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论文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跨越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越职业代际效应是教育的一大社会效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其跨越职业代际效应是不同的。与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者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跨越职业代际效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代际收入流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议题,而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经济学与社会学家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理论探讨,但目前学界缺乏对教育影响代际收入关系内在机制的梳理.文章将代际收入流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教育影响作用的理论机制.在家庭教育投资决策阶段,家庭效用函数理论关注现实经济和信贷约束的作用,而自我实现理论更关注不平等的阶层非经济特征;在学校教育过程阶段,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学校教育的精英主义和绩效原则,而社会化理论则认为学校教育是代际不平等再生产和合理化的工具;在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阶段,地位获得理论等仅强调劳动力供给特征的收入效应,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则仅关注劳动力需求特征的收入效应,而工业化理论等调和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特征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普遍认为教育对改善代际收入不平等具有积极作用,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则多认为教育无法改变现有的社会阶层分化并呼吁直接的社会改革.基于理论视角的系统梳理对于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收入代际转移衡量的是个人收入在多大程度上由其父辈的收入决定,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本文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计算了教育、健康投资和职业对代际收入相关性的贡献率。比较一致的结果是:职业的贡献率最高,教育次之,健康再次之。进一步的组群分析表明:三条可观测传递路径对低收入家庭的解释力度更强,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强,父子收入相关性的分析更具典型性。其政策含义是劳动力市场的公平进入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利于促进代际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了经济社会中机会均等的状况,因此,关注和研究代际收入流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运用优化估计方法并剔除偏差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实证估算2009年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其结果整体约为0.6,城市和农村分别为0.8和0.5。该结果表明,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进一步地,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几个方面研究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内在传递机制,其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国的代际收入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资本的影响也很显著。有鉴于此,一方面,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公共支出力度,采用多种途径增加民众在享受医疗保健和接受教育等公共资源方面的公正和公平性,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劳动力流动的壁垒,以及职业隔离和行业垄断等格局,从而提高社会效率,提高动态的机会均等和收入公平。  相似文献   

6.
从通用地位和体制性地位两个方面,依照职业类型和单位类型指标,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初职地位的影响因素与开放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代际流动呈现出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的特征;家庭背景优势能够跨越劳动力市场分割,在两类地位指标中得到传承;社会关系虽然会影响初职地位,但却不是家庭地位传承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扶贫工作实现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背景下,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成为制约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深度解析教育在其中的阻断作用可为新时期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微观数据,首先采用代际收入转移矩阵考察我国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其次运用Probit模型检验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影响,最后对教育的阻断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有接近五分之二的相对贫困由父代传递给子代。(2)不同受教育程度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才可以促进子代摆脱相对贫困,高等教育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3)在地区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最大,东北部和中部次之,东部最小。高中教育仅对西部地区子代摆脱相对贫困作用显著。在城乡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对农村子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高于城镇,高中教育促进农村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效果不显著。因此,在相对贫困治理中,要高度重视教育在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的“靶向扶贫”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19816287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作用郭丛斌 丁小浩 《教育研究》 2005年第1期 11500字19816288 2003年我国教育事业展概况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教育发展研究》 2005年第1期 8820字19816289 职业教育如何以就业为导向 顾国萍 石伟平邬宪伟 王国宁 《教育发展研究》 2005年第1期 6600字19816290 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改革 孟景舟 《教育发展研究》 2005年第1期 4900字19816291 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 …  相似文献   

9.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人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人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2.
论述两岸共同市场提倡从商品、资本、人员、技术自由流动的角度去整合两岸经贸。对两岸共同市场的相关文献作了简要综述并就构建现状作简要分析,总结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开放度不对等,台湾当局以两岸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宣称对大陆开放台湾市场会给台湾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长期对大陆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台湾当局应该取消对来自大陆出口产品和陆资入台的限制,从共同市场角度去整合两岸经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篇文章首先考察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毕业生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从就业率、过度教育等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前后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走向;基于这一系列的现状与预测分析,本文最后预测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转型期的中国,劳资冲突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础之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从而使劳资关系也具有了"二元"属性。这种劳资关系"二元性"的形成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属性差异。要建立一体化的劳资关系,关键在于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国内要素市场自由化进程大大滞后于产品市场,导致国内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扭曲长期存在。国内要素市场扭曲作为一种强约束条件,对我国对外贸易利益的实现和贸易福利水平的分享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对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通过逐步消除国内要素市场扭曲来提高外贸利益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轨迹及其发展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长达 40年之久的传统就业制度中 ,基本上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单一就业格局的突破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政府推出的“三结合”就业方针 ,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则以国有企业中劳动合同制的推行 ,进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为标志。初步确立后的劳动力市场虽取得一定成就 ,但其发育并不平衡 ,并且市场自身的缺陷、市场供求主体的不明晰、工资调节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充分也在制约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 ,需要借助政府行为 ,通过深化改革 ,推进劳动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经典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假定劳动者面临的是同质的、自由流动的、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但现实生活中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二元分割制度,这就使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与经典模型有很大的差异。模型差异的背后是"利益的差异",其来源于一级劳动力市场在收益、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稳定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是人们争相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诱因。但如何才能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除了人脉关系之外,对普通家庭来说,教育作为"能力信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突破二元结构门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国家庭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投资热情极高的原因。而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会使家庭和个人对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这一行为结果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但也有可能导致教育投资的过度。所以,要使我国家庭或个人对教育投资回归理性与适度,消除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二元分割制度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部各省的国内和国际贸易量逐步增大,市场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从空间流向上看,省际贸易具有明显的沿海指向,特别是制成品贸易,主要集中于临近的沿海经济核心区。中部各省之间贸易联系松散,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东部沿海经济核心区强大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地区内贸易成本偏高、省际产业关联度低和产品结构趋同所致。消除地区间各种有形、无形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促进空间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是加强中部省际贸易联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翻译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三部国家标准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翻译行业国家标准的空白,对我国翻译市场的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如何运用标准化战略,进一步规范翻译市场,是翻译行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促进劳动生产率作用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以及制度环境中,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所反映的教育与收入的关系究竟来自社会对教育的信号作用的认同,还是代表了教育确实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贡献?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和筛选功能究竟是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教育的生产性功能与信息性功能是否会有变化?变化的趋势又如何?本文通过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教育收益率进行对比,评估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的生产促进和筛选作用。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验证教育的信息性功能与生产性功能变化的趋势,并从侧面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