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楠 《文学教育(上)》2008,(19):136-137
莫言经常选择一种边缘的方式叙述历史,对那些被经典化了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巨大传统进行反驳,在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熏陶和浸染之下,从自己生长的乡村世界起笔,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超地理“高密东北乡”,从而为历史话语洞开出一个“民间”的巨大门户。在莫言那里,民间的原始暴力、野性、自然的性爱才是历史的本质,他热情地描写一个充满活力和张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近作《檀香刑》被认为是体现其努力转向民间立场的一次重大尝试,但是其民间立场因为带有鲜明的个性而引起了关于小说中历史、刑罚和爱欲的争论。本文认为《檀香刑》实际上体现的是莫言带有强烈知识分子批判眼光的民间立场,是莫言一贯的民族悲剧、民族根性和民族生命力主题的重申,是一种莫言式的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3.
莫言《檀香刑》是一部"新历史主义"的典范文本,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以狂欢化的叙事来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又为其新颖的文学叙事技巧所震撼。作品交织着爱情、亲情、友情和权力的争斗,围绕檀香刑等刑罚为轴线,通过狂欢化的叙事人物、叙事话语、叙事场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晚清统治必然走向灭亡的那段血腥历史。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中篇小说《檀香刑》采取复调式的叙事形态,从人性角度诠释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历史与现代,民间与庙堂之间搭建互为观照的桥梁,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下寻找民间社会中的文化精神,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被看做中国先锋文学最前沿的作家。而《檀香刑》的出现被作者认为是对其早期作品风格的反动,是有意追求自我超越并呈现出民族化的追求。本文通过从主题、叙事结构和技巧等方面对《檀香刑》分析,指出其所谓的撤退只是他自己的一种言说,不过是对小说所作的一种策略上的包装而已,在民族化题材掩盖下仍然是褪不去的先锋叙事。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小说创作最初是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开始以民间立场的姿态进行小说创作,这一时期莫言的小说在恪守民间立场的同时,并未和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传统和批判精神发生对立。《檀香刑》是莫言小说民间立场的一次大的转折,莫言站在了民间消极性的一面,站在民间和知识分子传统对立的一面,结果使莫言追求的民间立场写作因为道德的缺失而显得暧昧含混。  相似文献   

7.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人性问题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关心和讨论的重要内容。莫言的《檀香刑》正是对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作了十分有思考价值的审视和书写,对善恶人性及其裂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本文希望通过对《檀香刑》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莫言作品的人性书写作浮光掠影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檀香刑》通过描绘和揭示刽子手赵甲的普通心理、杀人哲学、职业生涯与道德,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刽子手形象。赵甲的典型不是具体的个案,而是具有普泛性。这个典型的意义,就在于警示我们:要时刻提防人性中潜在的赵甲式恶魔,别让它出来作恶。  相似文献   

10.
面对陌生的外国文学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大学生思考的力度始终是个难题,而加强本土视角下的学习接受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文借((檀香刑》对《喧哗与骚动》叙事技巧的化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通过讲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多角度叙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莫言用民间审美与审丑的尺度构筑了《檀香刑》的精神家园高密东北乡。他以宏阔的眼光,以对民间本土文化的谙熟特质,寻求着历史、寻求着人性的全部美与丑;他以一种与精英意识和主流话语迥异的价值取向,打破美与丑的界限,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民间审美与审丑的二元悖论命题。  相似文献   

12.
《檀香型》不论是汲取民间传统精神文化资源,还是接纳西方现代叙事技巧,都建立起了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土壤,开放性的当代小说审美叙事品质,为新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竖立了一支醒目的标杆,并达至达莫言艺术创作的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白鹤 《黑河学院学报》2022,(7):153-154+173
《檀香刑》在叙事层面有很强的民间性特征。在《檀香刑》中采用类似戏曲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形式,在多个视角作用下,展现不同于官方历史的民间。在叙事结构中,莫言将猫腔运用到凤头和猪肚的章节开头,与宋话本中的“入话”有相同之处。在叙事主体中,莫言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孙丙,客观地展现孙丙的愚昧和英雄主义,这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这正是“民间立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5.
莫言在《檀香刑》中渲染了一幅热闹喧腾的生存场景。小说寓悲于喜,亦庄亦谐,血腥的残酷杀戮与蓬勃的生命意志在历史的舞台上同时上演,让人透视出众声喧哗的背后是人性的挣扎和悲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创造了一个关于“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神话。作声称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是一次向民间的“大踏步撒退”,实际上却反映了作家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作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我确认的艰难。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檀香刑》中,莫言延续了他小说创作所表现的“原始生命力”主题。他围绕“檀香刑”这场大戏,给读者展示了庙堂、民间、看客三种生命意识形式。在这三者中,作者充分肯定了以孙丙和眉娘为代表的民间生命形态,张扬了那种自然原始、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对当前人的生存世界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