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多以前,在伟大的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的沿岸,在古比雪夫城和斯大林格勒城附近,世界上最巨大的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工作,大规模的展开起来了。在伏尔加河的中游和下游地方将要用泥士和钢骨水泥的堤防把河分隔开来,由于这种堤防,就有巨大的蓄水池——古比雪夫“海”和斯大林格勒“海”形成起来,从那里伏尔加河的河水灌溉着伏尔加河左岸和里海沿岸的干燥和半沙漠地带。此外,蓄水池的河水贮藏,也保证了水力发电站的机器整年不断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吕皓 《科学生活》2007,(5):42-43
水库里的水已经减少了70%,下游的农民还在等着用河水灌溉农田,河流两岸的人们都在竭尽全力为自己抽取最后一点可利用的河水。  相似文献   

3.
河流分不到河水1996年4月的某一天,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的农场灌溉使著名的里奥格兰德河的一部分完全枯竭,一万多条北美银色突颌鱼在干枯的河床上垂死挣扎,这种鱼是一种濒危物种,现存数量本来就很少,这死亡的一万多条北美银色突颌鱼一下子占了全部存量的40%。可是,人们要拯救这些鱼类并不容易,因为里奥格兰德河的所有水资源都通过法律合同分配给了附近的农场、城市和其他用水部门,到了干旱的季节,这些部门用水量大增,河流原本不多的蓄水量很快  相似文献   

4.
正山上有个农民种了一块稻田,主要是靠天吃饭。最近几年,由于乱砍滥伐,导致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往往是要么不下雨,河水断流,农民连喝水都成了困难;要么下场暴雨,河里全是浑浊的河水,依旧无法饮用。农民为此闷闷不乐,烦恼不已。一个下雨天,农民走进山上的庙宇,庙里的方丈见他心事重重,就问起缘由。听了农民的诉说后,方丈让农民随他来到河边舀了一杯水静静地放在桌子上,对农民说:"虽然这只是杯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90%的水量由于灌溉和蒸发在到达地中海前就耗尽了,而到达地中海的河水也受到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在永动机的发明中,水也许是那些异想天开的发明者最喜欢的东西,因为水的确有些性质是很吸引人的。“虹吸现象”常分发明者垂青。如右图所示。先把橡皮管灌满水,那么水就可以从左方的杯里沿着管子流出来,直到流完为止。这叫做虹吸现象。汽车司机把大桶里的汽油灌到汽车的油箱里去,就常常利用虹吸管。特别有趣的是左边的那段橡皮管里,水是往上流的。我们是不是利用一个这样的虹吸管,把池塘里的水引到高处去灌溉田地呢?有人就简单地把右边的管子截短,短得比左边的那个林子还高,如果这样水还能继续流的话,那就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  相似文献   

7.
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直接参与灌溉管理,是我国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国家、管理部门、农户三方受益,理顺了灌区最基层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用水户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从旧到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解放前叫作“北平农事试验场”。以前从这所舰形的红色大楼,曾经向附近农民推广过不结实的美国的玉米种子,只结樱桃大小根茎的美国萝卜种子。这些种子并未经过严格的风土试验,甚至蔬菜种子还原封未动地装在印有英文的小纸袋里,就这样拿到农民的田地里去了;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只忙于作统计,写文章,送给美国刊物报纸,大叫美国的种子“增产”了。这就是旧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北方各省都有沙进田退的现象,沙漠化面积逐渐扩大,田地面积逐渐减少。怎样使沙漠变良田呢?我认为,除了植树造林,种经济作物和种草以外,还可以埋沙造田。其方法是:1、凡是厚度在1米以内的沙漠,沙漠底下就是被覆盖的田地,在沙漠边沿的田地上先挖1米宽1米深的沟(长度不限),沟挖好之后,再把1米宽的沙土填入沟内这时有1米宽的田地露出来,再向下挖1米深1米宽的沟,把挖出来的好土放在第一次挖的沟上面,把沙埋好。这样循环不断,沙漠逐渐减少,田地逐渐扩大,为了防止填入的沙可能滑坡…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是人们的立业之本,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农业生产越来越落后,农产品越来越少,需求促进生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聚集在农业生产这发面。在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下,新农村建设提上了日程,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业生产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关系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呢?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计划的具体要求,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计划的内容以及实现多功能设计的措施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麦稻割晒机都是很大很笨重的,所以很不容易操作,而新型麦稻收割机,也就是说它的体积小并且重量轻,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噪音,最重要的是不会污染环境,我们也都知道农民是很辛苦的,他们一年中起早贪黑,在田地里施肥除草,忙碌了一年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但是传统的割晒机效率很低,导致很多粮食并没有被完全收割,所以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对新型麦稻割晒机的研究与开发受到了很多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Q我想知道有没有可以用盐水灌溉的作物?(浙江尤华善) A如果用盐水灌溉,大多数植物都会死亡,但也有一些植物能够茁壮生长,其中就包括在东南部沿海沼泽地大量生长、可称为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农业耕作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历经万余年而沿用至今;有的则应用了当代科技发展的高技术。现在,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影响作物实际产量的各方面因素,以缩小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可能达到的和在菲律宾农民田地上实际获得的产量之间的差距,并把有用的技术传授给农民。本文叙述了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如何探讨这一问题的。说到底,人类若要真正从饥饿中解放出来,不仅仅要从专业技术中寻找出路,而且还应将其与政治意愿和农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成千上万条季节河流。这些季节河流有的80%的时间缺水或无水,只有下雨时才有水。季节河流的利用率很低,且只起到了排水的功能。在下雨季节,多余的河水都从拦河坝上面流过,河水再多时,打开拦河坝的闸门,让河水畅通无阻地流入下游;河水少了,又把闸门关上蓄水。使河流既有排水的功能又有蓄水的功能。使季节河流都变成了河流水库。季节河流变为河流水库,会不会造成巨大的洪涝灾害呢?我认为不会。其理由是气象技术发展很快,天气预报基本准确,特别是对大雨、暴雨的预报更是准确无误。当大雨还没有从天上下来时,河里的水就开…  相似文献   

15.
苏金秧 《科技风》2014,(18):138-138
农田的水利节水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中,农业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农田灌溉是农业发展所离不开的,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作业的灌溉方式多数是以粗放式来进行灌溉农田的,这对于中国的水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浪费现象十分的严重,这就因为中国的灌溉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中国走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通过加强水利水道的建设来达到农业灌溉节水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应用这种技术在全国农村地区加以推广。本文通过结合农业田地灌溉的发展走向,对加强水利水道基础建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水利设施既要保障农业灌溉,又要保障农村用水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保障农民饮水安全.要把握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不能忘记安全,建设不能破坏生态,生产不能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其实,工、农业污染不仅仅是水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到农业食品的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安全用水也似乎受到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工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灌溉规划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而水利工程可以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农田的灌溉也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业收入的增加。本文作者分析了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效益,并提出几点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对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一年稻谷丰收的季节.全世界每年生产6亿多吨稻谷.在稻谷加工成稻米之后,不少地方的农民把稻壳当作垃圾扔掉了,一些地方的农民把稻壳和稻草一起烧掉.这种处理方法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会引发呼吸道疾病.最近,美国一家化工公司的研究人员打算利用这些稻壳来制造水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个社会人士都很重视的工程,首先这是国家为了给农村生活的农民们极大的方便而提出的惠民工程。其次这也是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饮水工程不仅仅可以给农民提供日常的用水,有的还可以为庄稼的灌溉提供大量水。在农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们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还可以体现我们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本研究就现在的农村饮水工程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点点滴滴     
在法国有一条特洛马河。它的石质河谷盖有一层不厚的复土,两岸是高耸云霄的石崖。这里只差一座水坝,就可以把河水栏成一座美丽的人工湖。可是,水坝落成几个月后,这座湖不知为什么反而枯竭了。谁也不知道湖水究竟到哪里去了。于是,委派了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