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追求、体验新奇、深层次的异族(域)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时下,乘着世界文化旅游蓬勃向前的势头,不少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此引起的民族文化弱化、异化乃至消亡,民族旅游地族群认同困惑,民族文化传播的弱势化及旅游发展失范而导致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的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民族地区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的稳定造成了巨大震荡和威胁,迫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旅游地与外来旅游者的相互关系,并对两种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做出合理调协,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段涵 《大观周刊》2012,(30):10-10,75
伴随全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民族地区结合自身的区域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打造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应运而生,成为整个旅游产业的新宠。恩施州作为湖北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全州经济为推力,以文化旅游为契机,以土家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播力,打造出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旅游节庆品牌——“恩施土家女儿会”、“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力图对恩施旅游节庆品牌的长足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纳西民族档案作为丽江旅游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被大众所认识,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纳西民族档案的内涵以及旅游资源效用,再结合档案学视野中的纳西民族文化,引出档案和旅游之间的互依关系,思考纳西民族档案在旅游背景下的价值实现。旅游由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感同身受之渴望而引起。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表面的、有形的旅游资源,更需要有独特的、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人们求新求异的想法越来越重,为了更好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旅游地区也越来越多的按照旅游者需求,来安排自己“节日旅游文化产品”活动。因此保护民族节日旅游文化真实性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此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将 《声屏世界》2016,(12):62-64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由于地理位置、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原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引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到不少困境.本文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以民族节庆旅游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在凉山支教期间做的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述新媒体时代民族节庆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梦轩 《东南传播》2024,(2):102-104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实现“破圈”,以建立乡村旅游品牌DNA和实现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贵州“村超”为研究案例,解读民族文化在“村超”空间媒介中的传播特征和效果,总结民族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以掌握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现代传播的方法。本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对于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和共同体建设等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承 《大观周刊》2010,(46):200-2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共有包括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实体。,如何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节日文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保护民族节日文化中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又通过开发来更好的保护传统节日,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保护贵州文化千岛.开发少教民族原生态旅游.促讲贵州民族地区社仝经济和谐发展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旅游文化产业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旅游文化活动从概念上来说,主要是鉴赏异国、异地的传统文化、追溯文化名人的故址遗迹及参与当地举办的各色文化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囊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及宗教等各个方面,不仅仅着眼于自然资源,这也是文化旅游和传统旅游最为显著的区别.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以徒步、骑行或者自驾的方式前往神秘而富有宗教色彩的藏区进行旅游,西藏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更为直观地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同时,藏区独特的宗教和民族文化也吸引着其他民族群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虹 《图书馆学刊》2010,32(1):33-35,4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仅体现了各族人民创造历史和建设家园的巨大财富,也体现了各族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进步。广西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旅游、节庆、山歌等特色资源的创新整合,转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公共文化产业优势,提高民众整体素质,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西藏档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在西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及价值发挥的不足。对西藏档案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不仅能促进西藏民族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西藏经济,也是西藏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这种独特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源流、仪式、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和保护现状,并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及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和谐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建议,以期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希望以此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加快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顺应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建立“入世”后与国际间交流的、具有特色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拓宽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大理地方文献资源为例,加快其数字化进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数字图书馆,将有利于地方民族文化、民族旅游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使藏族档案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在简述藏族档案构成与特点的基础上,从旅游文化价值关系入手,分析了藏族档案旅游文化价值存在的客观性及其价值表现。  相似文献   

14.
民族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民族档案的内涵,深入分析民族档案与旅游业发展的共赢关系,民族档案所具有的旅游资源效用及价值实现,突出人文关注,关注文化内涵,实现民族档案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凌齐 《兰台世界》2013,(4):119-120
<正>武鸣"三月三"歌圩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域新兴的旅游产业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经济转型期已迈入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民间民俗活动蕴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这也正是歌圩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和民族乡村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观赏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它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特色。它似一朵奇葩,争奇斗妍地开放在旅游业这块沃土上,给旅游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文化血液,使其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活动多种优势的显现,人们对本土民俗文化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也就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各地区纷纷推出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精品项目。如四川、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的地区推出了民族民俗风情游,深圳等大都市推出了“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之类的集…  相似文献   

17.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新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基本思路。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中枢”,文化形态多样,是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面向未来,博物馆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伴随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必须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构建旅游与博物馆文化保护、开发、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创新博物馆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品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内容为核”的发展理念、融合共享的发展要求、科技引领的发展策略、现代营销的发展思路,实现博物馆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和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8.
陈小林周丽 《视听》2016,(12):120-121
旅游是人际交往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本文以新疆国际大巴扎为研究文本,通过田野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阐述了新疆国际大巴扎中的跨文化交流对跨文化交流主体、文化本身及民族旅游文化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广西的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溯氏族源流、见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反映民族风情、彰显历史光辉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发少数民族档案,充分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对广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视野下民族档案之魅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四川档案》2010,(2):52-53
本文从文化和旅游的视野出发,分析了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所具备的魅力和价值,以期唤起人们保护和利用民族档案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