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含有“宣泄”或“净化”之意的“卡塔西斯”,自亚理斯多德《诗学》以来,曾被一些传统的戏剧理论误读为悲剧所专。但西方学术思想的大量史料证明,“卡塔西斯”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悲剧审美过程中,而且也深刻地体现在喜剧文化之中。倘若感性的精神个体渴望从理性的约束下获得解放和自由,结构独特的喜剧为此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可能。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斯多德 ( Aristoteles,公元前 384——前 32 2年 )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有关教育思想的阐述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并有独到的见解 ,以至在时隔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 ,仍然具有诸多的启示。一、亚里斯多德的大教育观关于古希腊教育 ,人们一般把它看作是西方学校教育的开端 ,所形成的有关教育理论自然也被视为是对西方学校教育实践的初步总结。但是 ,纵观《政治学》中的教育思想 ,我认为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观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 ,与其前后所形成和逐步完善了的学校教育观并不完…  相似文献   

4.
在东西方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史上,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与我国齐梁年间刘勰的《心雕龙》,双峰并峙,前集大成,后启来世。他们都采用了整体观察、辨证认识的研究方法,其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的认识一致。当然,他们的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也有相异之处,这导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化背景,折射出他们不同的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两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法律思想分别在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亚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从政治倾向性、方法论基础、正义观、伦理基础、“人治”和“法治”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亚里斯多德的“风格论”其实就是言语风格论。其主要贡献有三方面:明确了风格范畴和风格的明晰美;总结了常见的言语风格表现手段,并提出了风格要素选取和运用的得体性原则;论述了散、诗歌及其下位类别言语风格的具体要求。亚氏的言语风格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他首次提出了得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但作为中小奴隶主的代言人,其政治态度是不切实际的。他企图在根本保证奴隶制的前提下,用调和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办法去挽救即将分崩离析的城邦国家,事实证明,亚里斯多德这剂药方是不灵的,根本达不到其政治目的。亚里斯多德的国家观中之所以充满了调和折衷的味道,有其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净化”说是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提出的,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里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行动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陶冶”又译为“净化”——笔者注)。这里,亚理斯多德讲到悲剧的作用,用了“净化”这个概念。“净化”原文作katharsis,作宗教术语,意思是“净化”;作医学术语,意思是“渲泄”或“求平衡”,但亚里斯多德这里讲的“净化”,含义究竟是什么?美学史上几千年来争论不休。我们认为比较令人信服的笺释是朱光潜先生在他早期美学著作《悲剧心理学》里作出的。他认为,所谓“净化”就是“情  相似文献   

9.
我家书柜里的书曾经都是书店里高贵的公主,可自从被我读过,便变得狼狈不堪:有的像小丑斜着,有的像醉汉倒着,有的像乞丐横着……哎,真如逃窜的士兵一样,一盘散沙啊。在老妈“扫除运动”的号召下,我主动请缨整理书柜里惨不忍睹的宝贝们。  相似文献   

10.
“通才”,这个词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古典时代的知识分子,想起知识尚未学科化,社会尚未专业化、职业化的时代,想起孔子、孟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人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亚里斯多德的简单生平及在科学上的重要贡献,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他的成就与局限。从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偏见中正视其正确的东西,供教学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西美学对文艺社会作用的观点有着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见解,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亚里斯多德的“卡塔西斯”说便代表着中西方在文艺的社会作用观上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因明三支论式和亚氏三段论式的比较研究能揭示人类思维形式的一致性及各民族思维的特殊性。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式二者在推论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又有各自的内涵,在各自的逻辑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明三支论式是以论辩为目的,它的三支不局限于大词、中词、小词的形式化,而亚氏三段论是形式化的演绎逻辑,它是以符合逻辑规则,由前提蕴涵结论。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同是研究心与物之关系的“心物感应论”和“摹仿说”,由于东西方化区域、化传统的不同,因而其差异性仍然是明显的: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心物感应论”更强调审美的主体和心物交感的对应性,而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说”,则侧重于审美的客体和心物的对立性、冲突性。  相似文献   

15.
高爽 《华章》2010,(25)
亚历斯多德的<诗学>历来是后世文论家学习借鉴的典范之作,其中关于悲剧艺术理论更成为悲剧理论的奠基思想.在其关于悲剧的众多理论中对于人物行动论的阐释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它是构成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框架的基石.本文从行动的特征、行动的类型和行动的原则三方面总结归纳了对此理论认识;并从中得出了属于个人的对亚里斯多德悲剧行动理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在西方乃至世界戏剧领域称雄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家大都视其为艺术规范,并成就了一大批戏剧杰作。现代剧作家曹禺在继承亚氏传统的同时,又融合了契诃夫等剧作家们的理论元素,并充分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从而实现了对经典理论的突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片全新的戏剧天地。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分析了"喜剧性"在喜剧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性,并且通过阐释莫里哀对前人的超越和对后人的启发来见证莫里哀的喜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由古代神化中英雄的哀歌发展而来的。关于悲剧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其中,亚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言说更成为研究者们一直争论的焦点.如今,我们采用乐观主义视角来重新诠释这一理论.力图进一步寻求其较为特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亚里斯多德关于“国家起源于家庭、村社的发展”,国家的目的旨在“至善”,扩大了伦理道德的意义。他的政体理论里包含着国体理论,只是由于他不懂得“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没能提出“国体”这个概念;他的政体两类六种分类法,师承柏拉图;选择政体要根据国情,既注重理想,又须研究现实,政体可不断变化等理论,有别于柏拉图。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念,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