两个事物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用“社稷”来代国家 ,用“鳞”来代鱼 ,用“布衣”来代平民百姓等等。这些借代 ,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