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曹动清 《上海教育》2009,(13):53-53
何谓“活力课堂”?我以为,就是“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描述,动态的描述比静态的描述要难,但它更能反映教育规律的特征。也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的理解太狭窄。“课堂”,是一个“场”,教学只是它其中的一个部分,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主要对象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的层面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的层面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相互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构建了平等、和谐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对话”是构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推广“先学后教”,追求“少教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学后教”是对“先教后学”的传统课堂进行结构性变革的根本举措。现代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先学后教”的课堂结构,从“教”与“学”双边及其相互关系上,具有“先教后学”的传统课堂所没有的特质:学生的“学”具有反思性,老师的“教”具有针对性,“教”与“学”双边具有互动性。反思性、针对性与互动性,就是“先学后教”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件宝。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三点共线”复习课的具体案例展示“评、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流程与课堂实操,通过教学环节展示了“评、学、教”能够相互照应、融合,针对及时评价进行有效教学,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评、学、教”一致的实现,由此引发了对“评、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黄正威 《教学随笔》2007,(10):31-31
“动态生成”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可是有些老师理解片面,认为生成就不能预设,课堂教学应让“教”围着“学”转。什么都跟学生跑,学生说什么都不敢触及一个“不”字。如此一来,教者时时被学生牵住了鼻子,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变成一团散沙,课堂纪律松懈。教师在课堂上失去了应有的“主导”地位,结果当然害了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蒲云祥 《教育》2014,(29):40
“上善课堂”的由来及模式双江小学因汇聚两江(长江、澎溪)精华而得名,注定与水有着不解的因缘。因此,学校以“水”为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并提出打造“先学后教、形散神聚”的“上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自学为主”。也就是要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增强教的针对性,提高教的效率。“形散神聚”。“形”指形式或方法;“神”指内涵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学会学习”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条件。作为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是至关重要的。“教”与“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它应该是多种动态因素之间的统一体。可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依然是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参与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教学”包括“个性化教”和“个性化学”。“个性化教”,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个性化学”,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10.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必须体现“教”和“学”的双边性。“教”必须与“学”相适应.“教什么,如何教”与“学什么.如何学”应当相互适应。教学过程是以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相互适应和把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为特征的运动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建构“课堂教学生态”的问题.建构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化学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以学定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又要重视教师的“教”,教师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也将带动教师的“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学”是“教”的基础和目的,“教”是“学”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学艺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 课”教 学 艺 术 是 指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遵 循“两 课”的 教 学 规 律 , 为 实 现 教 学 目 标 而 进 行 的 富 有 审 美 价值 的 创 造 性 教 学 实 践 活 动 。 要 把 “两 课” 讲 成 精 品课 ,科 学 性 是 前 提 和 基 础 ,思 想 性 是 关 键 ,艺 术 性 是手 段 ,也 是 难 点 。 要 做 到 科 学 性 、思 想 性 与 艺 术 性 相结 合 ,教 师 必 须 要 深 刻 领 会 和 研 究 教 学 内 容 ,有 较 高的 科 学 理 论 水 平 , 同 时 要 准 确 把 握 和 注 重 该 课 程 的教 学 目 的 即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性 , 并 且 要 把 这 一 教 …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践行生本课堂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师限时讲授,学生踊跃活动,真正做到减“教”增“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有“道”、学有“术”和评有“法”的统一体。教有“道”,即教师的教,应增强单元意识、文体意识和学情意识,力求胸中有“标”;学有“术”,即学生的学,应借助驱动式的学习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支架型的助学系统,实现行动有“步”;评有“法”,即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贯穿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和动态发展的生成性评价,做到手中有“法”。  相似文献   

16.
苏美莲 《辽宁教育》2013,(12):88-8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做”,让学生在“做”中感知、体悟、深化。本文试以“认识图形”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的教育理念,提高“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发布后,小学数学教师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评的脱节与分离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文章从“教—学—评”一体化内涵出发,总结“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价值,并从“教”与“学”的一体化、“教”与“评”的一体化以及“评”与“学”的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对实践策略进行总结,旨在发挥教、学、评三方的融合与推动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它是由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的动态过程组成的。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 ,使教的动态过程与学的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 ,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因为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任务 ,不仅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师的任务 ,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如何激发学习的情感、掌握学习的方法、开拓思维的方式等。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历程时常会“变轨”,发生些意外在所难免.而对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的“意外”生成却很难得!“意外”生成是创新的标志,是“教”的艺术之“砖”引来“学”的创新之“玉”.理智与冲动交融,智力与情感碰撞,数学课堂也必将成为师生热切期待的精神乐园.谁还认为“教”与“学”是苦差事?  相似文献   

20.
心理接轨使学生愿学,思维接轨使学生活学,方法上接轨使学生会学,从而达到“教”与“学”接轨,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