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非 《钓鱼》2003,(21)
读了《钓鱼》杂志第16期《想起了司马南》的文章,衣钓友心想学习司马南,悬赏能调4钓6者,只是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施。我劝衣钓友千万不要去尝试这种做法。因为假若真这样做了,会给钓界带来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又没有“法官”来判别真假和是非。近几年来,钓鱼媒体已登载过不少文章,如秦犁的《调4钓6与流水上浮鱼讯》(《钓鱼周刊》2001年8月5日);王永贵的《赛场不是试验田》,说到杭州赛场“有人用调1钓4对付不易把握的鱼讯钓得很好”(《钓鱼周刊》2001年6月5日);张唯东的《随便钓钓啦》,在正规大赛中,“调平水钓3目不是照样上鱼很好吗?”(…  相似文献   

2.
柳树仁 《钓鱼》2005,(10):22-22
针对《钓鱼》杂志2004年第17期拙文《推倒灵与钝的围城——需要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建国先生写了《调灵调钝是基础》(见《钓鱼》杂志2005年第2期),提出很多问题同我商榷。为了深入探讨钓技,共同提高认识,我直抒已见,算是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3.
“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这一命题作为台钓的调漂原理已被广大钓友接受,很少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以此原理为前提推出的“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四种组合方式(简称四组合)被一些人抬到“只有台钓高手才能掌握”的高度,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 《中国钓鱼》总第105期发表了王佩珩先生的《台钓调漂新说》,揭开了人们重新审视这一原理的序幕。《新说》直言不讳地指  相似文献   

4.
李歌 《中国钓鱼》2005,(8):56-57
钩重饵重,结合基本重浮力平衡原理调钓,便决定了悬坠钓组水下不同状态,逐步掌握后,可灵活用于应对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钩饵状态调钓的基本步骤及大致区域,我在《状态调钓法浅谈》(见《中国钓鱼》2005年4~5期)一文中已叙述了大概。其实,“调4钓2”也好,“高低灵钝”也罢,绕来绕去,都是表面文章,所涉及的还是状态。因此可以说,状态调钓是悬坠进阶上最直接、也最实用的一项基本技术要领,是第一层窗户纸。  相似文献   

5.
也说调标     
看了《钓鱼周刊》总第161期一位钓友发表的《调4钓2与钓2调4》文章,我被作者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分析调标时那种全面、系统、一丝不苟的态度,更令人不得不尊敬。但尊敬过后我又忍不住要提出几个问题与之商讨。是否“钓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先引用文章原文“在钓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等于或小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文章中特别强调了要精确确定水线、风线的长度和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点且先赞同。现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1.假设合理的钓组;2.假设钓饵比重符合所定的前提;3.再假设水深1.8米。现我将水线准确地…  相似文献   

6.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钓鱼》2006,(4):23-24
读了《钓鱼》2005年第22期上柳树论的对象,混淆有钓目和无钓目,混淆调细等)、标脚材质和形状(竹脚、碳脚、钢脚仁先生写的《再谈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灵调钝和钓灵钓钝。以及脚的长短粗细)已经决定了的,是浮一文之后,我还是继续用我对调灵调钝的那么,让我谈谈我对柳先生总结的关标的个体属性,是可以善加利用而不可以认识这一话题请教柳先生。于调灵调钝之争的三个特点中的不解之通过调标进行改变的,我们调整调目所能处:①二十多年来大家争论的调灵调钝到调整的只是整个钓组的灵钝,而浮标作为一、究竟什么是调灵调钝底指的是浮标个体还是整个…  相似文献   

8.
张铨 《钓鱼》2003,(22)
《钓鱼周刊》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章不长却反响强烈。有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评论,一致认为: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可以说,基本上可以作个了结了。读了《钓鱼》半月刊13期上的文章《为〈调4钓2与钓2调4〉鸣不平!》后,又查阅了衣作者的原文,反复思忖,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有必要更深入更细致的探讨,以达共识。争鸣应端正态度和重视论据钓鱼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我十分赞成王钓友提倡的在争鸣中应该“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而不应该“摆出一付盛气凌人…  相似文献   

9.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11.
老华 《钓鱼》2005,(10):21-21
我所接触的钓友中,无论风雨痴钓的好友还是在水边只一二面之交的,不少是原先固守颗粒铅坠、短子线且一线到底(将钩直接挂在主线上,不用细于主线的一节子线)的传统钓者,近些年来,纷纷吸收悬坠钓法的一些长处,对传统钓法作了改进,因为悬坠钓法的确在特定水域有它一定的优越性。除了垂钓理念的改变,如注意二力平衡、诱钓合一、也使用商品饵等,在钓组上,为了调标的准确和方便,较为普遍地使用铅皮座卷铅皮替代过去一颗小铅粒了事的做法。《钓鱼》2005年第5期四川甯夕雨先生的《浅谈“改进传统钓法”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作了很好的介绍,颇有同感。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在调漂时不可忽视水的密度,我的体会还是到水边临时调漂为好。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钓鱼》2005,(19):33-34
《钓鱼》杂志2005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柳树仁先生的一篇《调灵敏和钓灵敏是两码事》的文章,其本意是就《钓鱼》2005年第2期《调灵调钝是基础》一文.同河北建国先生共同探讨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有关认识。本人拜读了上述两篇文章.为了全面的把握两人争论的焦点.又进一步拜读了柳先生在《钓鱼》2004午17期上发表的《推倒灵与钝的围城》一文.进而也有了一些认识,很多看法同柳先生的见解不同.斗胆说出来请柳先生斧正。  相似文献   

13.
兹飞 《钓鱼》2003,(16)
看了《钓鱼》第13期《为调4钓2与钓2调4鸣不平》(简称《鸣不平》)的文章,原以为文作者能拿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衣钓友的观点,然而错了。作者仅用一个在玻璃缸中所做的一个实验反证了“钓目是可以大于调目”的结论,批评衣钓友用“永远”二字是武断了点。而对双方观点的根本分歧则认为是“对调目概念的不同理解”,“三位作者离开了衣钓友确定的前提”所引起。《鸣不平》作者站在中庸的立场,对争鸣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真是一个糊涂法官!钓技争鸣虽不是政治上的原则问题、大是大非的问题,你尽可以按照你的理论观点去指导自己的钓鱼实践。但如果把…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柳树仁 《钓鱼》2004,(17):32-33
《悬坠钓颠覆钓鱼》文中说到悬坠钓推倒了“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的围城,十分中肯。经过长期的实践,钓手们摆脱了“台钓”的理论框框的束缚,推倒围城,轻装前进。但是,至今仍有人对调灵调钝之说坚持已见,大多数人虽说在实际的操作中抛弃了“调灵调钝”之类的程式但认识上未必很清醒。这里我扼要地谈谈个人浅见,愿和大家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6.
柳树仁 《钓鱼》2004,(23):20-20
读了《钓鱼》杂志今年第17期上的文章《鱼漂的调、钓变化与中鱼率》(也还有其他一些文章,如关于两个实验现场的讨论、关于剩余浮力的认识等)后,有些感想。一是关心钓技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有勇气提出不同的见解,研究之风日盛;二是研究细致八微,例如细到调5钓3和调4钓2的微小差别及原因探讨。我想,这种良好风气既是对钓鱼事业发展的促进,又是钓鱼事业兴旺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也来助助兴,对该文涉及到的一个具体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供众钓友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钓鱼》1995年1~3期连载了我写的《台钓浅说》一文。文中校漂方法我称为垂直归零钓,是根据悬坠底钓术的特点和我在北京、贵州、湖北等地混养塘、自然湖泊河流中的3年垂钓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实用校漂法,它超出了台钓中调四钓二的范畴,是为那些没有条件去标准精养塘钓鲫又喜爱台钓的爱好者们归纳的。因篇幅关系未能详细论述垂直归零钓,不少钓友向我提出质疑:“你这方法和调二钓一没什么区别。”广州林汉明先生(《中国钓鱼》1995年9期10页)也认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18.
认真、反复地读了《中国钓鱼》1996年第二期《走出台钓理论分析的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后,觉得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 一、台钓的基本钓法究竟是几饵落底?从《中国钓鱼》众多介绍台钓的文章中看到的都是一饵落底,一饵悬浮。况且,拙作《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一期)是“以调四目钓二目,一饵落底、一饵悬浮,浮漂变化相同目数为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没有排除两饵落底也属于台钓范畴。跟“误区”作者的看法相反,笔者全面  相似文献   

19.
王现锋 《钓鱼》2005,(21):35-35
9月18日当我拿到《钓鱼》第18期,正是下午6点多钟了,拿到书翻开目录,发现有两篇论标尾钓文章,翻到一看,是针对我在14期《钓鱼》上发表的那个实验来说的,不由一愣,上次那实验做得好好的怎么会错?可有两位老师同时提出疑问我该再试一下,边走边想。  相似文献   

20.
看了《钓鱼》第6期上的《钓鱼,让错误的理论走开!》(简称“走开”)、《也说调标》(简称“也说”)、《庸医慎医,爱我<钓鱼>》(简称“庸医”)三篇文章后,心中有些想法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不对之处望广大钓友给予指正。首先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以理服人才是可取的态度。不应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子,用挖苦或讽刺的手法对待别人,教训别人。同时自己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大家都是钓友,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全国著名垂钓大师和垂钓高手,除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