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2.
一位青年即将大学毕业。数月前他看中了一种漂亮的跑车,知道父亲有能力给他买,就对父亲说他非常想在毕业时得到一辆那样的车。毕业临近,这位青年很希望看到父亲为他买车的迹象。但是,他失望了。终于熬到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清晨,父亲郑重地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对他说,他为有这么好的儿子感到骄傲,他非常爱他。从一进门,他就紧紧盯着父亲手中拿着的那个漂亮的礼品盒。当他终于打开盒子时,却只看到里面装着一本精装的《人生指南》。他失望至极,根本不想再打开那本书,就气愤地对父亲大喊:“你有那么多钱,知道我想要什么,却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之友》2013,(11):21-23
一位父亲去请教一位教育专家,这位父亲说,他想尽办法,软硬兼施,他的孩子还是不愿意吃饭,他很苦恼。教育专家询问了这位父亲所用的方法后,对他说,你不妨试试这样的方法——不要用碗盛饭,  相似文献   

4.
超级战士     
许韬  王芳 《课外阅读》2006,(9):19-19
这个孩子有一个成功的父亲。 他的父亲知识渊博,风度儒雅,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有钱而且受人尊敬。有这样的父亲,估计谁都会感到非常自豪。每次放学,他的父亲开着漂亮的小车来接他回家时,他能感觉到周围同学欣羡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父母的回归     
杨双丽 《初中生》2004,(9M):28-29
欣的父母离婚了,欣跟了父亲。从那时起,欣恨父亲。是他,拆散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是他,让她没有了母爱。她把一切过错都推给了父亲,从此,她与父亲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6.
台湾散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他充满向往地说:“我想每天坐在家里,等着人给我邮钱。”一听他这话,父亲笑起来,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敢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钱。”  相似文献   

7.
洪玲 《小学生》2009,(7):37-37
有一个六岁的小孩,当他的父亲超速被警察拦截时,他正坐在车上,亲眼看见父亲递了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给警察。父亲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孩子,大家都这么做。”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已经三十年了,在我们一家看来早已成了不治之症。父亲喜欢喝酒,酒后言语滔滔不绝。天长日久,他的话犹如冬后的绵绵细雨,使人心烦,母亲说他这是病。父亲二十岁时开始喝酒。依他的话说,那时喝酒是为了忘却烦恼。因为父亲的少年时代正碰上了文化大革命,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卷走了他进学校的机会。待到他步入成年,才发现自己无知的脆弱,以致苦恼,继而喝酒解愁。中年以后,父亲看着我们兄弟渐渐长大,又发觉自己肩上担子之重,更加焦虑,更加疲劳。那几年,父亲酒后的话题总是教导我们怎样努力学习,为将来跻身于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女儿眼中的父亲从小到大曾有很多人问过我:你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你做教师的父亲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常常这样回答:父亲从来不管我。父亲酷爱书法,他的字让人称赞不已。为此,我也对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当我要求父亲教我的时候,他总是说:自己练!对于我,他很吝惜  相似文献   

10.
父辈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一代了: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子女深造时,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每当我看见父亲,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他的话语依然是那么的幽默,显得沉稳、踏实、自信。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我躲在雨被下,耳贴着父亲的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砰砰”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我看见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时,父亲却依然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时,我崇拜他;当我已步入青春的门槛,看见年过四十的父亲,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技术书籍时,我崇拜他。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他们能…  相似文献   

11.
蔡菁 《家教指南》2006,(5):58-59
他自杀了!——一个14岁的花季少年王远,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父亲叫王刚强,母亲宋晓丽。两人离婚后,王远被父亲监护。父亲再婚后,王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留下的遗书写道:  相似文献   

12.
情系父母     
不知该不该,已经写下了题目,但我还是决定写下去,因为背后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总是这样,虽然他从来不说,虽然他整天说笑,但只要我看到他,就看到了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是我的父亲,不知怎么,我对我父亲有种异样的感觉: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不论写人还是写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我父亲。从小到大,从我第一次写作文到现在,我不知写了多少关于我父亲的事,每次写的时候,心里总是在流泪,也许正是因为那双期盼的眼睛。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发愤学习,在考试中总是第一,只有一次,父亲考了第二,回家后哭…  相似文献   

13.
父子情深记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和他的父亲王世俊王鹏博每一个做儿子的都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但对于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和他的父亲王世俊,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父亲的精神在儿子身上不断地倾注着,儿子把父亲的精神发扬光大了;父亲青年时代的梦想被儿子实现了。也...  相似文献   

14.
杰克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杰克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打渔人的家里。一天,他和父亲到海上去捕鱼,开始的几网都没有收获,父亲泄气了,杰克说:“再捕一网吧,说不定最后的一网会有收获。”于是,父亲再次把网抛向海里,然后慢慢地收回来。拉网时父亲感到沉重万分,连忙叫杰克来帮忙。杰克和父亲把网拉出水面的时候,看见了一条像鲸鱼一样大的大金鱼在水中挣扎,父亲想:“这样硬拉是拉不起来的,得想一个好办法。”突然他灵机一动,想:用斧头把它劈死了,再拉上来也不迟啊。”于是父亲叫杰克拉住网,千万别松手,他回家去拿斧头。父亲走…  相似文献   

15.
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他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父亲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  相似文献   

16.
那年,父亲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喝喝茶,看看文件,翻翻报纸,写写字,这是父亲曾经很向往的悠闲的日子。然而不久,父亲就被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击败了。在这种悠闲之前,父亲的心中曾经装满了千头万绪,我记得每年年三十的年夜饭,父亲都要打一圈电话:煤气供应如何,水电供应是否正常,交通是否无事。然后他才能轻松地坐下来和我们一块吃饭。父亲分管的单位很多,那些单位就是他心中的一艘艘的船,每艘船的出出进进全都装在父亲的心里,每艘船的分量就像一副担子压在父亲的肩上,在他看来那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父亲的下属的眼里,…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上大姨妈家去玩,听她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有一个19岁的男孩子,参军回来没多久,就干了几件大逆不道的事。一次,他向父亲借摩托车送战友去玩。由于工作忙,上级领导随时都有可能找他的父亲办事,所以父亲就没答应。他一听,就用拳头指着父亲,厉声吼道:“你到底拿不拿?”父亲生气了,红着脸说:“不拿,就不拿!。”这个家伙竟然抓起一把火钳,不停地朝父亲的胳膊打去。  相似文献   

18.
一天,在郊游时儿子的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儿子碰见了父亲,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父亲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不料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他几句,便自己走了。儿子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父亲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一下你父亲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儿子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住了脚步,立在那儿注…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张我和姐姐初为人师时与父亲的合影。父亲是农村中学一名普通教师。这些年来,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誉和地位,放弃了一次次升迁的机会,独独钟情于这三尺讲坛。父亲是我的老师,我爱看他漂亮的钢笔字,爱读他给我和同学们作业下的评语,爱欣赏他写成的一篇篇教学札记、一篇篇人生小语、一篇篇痛击社会时弊的随笔。我读懂了他的正直与严谨、坦诚与宽容,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给我选择了这三尺讲台。我更敬佩父亲的口才,他上课语言幽默、诙谐,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话语总是如一汪清泉,清澈、新鲜、质朴。遇到不平事父亲又是如此的嫉恶…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本书     
父亲的身子被山的重量压成了弧形,一如他肩上的扁担。那日渐蹒跚的步履在山上重奏着生命的歌,如同钢琴家在钢琴上弹奏,只不过父亲是在生命的弦上弹着属于他的旋律。每日清晨,他就这样拿着扁担丢下一句“我走啦”,走向那条弯曲的山路,走进那充满火药味的山谷,开始他采石的工作。每日傍晚,父亲在那条山路上洒下一路的辛劳披着暮霭回到家招呼一声“我回来啦!”就一声不响地喂猪、赶牛、烧火……有时候,我偷捕到父亲那不易察觉的微笑;有时候,我偶然听到父亲哼着那支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曲调;有时候,我也能听到父亲暗自的沉重叹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