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芳 《新闻爱好者》2011,(16):104-105
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时频频出现采访造假、炒作煽情、罔顾人伦等有违新闻人的传媒道德的情况。此现象的盛行引起了业界的议论,不少专家学者提出新闻报道应遵循"零度"写作。而为了有别于"零度",可将新闻写作的叙事语境分为"零度"、"高温"和"低温",新闻写作如何真正做到客观传递事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达到最终良好的传播效果,值得我们探讨。"高温"叙事引来反面效应如今的"高温"报道多出自于特稿,《新闻学大辞典》中对特稿的解释为:运用解释、分折、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  相似文献   

3.
许芳 《新闻爱好者》2011,(8):104-105
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相似文献   

4.
<正>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从人们的生存空间出发,关注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欢乐,再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进行媒体传播,在具有足够的时效的同时,保障和观众的情感互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因此,民生新闻体现的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体裁。但是,我们都知道,新闻报道极为注重真实性。因此,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性应该算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对民生新闻而言,真实性当然也不例外。在现实的新闻写作中,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新闻写作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尤其是民生新闻写作,方法更是百花齐放,而其中又以"故事化写作"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朱家豹 《新闻窗》2012,(3):44-44
传统的新闻写作,过于重视真实性的凸显,虽然说真实性是新闻写作中的重点,但是如果可以增添一些文学性在里面,就可以摆脱以往新闻写作的严肃性,这样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这其中文学性和真实性的比例要拿捏准确,否则就会失去新闻写作的根本宗旨,与新闻写作的特点严重背离,以下笔者就对新闻写作中文学性与真实性的结合做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快餐化"的新闻生产,极大地加快了记者的工作节奏,使得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追逐"更新、更热",就提高新闻时效性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满足于写稿更快更多,习惯平面还原事实碎片,记者的思维能力可能面临退化的风险。现在报纸上不少的新闻,干巴、枯燥,引不起读者兴趣,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上的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浅而无味、缺乏深度是一个主要病根。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这是实现新闻的厚重表达与传播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零度管理这一创新理论带来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革命。零度管理的思想也必将鼓励图书馆人抛弃一切束缚,打破一切传统界限,创造新的增长点。通过建立高校图书馆零度管理模型,提出了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图书馆联盟、构建学习团队和完善读者关系的图书馆零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写好视觉新闻,采访到形象的画面或镜头和典型的细节,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讲究文字表达也不可轻视。否则,采访到符合视觉新闻要求的素材也难落实到稿纸上。更难写成视觉新闻。 那么,如何使视觉形象活跃在新闻里呢? 从写作的经验来说,首先应做到的,根据视觉新闻的要求,在写作上避免概念的陈述,多用展示新闻事实的描写笔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曾提出:“新闻写作要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新闻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新闻传播院系对此普遍重视,新闻写作课程开设非常普遍.但是,目前从新闻单位、社会和学生自己的反馈情况看,其效果并不乐观.这主要表现为"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写,写作不过关,一股学生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2012,(2):13
为吸引更多新闻工作者、学者、新闻爱好者关心、参与新闻研究,提高新闻论文写作质量,本刊决定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新一届新闻论文征文:"安徽日报杯"新闻论文征文。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前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写作要打破新华体那种比较呆板、比较枯燥的方式,要用一种新闻散文化的方式来表现。 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使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走向散文化的原因所在。那么,"新闻散文化"或"散文式新闻"都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13.
呼东荣 《新闻知识》2013,(1):111+92
美国一著名新闻学者说:"导语是记者展示自己杰作的‘橱窗’,如果记者在写作导语时没有表现出水平,那他就是没水平。"在消息写作实践中,许多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具体写起来不重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笔者就自己荣获陕西新闻奖的几件消息的导语写作予以分析,期望能对爱好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闻?现在似乎还很难有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定义。但是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 ,陆定一同志的定义虽有某些不足 ,却为大多数新闻同行认可。那就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管还有别的多少新闻定义 ,它们都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新闻是报道事实。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新闻与事实关系极为密切 ,以致有的学者提出新闻学是事学。这就是说 ,新闻是向读者提供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说 ,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作为一种文体来说 ,新闻的写作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写作。比如 ,小说的写作是虚构和典型创造 ;比如 ,哲学论文的写作是抽象…  相似文献   

15.
让新闻有味、有情、有趣,是新闻界对新闻写作的普遍要求,也是两方优秀新闻作品的重要特色。西方新闻界十分注意用可读性强的新闻写作方法吸引读者,一些新闻学者把情趣味儿规定为新闻的写作要素,由此提出了一个特定的新闻写作体裁——“趣味性报道”。 所谓“趣味性报道”,即“那些不适合政治、外交等重大新闻的严格标准的报道”(【美】:《完美的报道》)。西方新闻学者认为,除去政治、外交等重大、严肃性新闻事件,几乎所有新闻都可以并应该写成趣味性报道。“记者可以运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语言形成报道特色,引起读者的好奇、惊讶和疑问”,使感人的真情、细微的描写、风趣的情节、幽默的语句充满报道之中,让新闻从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成为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窗口。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新闻写作属于应用文的写作,与文学写作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追寻新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新闻写作是从文学写作中脱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的一种特殊文学写作方式。因此,文学技巧可以巧妙的应用于新闻写作中,对提高新闻作品的语言色彩有着很好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进行了论述,对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新闻科普”的概念。新闻科普即新闻与科学普及密切结合的写作样式。报纸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综合性报纸都有科普的专栏、专版或副刊,为新闻科普作品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载体条件。但是,由于新闻科普界于科技新闻与科普文章之间,专门研究这一写作样式的经验性文章很少。怎样把新闻科普的文章写好?有哪些规律可循?笔者结合自己近两三年的写作实践,斗胆浅谈一下新闻科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2,(1):14
《中国记者》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安徽日报杯"新闻论文征文启事为吸引更多新闻工作者、学者、新闻爱好者关心、参与新闻研究,提高新闻论文写作质量,本刊决定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新一届新闻论文征文:"安徽日报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20.
New Journalism有译"新新闻学"或"新兴新闻学"的,也有译"新新闻写作""新新闻报道"或"新新闻报道文学"的."新集纳主义"是音译,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意译以"新新闻写作"较好.本世纪60年代,美国文艺评论界流行过"现实与虚构混合"的理论,认为要真正反映现实,最好是用新闻的形式报道真人真事,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即用虚构的手法来写,于是兴起了"新新闻写作".这类作品的作者,被称为"新新闻记者"."新新闻写作"是用小说的技巧、文艺的笔法,报告所见所闻,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又允许作者在描写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