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美津 《新闻世界》2013,(7):264-266
【摘要】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从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报道受到了一些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西方英文媒体的“9·11事件”十周年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阐释其“纪念”与“反思”的核心新闻框架及各种次级议题,并对比十年来“9·11事件”报道框架的演变,分析框架变化背后与和平背道而驰的“脱轨”叙事特征,揭示新闻生产与文化霸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新霸权的文化中心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3.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刘暄  刘鸣筝  张汇川 《出版广角》2022,(15):74-76+81
为了探究主流媒体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的聚焦点,文章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框架理论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层面报道主题呈多元化,多集中于国家层面和学生群体;中观层面报道以人物视角构建叙事;微观层面报道话语表达多采用清新活泼的网络用语,贴近年轻群体,有利于提升微博用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从涉及的层面上看。通常可分为宏观层面经济报道、中观层面经济报道与微观层面经济报道三大类。其中。微观层面的经济报道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生活报道,它发生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更为普通百姓所关注,也是媒体日常报道的常见题材和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电视新闻工作实践的角度,对做好微观层面经济报道进行一些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窗口效应”日益突出。本文以京沪穗三家晚报关于2020东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为例,立足新闻报道框架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2020东京奥运会报道的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以期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框架建构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7.
向倩芸 《新闻世界》2014,(4):206-208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参与框架建构,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博物馆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五十年代起沿袭下来的。宏观上说是整个博物馆群体拥挤在国家统包统管的“大锅饭”的怀抱;微观上看每个博物馆内部成员在享受博物馆的“大锅饭”。这样从上到下,从整体到个体,从群体到个人都缺乏一种竞争向上的机制,博物馆犹如社会海洋中的一个平静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许多国家根据本国的文化现实与实际情况,选择和确定了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媒介素养教育的开放性内容框架,主要涵盖微观层面具体的媒介基础知识、中观层面的媒介专项系统培训和宏观层面的媒介思想和媒介主体性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围绕其核心内容和内在稳定要素,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包容性、渗透性和互动性,并具有多向度层级融合与多维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分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研究范式。本研究试图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分析社会化媒体平台 中个人知识管理机制。从微观层面看,要将个人知识管理置于社会化媒体的情境中,在互动理念下实现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从宏观层面看,要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审视知识共享与协作。具体来看,强 弱关系影响知识传播意愿,网络结构影响知识传播机会,个人认知影响知识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婧 《声屏世界》2005,(5):10-11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热的出现。新闻报道往往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是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解读。在报道新闻时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把对新闻解读的落脚点放在受众上.用故事化、细节化的描述,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达到“一叶知秋”的传播效果.增强与受众心灵的贴近性。这种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直播代表了即时传播的发展方向,中央电视台开启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报道再一次促成了全球对同一事件的密切关注。在这次开创历史性的大型直播中,央视不仅在微观的业务层面上有诸多创新与突破,在宏观的成果、政策层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可能对我国的信息公开和新闻管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报道中,近期媒体上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那便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的出现起因于全国公共假期的延长。去年9月底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在国庆假日市场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商场门前人潮涌动,酒楼餐位频频告急,旅行社人满为患,景点景区游人如织。经济学界有人提示:“假日经济”来了。 经济学家认为:“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假日里休闲消费活动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它有其运行的条件,从宏观层面看,它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需要各种调控手段引导才能形成。从微观层面看,假日消…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认知层面还是在具体研究实践层面,至今仍存在严重的范式困惑。本文认为,传媒经济学属于传媒研究的三大取向之一。传媒传播学研究、传媒形态学研究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由于研究范畴的不同,研究范式也各有差异。传媒经济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经济问题,其主导范式应为经济学范式。传媒经济学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构成传媒经济学的整体研究框架。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有通用的相关经济学范式,更有与之相对应、相适切的不同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总编牛文文在一次小型媒体交流会上,直陈了国内财经媒体许多不成熟之处。 1.分类不明确 目前中国的财经媒体分类很不明确,报道管理、财经(宏观层面)、商业(微观层面)的媒体统称为财经媒体。财经在国外确切的说法是财“金”(Financial),例如《福布斯》和《财富》编重报道微观层面,《商业周刊》倾向报道宏观层面。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1,(5)
从微观层面看,西方建设性新闻需要捋清同其它相似报道形式的区别,确立自己的内在特征;宏观上看,建设性新闻并非西方的专属概念,存在"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现象。建设性新闻可以在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和新闻哲学三个层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对我国而言,西方建设新闻除了佐证正面报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还能够为正面报道提供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8.
刘莲莲 《新闻传播》2009,(10):43-43,44
框架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大众对重大事件的判断极大的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对大众的影响尤其重要。金融危机是2008年9月以来社会关注最热的重要话题之一.对“金融危机”形象的构建体现了一个主流媒体的重要价值导向和态度方向。本为通过对《人民日报》经济新闻栏目中三个“金融危机”专版报道的变化分析,探索《人民日报》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数字档案馆馆藏资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档案馆馆藏资源与大数据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馆信息服务框架,并从宏观战略设计的制定、中观服务主体素质的提升和微观技术手段的创新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宜文  兰朵 《现代传播》2019,(12):84-90
基于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理论框架,将观众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围绕2018中国高票房的电影和高点击率的网络剧与社会的关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设计了中国影视与社会的指标体系,调查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与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观众在个人活动参与度、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度和对国家宏观政策的乐观程度上的特征,建立起用户观影兴趣模式,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与国家、社会、个人活动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