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妇会报道对新闻的启示喻权域我国承办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是中国历史上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也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开得最顺利的一次大会。联合国官员对中国承办的这次世界妇女大会评价很高,用了三个“First”。即...  相似文献   

2.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新闻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议暨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于2002年4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上届学会的工作,修改了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研究并确定了本届理事会的工作重点和规划。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管委会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徐光春在会上指出,新一届中广学会要更好地研究广播影视业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既要有适度的前瞻性研究,也要有对改革决策的阐释性研究,还要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电视业的发展信息,为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4.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是近来中国电视界颇为热门的一个名词,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提高收视率的新的增长点。正如著名学者李幸在其《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电视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台都出现了一种叫民生新闻的东西。这种民生  相似文献   

5.
公众新闻     
11月5日~6日,上海召开了首届中文网志大会,这是中国博客们的一次盛会,然而只有少数的博客能够参加。为了使更多博客都能参与到大会中来,国内视频服务商seehaha对大会了进行了全程独家直播。  相似文献   

6.
不是新闻的新闻石间你一定知道奥斯威辛这个地方吧?在二战期间,有400万人(大多数犹太人)在这座纳粹集中营里惨遭灭绝,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1958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罗森塔尔被派驻波兰时,他的第一次远足就是去那里参观。这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或...  相似文献   

7.
虚假新闻社会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新闻前哨》2006,(11):6-8
虚假新闻是国内外传媒界的痼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的打假活动,从1947年《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算起,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禁而不绝。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反对虚假新闻的运动,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下半叶,在我党领导的解放区;一次是在80年代初,粉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之后的拨乱反正时期。21世纪初,在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进的过程中,鱼龙混杂,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媒体刊播的假新闻也成了灾。近年来造成很坏影响的虚假新闻包括:“女记与‘狼’共穴61天”、“中国啤酒甲醛风波”、“郑州百余男女持械群殴警察鸣枪示警八次”等,有的无中生有,有的千奇百怪,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8.
冯一 《新闻前哨》2001,(1):26-27
请看下面这篇题为《中国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的消息── [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 16 日电]今天格林威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 官方在8小时后发表的声明没有提供这次爆炸的细节,但是保证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它还要求召开一次世界最高级会议,衬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问题”。 这项宣布中国已成为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的第五个国家的声明是在莫斯科宣布赫鲁晓夫辞职后24小时之内发表的。 观察家说,这是时赫鲁晓夫继承人一次及时的提醒,即中国已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切领域取得进…  相似文献   

9.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9日,奥运火炬传递到中国,这一天也成为几乎所有北京媒体倾巢出动的日子,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再一次打响。北京的所有新闻网站均参与了报道,如何在众多的报道中独具特色?如何通过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展示网络媒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汉源县富乡乡政府往里走两公里,过一座独木桥,就是何家湾。刚进村口,一眼就看见立在村口的长约3米、宽约2米的一块大黑板,一个瘦瘦的、黑黑的青年正在往黑板上写着什么。同行的富乡乡乡长黄伟告诉我们,他就是富湾村村民任金祥。他热心公益事业,热爱新闻宣传,凭微薄的稿酬办阅报栏、办黑板报,办村广播站。1998年,初中未毕业的他,目睹村里发生的一件件新鲜事时,萌发了要把它写下来传出去的念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对新闻写作一片空白。他白天劳动,收集新闻素材,晚上爬格子,一次又一次地写稿,一次又一次地投稿。功夫没…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几次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少有的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波澜壮阔、悲喜交集的社会生活,又使中国新闻摄影人经受了一次次多少年来少有的人文考验与精神洗礼.同时,在一次次考验与洗礼中,中国新闻摄影界也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人文素质以及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几次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少有的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波澜壮阔、悲喜交集的社会生活,又使中国新闻摄影人经受了一次次多少年来少有的人文考验与精神洗礼.同时,在一次次考验与洗礼中,中国新闻摄影界也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人文素质以及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摘     
外国记者笔下的世纪瞬间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的盛典的报道。很多报道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6月30日零点那个神圣的世纪瞬间:[路透社香港7月1日电]6月30日午夜时分,当查尔斯王储将香港归还中国时,英国结束了一度强大的大英帝国的殖民历史。随着时钟指向156年殖民统治的尽头,响起了英国国歌声,英国国旗落下,英国结束了它对香港最后的统治。随着7月1日的到来,响起了中国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法新社香港7月1日电]156年来一直是英国统治的香港,今天回到了中国的治理之下。在一次…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要切实重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人才辈出,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又一次指明了方向。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名家,…  相似文献   

16.
陆文喜 《新闻前哨》2007,(12):39-41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民生新闻勃兴之路 民生电视新闻,是目前遍及全国的一种新闻传播热潮,也是电视业界最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以其突破性的“民生视角和本色表达”,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崭新的一页。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但给传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喻为电视界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娱乐新闻的社会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来,发生在中国文化、娱乐新闻报道领域的两次转变是不能被忽视的:第一次是转折性的,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娱乐新闻”代替了“文化新闻”的称谓,彻底颠覆了这个传统新闻品种的严肃含义,俨然与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社会新闻相并列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第二次转变  相似文献   

18.
2004中国新闻技联年会,迎来了全国各地广电、报业新闻从业人员的又一次相聚。中国新闻技联仿佛中国传媒界跨媒体平台的纽带,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每年的聚会仿佛一个大家庭的大团圆,再一次相聚人们内心充满喜悦与激动,对于中国新闻技联的由衷之情,扣动了业界人士的心弦,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童兵 《当代传播》2001,(6):28-30
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中国新闻化的消长。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化历经两次发展高潮。中国新闻化的每个进步,朝阳 不断反对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干扰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和随之而入的西方化影响,对中国新闻化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用其利,避其害,激浊扬清,争取中国的新闻化在新世纪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期刊论文引文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中国期刊网为研究资料来源,分析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论文引文。看看被引著述的作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本考察的目的不是替新闻传播名校和名学者排定座次。因为著述引证统计反映了我国特定的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所以,本文更是一次制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