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11年3月11日,我在东京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地震。地震的时候,我们正在上数学课。整个教室摇摇欲坠,拉门像喝醉酒一样晃来晃去,桌上的课本和笔全部跳起了蛇舞。第一次经历地震的我有点慌,心想:该不会有事吧?我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破坏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广、受灾人数之多,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伊斯坦布尔     
《课外阅读》2012,(20):66-67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省的首府,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亦为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亚洲大陆最西  相似文献   

4.
伊斯坦布尔     
三海咽喉扼守争雄门户。四千年往来易主。帝国成古,道石狮威武,引八方过客驻步。尖塔在目,教堂寺院无数。立船头,博峡争渡。穿梭欧亚,红楼掩映花木,往来人见笑如故。2注:博峡即博斯普鲁斯海峡,穿越伊斯坦布尔城,海峡中心线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图1:托普卡珀宫1478年建成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宫达400年之久。图2: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616年建成,园内部装饰使用两万多块蓝色瓷砖而以“蓝色清真寺”闻名于世。图3:博斯普鲁斯海峡中段的一个小海湾,停泊着私家游艇。图4:博斯普普斯海峡左边为欧洲海岸,右边为亚洲海岸。3伊斯坦布尔@谢池春…  相似文献   

5.
初到伊斯坦布尔,你一定会被她那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所吸引。但如果你有机会住下来,真正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人当中,相信你还会喜欢上这里的人,这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环境的水土所养育的伊斯坦布尔人。  相似文献   

6.
杨明 《神州学人》2006,(11):31-31
一走出伊斯坦布尔“君父”机场,前来迎接的土耳其朋友便讲到:你们已来到了一个人人都是百万富翁的国度。原来在土耳其,1美元等值于147万土耳其里拉,伊斯坦布尔现有1700万人口,而整个土耳其的人口是6000万,谁的手上没有1美元呢?来到土耳其的第二天,我们在一家烤肉店用餐,结账时吓了一跳,256000000元,怎么得了!而这2亿5千6百万元=170美元=1500人民币,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土耳其花这么多钱。人说,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第二美丽的城市,那么,第一美丽的城市在哪儿呢?其实,几百年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己经这样写到:杭州是一座天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相似文献   

7.
地毯·小街·海 很多土耳其人总是说:“我们可不是阿拉伯人,我们是突厥人的后裔。”可是在我眼里,他们几乎没什么不同:同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仍能保持传统生活的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帝国之城”的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亚洲和欧洲的城市。没有一个城市(像伊斯坦布尔那样)拥有如此多的名字与光辉的历史。在它还被称为“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它连续1123年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9.
有些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伊斯坦布尔(Istanbul)。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她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作为欧亚两洲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伊斯坦布尔城中穿过,将这座古城一分为二,海峡东岸的新城区与西岸旧城区让新与旧、  相似文献   

10.
帕慕克一生的文学创作都与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有着紧密联系。首先,伊斯坦布尔是帕慕克的故乡,帕慕克几乎一生都生活在这里。其次,帕慕克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伊斯坦布尔为背景的,帕慕克的写作生动、详尽地再现了伊斯坦布尔的建筑、人群与忧伤文化。另外,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书写也是其一生艺术创作的顶峰与精华部分——"文明冲突与交织的新象征",这是学界至今仍未解决的一个批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大地震     
<正>听说日本发生大地震,休息时,班级里讨论开了。李眉眉问了一个问题:晚上睡觉,会不会怕墙壁倒下来?曲兴珊立刻响应:"对呀对呀,我从小就有这个担心,不肯睡在靠墙的地方,可是不敢跟妈妈说。"崔晓联也许觉得自己是男生,不好意思说吧,但还是忍不住要说,他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我总害怕床底下有东西钻出来。"咦,跟我很像嘛!田田有了"同怕"的人,干脆大大方方地附和:"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好像听见床底下悉悉索索的。"  相似文献   

12.
<正>循着时间的长河,慢慢地,我认识了你,如同用我的双手探寻一个陌生女人的身体。你从时间长河的上游款款走来。你看到,纸铺河流入哈利奇河的地方,茹毛饮血的一群人正用芦苇搭起窝棚,抵御野兽的侵袭;你看到,墨伽拉人在盲人城对面的半岛止住了脚步,谨奉着德尔菲的神谕。  相似文献   

13.
<正>另一种生活到达机场后,表舅开车来接我,那是一辆古董款的福克斯。虽然我说不出它的型号来,但我敢肯定旧到这种程度的车在我们国家一定被列入报废的行列了。再后来我就对此见怪不怪了,伊斯坦布尔路上开的车看上去都有些年份了,新车十分鲜见,高端车或跑车更是寥寥可数,这确实和我所居住的城市全然不同。这里似乎也没有超载一说,一辆车挤上数十人也有常  相似文献   

14.
亲历地震     
<正>导语:本期"男生日记"的小作者是在我刊组织的奥运征文活动中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的王黎冰同学,他也是四川绵阳地震灾区的一名中学生。地震发生后,他及时用文字记录下那几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我们选取了他的部分日记。以此让各地的同学们对当时灾区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所了解,并时刻关注他们,力所能及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一起走过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  相似文献   

15.
BCDC亲历     
SARS匆匆来,SARS匆匆去。其实它从什么时候来的,它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走,我们现在还不完全知道。我们只知道,当SARS开始流行并影响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和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时候,我们手拉手,我们暂时遏制住它了。而有关它的病源、疫苗和药物,至少目前我们还得静候如今依然在“第一线”的科学家们的“佳音”。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也不要太远!SARS带给我们的打击是迅疾的,是有些还无法启及和认知的。当我们“有幸”经历SARS并从SARS中“胜利逃亡”出来时,也许我们还谈“萨”色变,也许我们还心有余悸,也许我们已能“谈笑间”泰然处之,但围绕SARS能够而且应该产生的延续性思考却是不能停止也无法停止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从《众志成城 共抗SARS》,到《我们万众一心》,到《海外学人同抗SARS》,到《抗SARS“海归”群像》,再到《留学·SARS》,早在SARS之初之中直到SARS之如今,我们没有停止过关注SARS,我们没有停止过与SARS“战斗”,我们没有忘记因SARS而自己“洗洗脑”,更没有忘记请我们的关注对象和我们的主要读者来一起因SARS而“洗洗脑”,一起帮我们因SARS而“洗洗脑”。好在张大庆为我们提倡了面对SARS时的“科学精神”,黄平为我们引发了SARS之后的“另类发展”,韩小鹰为我们提供了有关SARS的“以法治国”策  相似文献   

16.
亲历竞选     
虽然班干部竞选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但那一幕至今还常常在我脑海里回放。当时的气氛非常热烈。老师让我们毛遂自荐,自己发表“竞选演  相似文献   

17.
亲历梵蒂冈     
王志振 《中文自修》2003,(10):39-40
到了意大利,一定要去罗马,到了罗马,则必定要看梵蒂冈。这似乎是意大利导游的一句口头禅,却也说出了所有到过意大利的游客的一句心里话。在2003年3月初的一天,我们随考察团结束了在罗马的工作议程以后,大家决定到梵蒂冈去看一看,亲眼目睹这个袖珍小国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亲历高三     
高三的日子是刻骨铭心的。如果时光倒退两年。我想那时的我可能是为了两年后的幸福在发奋图强,我每天背50个单词,做30道数学题,写500字的即兴作文,来提高我的语数外成绩:每天多看政、史、地书,直到看得可以把它们全部“啃掉”,来攻克我的“X”关。可是听见爱因斯坦对我说:“第一句话错误,所以整个假设失败。”可恶的爱先生  相似文献   

19.
亲历竞选     
我要向世界大声宣布:“一个细眼睛的小调皮当上体育委员啦!”这消息千真万确,这情景激动人心。评选班干部的全过程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回放。开学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六(1)班开展了一次激烈的班干部竞选大会。这次王老师设立的干部岗位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八个。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当中队委员,加上这次王老师让我们毛遂自荐,我怎能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呢!我一定要上,可第一个就上,我不敢。正当我犹豫不决之时,我们班的小博士郭文俊上马了,他可真谦虚,没有抢占第一把交椅,只选了学习委员一职。竞争者们一个个上…  相似文献   

20.
亲历实践     
据报载,国外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诗”,不是先下定义,而是发给每人一张纸。同学们在这张纸上随意操作,以说明他们想像中的“诗”究竟是什么。果然,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两颗鲜红的紧挨着的心,说,诗是诗人和读者心灵的沟通和碰撞;有的学生将纸折叠成螺旋状,说,诗是诗人情感的螺旋上升;有的学生将纸撕成碎片,再用碎纸片摆成一个“心”字,说,诗是从破碎的心中流淌出来的,是心血的结晶,是心灵的呼唤;有的学生将纸片点燃,说,诗是燃烧的火焰……看来,同学们对诗的理解多半是自己“做”懂的,而不是“听”懂的。反观当今的教学,仍然是讲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