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孔子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例如因材施教原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注重因材施教,重视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他能高明地概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等等,并能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导。从《论语》所记来看,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论语·颜渊》有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很注重因材施教,孔子在实施教育中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品行和智力,这是孔子实施教育的基础,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力的方面也不一样。用他的话说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3.
一、深入了解学生,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特点,这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并通过观察抓住各自的特点。古人都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更应如此。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思想纪律、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读刘兰同志的《孔子的音乐评论》一文(载八二年第三期《昆明师院学报》),受益领深。但也产生了一点疑问,这里提出来与作者商讨。《孔子的音乐评论》中说:“所谓‘郑声’,是贬义词,古代虽有称其为‘郑卫之音’者,但绝无人称其为‘郑乐’者。”又说:“自古以来都称‘雅乐’,谁听见过称为‘雅声’的呢  相似文献   

5.
一、观念的转变:变听课为观课听课强调"听",只要听即可。而观课强调"观",用多种感官更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对一个人就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了。用在观课上也是合适的,教师要观察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并联系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执教教师的教学。二、准备的转变:变不熟悉内容为参与备课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由  相似文献   

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其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孔子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其弟子,对弟子的深度认识和了解是孔子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并为现代教育所应大力借鉴。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需要、志向加深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从而学生能更好地顺应自身特质而得到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我曾经听过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课讲得不错,但她讲到一个人要有志气时,板书出一句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有学生提问:"‘子罕’是什么意思?为何写了‘论语’还要写‘子罕’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论语’是书名,‘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名。孔子有很多贤弟子都带‘子’字,如子路、子贡、子张、子游等等。‘子罕’也是《论语》这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这样标示。"  相似文献   

9.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一文,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散文。寓意丰富,文情并茂。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中心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兴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和态度。 关于这篇文章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历来争论的“热点”,就是:孔子为什么“与点”? 对这个问题,前人争论颇多,但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探讨。 所谓从积极方面来理解,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与点’。” 另一种从消极方面来理解,认为“这是曾晳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引退避世思想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笔者认为,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理解还不够全面,而应该联系孔子的美学思想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人间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就是要体现“我”之观点,如果把教科书上的观点拿出来重新咀嚼一遍。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阅读的乐趣就在于需要注入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当然也不能随意歪曲事实。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孔子是追求时尚潮流的人.孔子娴雅.孔子也要发牢骚……实实在在地把孔子的普通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和言行。文章从《论语》的角度系统而浅显地分析其中所记载的孔子部分弟子的思想性格,以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从而进一步掌握儒家的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强调观察了解学生,认识到学生的修养和认知层次、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施以不同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今天高校德育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从古今中外,看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重要性。早在两干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人施教这一原则。他非常重视观察、了解自己的学生,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是对一个人,看他的日常行动,观他所经历的事,细察他意志的所向,他还有什么隐匿的呢?孔子对他相从的十名弟子,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而且,孔子还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是不是有闻即应去实行呢?孔子答道,有父兄在,应当禀命而行,怎能有闻即行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说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即冉有平时胆小怕事 ,因此鼓励他要积极去干 ;而子路过于胆大鲁莽 ,因此要他慎重些。宋代大儒朱熹把孔子这一教学经验概括为 :“夫子施教 ,各因其材。”何谓“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即对学生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灵活地给予不同的教育 ,使之各取所需。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孔子的教育理论、方法是成功的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主张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对不同智力与发展水平的学生授…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称呼自己为‘孔丘’,老师叫他‘仲尼’,而课题中又叫‘孔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一提出,全班瞬间哑然,学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热切的期待。沉默一会儿后,很多学生附和着:"是呀,怎么回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兴趣盎然。看来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而且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既是学生的疑惑点,又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决定以"姓名的研究"为主题,引领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一、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作为师长,孔子并不是整天板着面孔,而是以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深沉、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中出现的。为让学生畅言所志,必先消除其心中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耐心的启迪,真诚的发问,既显示了孔子雍容谦恭的气度,又融洽了师生交流的气氛。而当曾点“异乎三子者之撰”而不欲发言时,孔子又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如此亲切的语气和诚恳的态度启发诱导学生,学生又怎么会有顾虑隐而不言呢?如果说前一番…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矣。”这就是说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经常巩固已掌握的旧知识,有助于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古人的学习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巩固旧课,理解新课的重要手段。 以课文的时代背景为例:深入理解课文,弄清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使初次接触过的知识成为再次加深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一所高职学校的期终工作会议上,校长激动地说:“主持工作3年来,我第一次公开、郑重地向教师道歉。我上次在会议上对‘关于学生对某些教师评议的统计结果’的处理的确不妥。”原来,学校为了解05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制定了一份“教学行为问卷调查表”(学生卷),从8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19.
姜涛  范翠莲 《天中学刊》2001,16(Z1):58-59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也仍然有可以借鉴继承的东西。 孔子提倡和实行“因材施教”。在孔子那里“因材施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根据学生的资质、爱好搞定向培养。孔子了解自己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同时,又按照每个人比较有利的发展方向加以培养。正因为如此,在孔子的门徒中,就出现了在某些方面成就比较突出的学生;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弥补不足。孔子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0.
观课,俗话说就是听课,它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所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