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前预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有提前预习了才知道上课的时候应该学什么,才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然而很多学生对预习没有太大动力,为此教师应采用一些策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提前预习。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预习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案教学已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普遍使用。所谓学案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前(课上)解答教师编制的学案上的问题,教师课堂上以学案为蓝本进行课堂教学。学案教学有很多优点,主要是解决学生提前学习(预习)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前让学生预习更多的是一项“空头”任务:一是预习情况教师不好检测,没有抓手;二是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不会思考,把预习简单地等同于看教材,基本看不出数学概念的本质;三是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做不到和谐统一。现在使用学案,学生提前学习就减少了盲目性,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一、预习效果及其影响预习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学生课前预习,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知,提前为自己设定了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针对性会更强,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有了预习,学生能更加自信地面对第二天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期待。预习与学生的思维培养。新课程提倡发展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教材是学生预习的载体,预习  相似文献   

4.
李道武 《教师》2013,(31):53-53
在学习过程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效率的预习能够对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有针对性的对难理解的知识提前了解.课堂上能够有选择的接受老师所讲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做好课前预习呢?老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徐波 《教育探索》2001,(12):63-63
目前,尝试教学法已成为创新教育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一、提前预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开端尝试教学法是在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变“我学会”为“我会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提前预习”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听教师讲课之前做好积极的预习,这就为今后学生自我发展打下了基础。当然,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同时,每次预习时…  相似文献   

6.
子建 《家长》2010,(8):55-56
1.“预习—听讲—复习”三个环节的学习法 有经验的学生总是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看一遍,并做好预习记录,标明哪些地方不懂或一知半解,哪些是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不会太费力了,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预习得不足,哪些重点、难点抓得不准,在下次预习的时候更能抓住脉络,形成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是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诱导学生主动预习,让学生不断探索预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样,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会提前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明白知识重点与难点,自主解决生字词障碍,找出自己的疑惑,课堂上则会更认真、更有目标地听讲,跟上教师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教与学都会变得更轻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有效设计预习作业.对此,笔者结合具体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  相似文献   

9.
郭军芳 《考试周刊》2015,(13):72-73
<正>1.关注学生的"预习"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一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学子》2012,(11):47-48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首先,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慢慢养成自学的习惯。其次,预习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预习学生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再次,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脑袋空空进入课堂。最后,预习能很大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能...  相似文献   

11.
姚胜洋 《考试周刊》2013,(82):25-26
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提前学习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这是学习的最初环节、起始阶段。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预习可以分为学期预习、单元预习和课前预习。学期预习,就是在开学之初,阅读教材目录和前言,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通读教材.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单元预习,就是以略读本单元各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进行了四年的语文学习,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同低年级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体现在难度增大、内容变多、范围更广。因此,在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对于所学内容提前预习就变得异常重要。主要从语文预习入手,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预习的作用及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预习,顾名思义,即学生在课前的预先学习,它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提高课堂听课效果。下面我将分别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分析预习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一、预习检测,初步感知形象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已经提前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了解了哪些内容?生:……(限于篇幅,编者对学生发言做了大量删减,下文省略号均同此。)师:通过讨论,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了大致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预习中自己读出来的。当然,如果我们预习得更充分一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能让学生提前感知,增强期盼;学生预习过程中,借助工具书自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课文中不甚理解的部分提前思考,并能在课堂学习中倾听老师讲解,或者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和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预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帮助是巨大的,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长期学习做铺垫、打基础。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在课前做好学习准备,比如查生字、通大意、找问题等。预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预习,有了目标,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教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预习方法,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自能读书”的能力。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三点具体做法:一、加强预习指导预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提前自学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是教师...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奏,一份好的数学预习作业,既可以提前清扫听课中的"绊脚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3,(4):21-22
1.“预习一听讲一复习”三环学习法 有经验的学生总是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看一遍,并做好预习记录.标明哪些地方不懂或一知半解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不会太费力了.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预习的不足.哪些地方重点、难点抓得不够.在下次预习的时候更能抓住脉络.形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上初中后,对数学学习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可大部分同学似乎直到初二、初三仍没有学会预习的方法.这些同学或许是只翻翻课本,看看例题,可这样的预习是不到位的.同学们要想有一个好的预习效果,就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预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结合"实战"学习制胜预习“兵法”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