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中国电视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断凸显,不仅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而且趋向于泛娱乐化的趋势。除了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充斥屏幕外,严肃的新闻也开始被娱乐化,"真人秀"节目雷同泛滥,具有厚重感的历史也被戏说,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本文对此现象作一探讨,呼吁电视媒体应该弘扬人文精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电视纪录片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指出了当前电视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广度与深度的延展方面的进步,以及传播主体本位、传播客体本位与受众本位的迷失等不足。分析了电视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展现电视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文明 《新闻窗》2011,(3):47-48
电视文化是电视传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效应的综合。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电视文化研究以电视传播的内容为核心研究对象,包括电视文化理念与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和电视文化责任,电视文化消费与电视文化接受,电视文化审美与电视文化批评等内容。文化环境指影响主体活动,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体或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  相似文献   

4.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当表层意义上的娱乐渐渐乏味之后.人文精神必将进入电视人的视野,这也是电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四.针对当下电视艺术出现的一些生存现状,张凤铸教授从电视艺术技术本体出发,着重探讨了高科技语境中技术崇拜、技术理性和艺术法则、人文精神的互动关系;进而在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对电视艺术的文化生存困境予以精炼的阐释,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斌 《声屏世界》2011,(12):32-33
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是全球化语境下以电视娱乐节目来表征中国文化独有生态、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创设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新标杆的有益尝试。它充分说明中国文化可以凭借有别于宏大历史、政治话语的电视娱乐文化叙述.向世界展示涵括丰富多元的国民生态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与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争  魏珑 《当代传播》2005,(4):10-11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扮演着传统的区域文化的守望者,同时又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本文从电视频道化生存和文化全球化语境等视角入手对我国区域文化与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电视理念和电视现象是电视批评的主要对象。由于电视节目在电视事业中的核心地位,电视节目批评一直是电视批评中最为活跃的种类。电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在电视包装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记者摇篮》2010,(3):66-67
在电视包装进步、发展的道路上,人文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助推元素。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电视传媒作为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理应为愉悦人类的精神服务,因此电视传播无论何时,在何种包装下,都不应该推动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诗性品格。  相似文献   

12.
韩奇 《青年记者》2017,(32):75-76
电视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发展,电视文化相伴而生.电视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但在发展过程中,电视产业化、技术化带来的冲击逐渐变大,电视文化的建设受到挑战.在我国,当代电视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文精神,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传播进行分析. 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东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兴起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的思想内涵即尊重人、尊重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目前可以考究的“人文精神”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东西方人文精神在自身的文化土壤中具有了各自的特色,“西方人文主义是针对神权社会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从天国走向人间,从神权走向人权,世俗化是最核心的诉求;而中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人文精神’则把矛头指向世俗化,其核心是从人间走向天国,排斥世俗性诉求,用道德理想主义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主义来拒斥文艺的市场化、实用化与商品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它传播的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决定了它在传播过程中要以我国主流意识即党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为核心。这一基本原则是我们认识中国电视与先进文化关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包括电视批评在内的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有趣的是,这些悖论在当代的中国都是在一个时间维度上同时出现的。因此,电视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也就有了相当广阔的社会背景,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处在一种充满矛盾诉求的悖论式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李文雅 《新闻传播》2009,(10):103-104
纪录片是每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其中承栽着民族的乃至人类的人文精神.其中尤以人文纪录片为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人文纪录片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大量投资的支撑下.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之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从人文内涵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缺憾。正视这些缺憾.将为电视人文纪录片寻找到更好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震茅 《视听界》2011,(2):52-53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历史文化之根,是传承历史文脉、推动区域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电视纪录片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文化自信的理论,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主力军肩负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是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电视以文化融合为核心展开的自信塑造与自觉创造.在此过程中会存在诸如媒介技术的影响,受众流失的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电视媒介应当积极探索践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将文化自觉意识贯穿于自身发展的始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梁波 《视听界》2014,(1):28-30
电视的本质是什么?从媒介发展史和媒介特性来看,电视是传播工具和文化载体,是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矛盾体,是日常的表现符号体系,是共时的视听叙述性媒介。电视的未来是什么?从人类文明史来看,电视未来会沿着人性化与民主性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国庆  张丽宏 《记者摇篮》2004,(9):63-63,36
传统的电视制作者与接收者的关系是单一的.电视是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者。观众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当电视发展的脚步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时.市场经济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一股主导力量.商品作为一种普照的光投射到各个角落.电视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变为一种工业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时.观众与电视的关系更像顾客与自助餐  相似文献   

20.
孟坚 《视听纵横》2010,(2):48-50
什么是人文精神?在新闻的后民生时代,地方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本文试从几例新闻报道探索地方媒体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和重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