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习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树立起这一新的作文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课堂、课本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清感体验,为习作开启了一泓永不枯竭的活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生怕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在教学中尝试蓄势作文,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效果很好。现谈谈具体做法。(一)内容蓄势,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这是毋庸置疑的真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作文的重要的基础,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竭的源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笔者在教学中深感,只有激活作文的源头,学生“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叶圣陶语)。教师必须着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事、人、情,使他们练就善于观察的眼睛;注意体察生活  相似文献   

4.
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只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 ,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材料。指导观察 ,积累材料。 观察力是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呢?我的体会是: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思维火花“燃”起来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个大环境,写作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学生写作的选择范围也就越大。只有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惧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老大难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积累起丰富的作文素材;最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写作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9):64-65
作文教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真诚地写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件事情、所领悟到的某种思想、所体验到的一份情感,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真正学会写作。对于教育者来说,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作文,使学生作文正确、生动地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并真正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学活动也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并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写作内容才会更加充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凸显出生活化的教学特色。本文就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作文教学,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作文素材问题。作支素材来自于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也就越充实。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参观、访问等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丰富学生生活,开掘写作素材。1.大量阅读,提高认识。叮圣陶说过:“作文以表达胸中的积蓄为目的,读的多,使胸中蕴藏不断丰富、充实,积蓄越多,写作的基础自然雄厚。”小学生阅历钱而狭窄,认识能力低,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阻碍7他们从中摄取军作素材,而大量阅读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文权 《课外阅读》2011,(11):355-35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大自然中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都是作文的素材,平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这样学生作文内容就会丰富起来,充实起来。这里,笔者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不能将生活与作文有机结合起来,去写真实的事,抒发真实的情感,致使作文中存在着大量“失真”现象:1.写作材料“失真”。叶圣陶说过:“一个人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李娜 《辅导员》2010,(12):53-53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的源泉就是生活,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学生写作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材料,学会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训练学生定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笔记下来,形成作文素材库。  相似文献   

14.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让学生找到写作“源头”,那么就能达到“文有源头意不竭”。学生作文内容方面的“源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生活与实践作文教学中,常听学生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什么可写的”,果真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吗?其实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学生的生活,比成年人是贫乏一些,应让他们有自己的一个生活世界。在家庭,在学校,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接触,许许多多事情曾引起他们的好奇与兴趣,或高兴或生气,或欢乐或哭泣,可写的东西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中拾取值得笔之于文的东西。一次比赛,一次游览,一个亲人,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15.
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 ,都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作文训练就是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和提高认识表达能力的统一过程。常言道 :“树木离不开土壤。”同样 ,学生笔下的花朵 ,离不开生活的海洋。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知识面越广 ,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师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写。我深深理解作文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 ,我总是有意识地把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作文成为学生加深理解各学科内…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可是,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据调查: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可是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作 文下笔之前,总要有一个 酝酿的过程。无论是素材的筛选、主题的提炼, 还是布局谋篇,都要精心思考,反复琢磨,对已经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将“外在”的客体“加工”成作文的“内化”语言。这一过程即为构思的心理过程。如何依据学生的构思心理,改变现阶段的作文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丰富生活内容,使学生有话可写 我们要帮助学生丰富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使学生产生写作需要, 以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问题。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即以定向…  相似文献   

18.
一、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作文写不出,是因为肚里没货,脑子空空;作文教学效果差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米”。所以作文教学的改革,我们以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要靠生活,学生写作也要靠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生活几乎全部在学校,寄宿生尤其如此。因此,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就必须丰富学校的生活,丰富学校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课堂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丰富学校生活首先就要丰富课堂生…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仅是作文课的事。教师必须明确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作文的基础在阅读,作文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整合,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打开生活的“门”。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实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沉淀生活材料,积蓄学生语言;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生活体验。二是搭建读写的“桥”。“读”与“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领悟作文常识,领会写作技巧,积蓄规范语言,在阅读中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拓宽练笔的“道”。主要从紧扣单元习作、加强小练笔练习、进行仿写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若能将以上有机融合,并持之以恒的反复实践,学生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仅是作文课的事。教师必须明确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作文的基础在阅读,作文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整合,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打开生活的“门”。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实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沉淀生活材料,积蓄学生语言;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生活体验。二是搭建读写的“桥”。“读”与“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领悟作文常识,领会写作技巧,积蓄规范语言,在阅读中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拓宽练笔的“道”。主要从紧扣单元习作、加强小练笔练习、进行仿写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若能将以上有机融合,并持之以恒的反复实践,学生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