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改的尝试中,我喜欢博采兼蓄老师们成功的经验,更愿意探新求异,磨炼自己不断进取的意志。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走当前语文教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从语文教学全过程来看,学生始终是主体,最重要的不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我是以“训练学生学会‘比较’”为突破口,开始摸索怎样教学生会学的。三年前,我接受了部颁重点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试教任务。教学中,我首先从改进教法入手,利用新教材“比较”教学因素比较多的  相似文献   

2.
我当过语文教师。虽然大学学的是英语,但“文革”期间学校不开英语课,所以转行教了语文,从此就一直教下去,从中学到师范,一教教了15年。所以,无论是过去做语文教师,还是后来谈语文教育,我都是“另类”。但我又自信谈论语文教育我是有“资格”的。这主要不是我教过语文,而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学过十五六年的语文。学语文,一是课堂上跟老师学,二是自己学。正是这个“学语文”的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今还在持续,写作、读书、背诵……恐怕会持续到生命终点的),让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悟出了语文教育的许多道理。我经常扪心自问:从小学以至到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去钻研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达到“有容乃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归纳出了一些方法:一、淡化成绩法语文成绩的一两分之差,其实往往不足以说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差距,于是,在平时测验或期中考试时,我就以优、良和中,这三个等级来判定成绩。之所以会没有差,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我的语文好差”或者“我就是学不好  相似文献   

4.
张晓红 《学周刊C版》2011,(6):161-16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家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那么这积累的内容究竟为何,又要怎样去积累,成了语文教师们历年来悉心研究的课题。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会有学生说没有时间学语文,因为还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写,读课外书更没时间了。我知道“语文不如理化提分快,学语文还不如多做几道数理化题”的思想是理科生普遍存在的,要怎样从学生手中“抢”出时间学语文,成了我的第一个烦恼,  相似文献   

5.
中专阶段语文学习指导应围绕“爱学、会学、恒学”三个方面展开。“爱学”解决的是学习动力问题,“会学”解决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恒学”解决的是学习毅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尽快提高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从学生的心理着手,进行了一番调查。我跑了地处农村的六所中学,调查了初中十五个班级的318个在校学生,了解他们为什么学语文、怎样学语文等情况。根据调查到的材料,我把他们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归纳为升学型、实用型、敷衍型三个类型:一、升学型:这部分学生占16.35%,一般说来,各科的基础都比较扎实,而且又有远大的理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现在成了人们诟病最多的学科,经常有教育专家这样评价语文教学,"学生一个月不上语文课,语文考试成绩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由此可证,语文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用的"。我认为解决这一现状,更需要深挖《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具体说,就是需要有开放的文本阅读教学、开放的作文创作教学、开放的互动课程作保证。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我认为语文课要有五个培养目标:一是培养爱学语文的人;二是培养会学语文的人;三是培养具  相似文献   

8.
去年十二月中旬 ,我去新余参加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坛活动。在大会上 ,我聆听了各代表队畅谈有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观念 ,深受感动 ,也受益匪浅。特别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多次提出的“注重情趣教学 ,强调赏识激励” ,我更是深受启发。听一听 ,很冲动 ;学一学 ,很激动 ;想一想 ,很感动 ;回来以后要行动 !不能白学 !这是归来后的一堂作文指导课 ,本次作文要求写“我学会了××”。为了使学生能紧扣题眼“学会”一词 ,我板书了三个字 :不会→会。我正在告诉学生们要注意把学的过程写清楚时 ,范雷同学举手发言了 :“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  相似文献   

10.
怎样让高中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是语文教师时时思考的两个问题。爱学与会学是互为作用的,而前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而我们很大一部分教学工作者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殊不知,非智力因素可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就能学得主动、轻松,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与我牵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教龄短短三年。可是,在我已走过的26个春秋里,中文系,读了七年;语文,学了19年。自豪地说,我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沉浸在语文世界里!  相似文献   

13.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语文,掐指一算,也有11年的语文学习史了。11年里,我的语文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死记硬背阶段小学时,我学语文的常用方法便是死记硬背。背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名篇佳作,而是每篇课文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等等。而小学考试中也常常考这些内容,所以我就自以为找到了“好方法”。好景不长。升入初中,考试题的课外内容比例加大,死记硬背法失效。于是我转入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阵春风,使我的教学工作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是课改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  相似文献   

15.
学习本身便是一门科学。如何引导学生会学语文,使之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无疑,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以下三方面引导民族初中生会学语文,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从学习过程上引导学生会学语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掌握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学习方法。”李政道说:“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前面。”可见,学习过程对于学习多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例如,诱导学生从教读课文后面的练习中悟出阅读过程,让他们…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这堂课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在这堂课里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普遍地存在着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主动学,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摒弃旧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21世纪的语文教学.我是依据以下四个理念来指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主动学,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摒弃旧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21世纪的语文教学.我是依据以下四个理念来指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当语文教材被学生爱不释手时 ,语文教师也就无需大谈特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了。因为当学生拥有一套自己喜爱的语文教材时 ,将会产生一种愿意学、乐意学的内动力 ,在这种内动力的推动下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将会出现一种积极、主动、不断向上的可喜局面。但现行的职专语文教材 ,对多少学生构成这样一种吸引力呢?笔者对3个班120余名学生作过调查 ,毫不夸张地说 :几乎没有!没有一个学生肯定地回答 :“我喜欢这套语文教材。”倒是看到了如下诸多方面的呼吁 :一、语文教材枯燥乏味的篇目真不少 ,读着没劲!二、多一些唐诗宋词吧 ,别忘了我…  相似文献   

20.
升入初中后不久,我就参加了两次语文考试,第一次得了62分,刚刚及格,第二次得了55分,竟"沦落"到了补考的地步. 语文老师找我"谈话"了:学语文绝对不只是为了认识几个字、弄明白几个词,学语文还为了读懂文章、会写文章……再说,你的方法也不对头,学语文离不开多读多写.给你几本刊物看看……有什么问题只管来找我. 第一次去找老师是在"谈话"后的一个星期.因为两次考试失分最多的都是作文,所以我专门阅读了老师推荐给我的刊物中有关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出的观点是"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我觉得这是在"鼓励"学生抄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