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唐诗人骆宾王,其诗文在历代流传中散失严重,后人为之辑集、作注,大多乖讹百出,且板籍繁芜,真伪难辨.文章依据古代典籍流传的一般规律,先考其文集刊刻传递,再索其版本源流,而后察其辑佚与得失,从中可窥骆宾王文集流传、版本、辑佚诸详情,亦可证骆集注本后出转精者,即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实辑得骆诗一首.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辨是非,正本清源,还历史实物本来面目。用历史唯物观就"湘西土匪"的有关问题作一考辩。  相似文献   

3.
法史学界较为一致地认为《律解辩疑》作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作者是明初的何广。但是,检阅该书的作者、版本、体例乃至律文及其引注内容,文章认为多有不合情理处,它并非洪武原刻。文章认为国图本《律解辩疑》是后人的重编重刻本,署名为“何广”实际是杨简或魏铭所编;此重编本出现的时间不是在明初而是在明代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4.
薛瑄是明代主要的理学家,其《读书录》在明清两代经过多次刊刻,主要有十一卷、十卷、二十四卷、二十卷、八卷几种形式。并且,《读书录》在明代嘉靖至隆庆间有一刊刻高潮。本文就几种主要版本逐一梳理,考其同异及流变。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就是人的文学。人的文学注重人的价值,标举审美本位和生命本位,人的主体性和文学独立性思想得到空前强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思想资源。同时,作为一种现代性文学观念,人的文学观过分强调自我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学术话语进行了考证,首先指出了"文学"这一称名的不合理,其次分析了"自觉"的程度和局限性,再次对鲁迅提出这一话语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进行分析,指出"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论主张在中国语境中并没有得到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张孝祥在绍兴间的仕历,宛敏灏的研究基本无误;对张孝祥罢建康府的原因,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生前进显谟阁学士致仕的考证,宛先生也是有证据的;张同之是张孝祥的亲生子;太平为其子,永通为其孙,也难以断然否定;《文集》附录的《信谱传》之作者、署时无误无伪;《文集》版本为经过抄补的宋版,其附录无误无伪;关于《念奴娇》等词的笺校,宛先生亦不误。  相似文献   

8.
藏本《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早于《四部丛刊》的顾氏仿宋刻本,有着很高的版本及语料价值。其音注内容来源不一,在属性和类型上具有多样性特点。音释中反映出的语音现象基本上符合通语演变规律,明显带有中古音中晚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文》1993年第4期所载夏渌先生《孤、寡人、不穀新诠》一文,对孤、寡人、不穀作了迥异前人的诠释。其中,对孤、寡人的诠释,一扫前人“帝王谦称”的谬说,揭示其“独一无二”、“天无二日”、“人无二王”的本义。笔者叹服之余,对夏先生对“不穀”的新诠持有异意,拟考辩之。前苏联学者科恩在其《自我论》一书中指出:“在皇帝的称谓中则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取了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其中“媵人持汤沃灌”一句,课本注释“媵人”为“陪嫁女子。这里指女仆”,注释“沃灌”为“浇水洗”。教学参考书将“媵人持汤沃灌”翻译为“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笔者以为这些注译存在疑点。  相似文献   

11.
《寒夜》具有众多版本,构成复杂的版本谱系。在其版本变迁过程中,有两次重大修改,修改带来的异文使我们可以进行重新阐释,也由此可以窥见作者思想的蜕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之所"立言",版本甚多,然有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明崇祯施氏刻本《阳明先生集要》乃为显本,两本各有殊同,皆为读研阳明思想学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作为120回抄本,蒙府本《石头记》一直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关于其配抄部分底本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应属程甲本系统。通过蒙府本与各翻印本文本比对,论述蒙府本配抄部分文本系据程甲本系统而来,确切地说:卷首程序乃抄自藤花榭本,而非程甲本;配补正文部分(第57回-62回、第81回-120回)则抄自程甲本和程甲本翻印本,而非另一种“底本是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抄本”蒙府本乃是一部脂本和程甲本翻印本的配装本。  相似文献   

14.
《瑯嬛记》一书的作者及成书时间,一直不得而知,通过利用历史文献,采用实证的方法,推断出该书成书的大致时间及作者情况,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清诗总集保存于世者,至少有数千种之多,而目前研究却很少。仅在有关总集的版本方面,即存在着大量的实质性问题。本文就其中十余种总集,进行仔细的考察,可以更正不少的错误,提供给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是一个涵盖行政区域、地理、地貌的综合名词,原系鲜卑语,最早是蒙古部落的一项制度,逐渐演变为一支蒙古军队的名称,后来又成为科尔沁部落的泛称。作为地理名词,“科尔沁”的地域大致与今天的内蒙古东部的沙丘地带重合,地貌学上称这一沙丘地带为“科尔沁沙地”。“科尔沁草原”之称却并非以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而得名,先是由兵种后由民族部落而演生为地理名称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同光本”《三丰全集》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李西月弟子朱道生重刊的“同光本”《三丰全集》因传世稀少,见者不多,然其价值远在“光绪本”与民国十五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之上,探讨其存世状况、版印特征、演变轨迹等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因版本递刻、内容增删、编者更替造成的学术疑案。  相似文献   

18.
《徐仙翰藻》是保留下来的关于元代二徐真人信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挖掘史料,对《徐仙翰藻》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源流、基本思想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探索,认为《徐仙翰藻》是众人合作的结果,1305年前后陈梦根将其汇编成书;该书有元手抄本、明刊本、现代点校本三种不同版本;《徐仙翰藻》的基本思想是"济生渡死,辅正除邪"。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以其丰富的语料价值和文献学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从事《三国志》的整理研究.通假字是绕不过的路障。不明通假往往造成误删、误改、误点、误译、误点复误译、滥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现象启示我们,通假字研究与古籍整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假字是古籍整理中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