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摈弃了传统行为主义对环境的依赖,指出人的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强调了人的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行为、认知及环境三者之间构成了动态的交叉互动关系,重视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一、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在学习理论领域中,心理学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归纳起来主要是相互对立的联结派和认知派。认知派认为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的连接过程,并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而认知派在近20年发展较快,它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活动。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使静的变成动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体,探讨的是环境、行为以及表现为思维、认知、自我评价等的人的主体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他把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发展看作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进程.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道德教育观,尤其重视社会环境和人的内部因素--认知因素对于儿童品德的双向影响作用,为学校的德育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纬度.  相似文献   

4.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体,探讨的是环境、行为以及表现为思维、认知、自我评价等的人的主体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他把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发展看作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进程。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道德教育观,尤其重视社会环境和人的内部因素——认知因素对于儿童品德的双向影响作用,为学校的德育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纬度。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实现人的成长,学习的意义非凡。受到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阻抗现象,表现为“非学习”状态。具身认知强调学习者的心智、身体、大脑与环境四位一体,在具身认知视角观照下,沉浸式学习的主体表现出身心合一、自我导向、自得其乐、知情相契、最优体验等特征。产生学习意愿,炼制合宜之知,设计任务活动,创设达化之境,提供沉浸式学习范例,五个方面综合作用有助于沉浸式学习的发生,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习主体由终身学习发展为终身热爱学习进而实现终身成长,为建设学习强国提供人的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6.
所谓物理学业不良,是指学生智力正常而物理学习成绩低下。认知结构存在缺陷及对物理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低是造成学生物理学业不良的两大认知因素;而物理学习的兴趣淡薄及自我效能感低下则是造成其学业不良的主要非认知因素。转化物理学业不良学生的对策是将“抓认知”和“抓非认知”两手同时进行:在认知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在非认知方面要启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7.
自我认知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认知活动,存在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科学地构建由主体自身各种认识和评价能力要素所组成的主体的自我认知结构,突出地表现在确立认知目的、认知视角、认知视域和认知标准等方面。通过对自己的日常活动的反思、他人对我的评价、社会化中的自我角色的定位,实现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8.
谢婧 《文教资料》2006,(28):101-102
基于对行为主义学习论以动物为被试,强调被动学习,忽视人的主体性的批判,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作用于环境,人与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交互过程。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用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重要作用,对教学也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所谓元认知,是指一种对自已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认识,即反省认知。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因此,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  相似文献   

10.
人对自身的认识是哲学史求索的主题。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仅能认识到部分的自我,不能认识全面的自我。全面认识自我既离不开具体社会历史环境的存在,也离不开认知主体对具体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审视与反思。《庄子·庚桑楚》篇以"静"与"独"的方式认知自我,包含有认知主体跳脱自身过度的主观认知、认知主体与社会价值准则保持审视距离的意味。中国古代哲学倾向于采用向内认识的路径,这一点在《庄子·庚桑楚》认知自我中得到直接印证。认知真正自我,既要采用社会实践等向外的方式,也要采用"静"与"独"向内求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隐喻被引入认知领域后,认知心理学对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隐喻的认知属性作了分析:隐喻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思维形式,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隐喻的三种理论阐述了隐喻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隐喻作用于感知觉、思维、想象,影响它们反映客观世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认知结构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结构理论以认知结构为研究核心。纵向分析表明,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认知结构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但是都强调了认知结构建构的性质,认知结构与学习的互动关系,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听讲式接受学习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但它存在着很多固有的缺陷。从认知负荷的观点来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认知负荷的个别差异,大部分学生不能满负荷学习;学生也很难有效地使用认知资源、认知容量、认知策略和信息外存。剖析这些影响学习荻取知识和技能的因素,可给课堂教学改革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际音乐知觉与认知联合会,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及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国的音乐认知学术组织进行了简单介绍,使我们粗略地了解了国际音乐认知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将起到借鉴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主体以群体的形式与客体相对应。这一群体又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人们对此划分的标准也各有差异,这就不利于对认识群体的了解和把握。笔者试从认识论的角度,从认识的客体方面进行分类,即以主体的认识对象来划分。这既可以促进对认识群体研究的深化,同时对调动认识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文化等。本文从“中式英语”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出发,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模式两个的产生角度来阐述“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最后从认知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能尽量克服“中式英语”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它是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对积极情绪的关注不够,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不断有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出现。该提出了一个比较认知教学设计模型的框架,包含学习类型、学习控制、学习焦点、学习分组、学习交互、学习支持几个维度,可以用来作为理解各种教学设计模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转喻的本质是通过某事物的突显特征或与其的特殊关系来辨认该事物,而隐喻则是将熟悉的认知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领域,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本文以hand/手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它一词多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