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幸福意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时所幸遏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指向学生幸福的教育行动是多元化的,培养生活能力、教会学生欣赏、培育卓越品性、优化生活方式等都是教育者把学生引向幸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生活实在的全部意义,是人实现其存在的终极目标。虽然对幸福的理解众说纷纭,然而幸福也有它自身的特点。教育中,学生幸福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教育者给予学生的关爱、公平的对待、理解、自由及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实现学生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幸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罗堂武 《教育》2012,(4):52-52
“幸福教育成就学生幸福人生”,这是广东省惠东明珠双语学校的教育使命。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是能够做好却不平常。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幸福”运转。  相似文献   

4.
罗堂武 《教育》2012,(10):52
"幸福教育成就学生幸福人生",这是广东省惠东明珠双语学校的教育使命。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是能够做好却不平常。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幸福"运转。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天职就是帮助学生过上幸福生活。要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教育者必须掌握一门如何将学生导向幸福的教育艺术,其核心是:机智地处理好幸福的“可教性”与“不可教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当下幸福与人生幸福、幸福祈愿与现实生活、角色生活与个体生活、需要分化与价值建构之间寻求平衡点和教育行动的切入点,进而为学生与幸福相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幸福与教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幸福有教育的必要性,教育应关涉人的幸福.幸福视野下的教育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实际生活、加强师生对话并实施多样化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7.
价值关怀视角下学生幸福旁落表现为学生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权益受到侵犯、个性泯灭和教育远离学生生活。教育是育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将幸福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活动。关照学生的幸福,是现代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基于价值关怀视角,学生幸福教育的可行路径包括适度满足学生基本生理需要、尊重与维护学生的人格与权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科学引导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应关注人的幸福,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忽视了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幸福,教育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获得幸福的能力;面向学生生活,为学生幸福打下深厚的根基;加强师生对话,师生共享幸福;实施多样化评价,为学生幸福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8,(19):35-35
王卫东、常淑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3期上撰文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指主体通过创造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表现为人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因此,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作者认为教育增进学生的幸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的健康生命,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境界。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2015,(2):4-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在追寻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努力践行幸福教育,让参与教育过程的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还要成全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为  相似文献   

11.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在自由而互不妨害的条件下,人们所追求的满意的生活。平等、宽容、自主、自由是民主守护的核心价值,民主为幸福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幸福生活获得的民主社会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最终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形成。以培养民主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教育有助于幸福的获得,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对话、协商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幸福教育生活的获得。  相似文献   

13.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这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对幸福的解理和对人生命的理解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同样也关注对生命的理解,因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应用之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在对幸福做出生命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既要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亦要使人获得一种活得更好的能力。因而,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应超越知识而面对生活与意义,应超越设计而面对境遇与传统,应超越塑造而走向对话式生成,应超越实体而让师生在交往关系中共享幸福,应超越裁定而面向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欲望、利益等同幸福密切相关,但不等于幸福。幸福问题作为哲学问题就是要询问做人的根据,人的根据在自身,社会本性规定了幸福本性。幸福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合作方式,内在地要求乐人之乐的他者立场。追求幸福就是要追问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于寻求美好的事物,在实践理性上建立人与人之间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在创造性给予中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17.
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是当代世界德育论坛的大成者,她的"幸福教育观"在当今人类社会理性至上、意义缺失、精神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她的"幸福教育观"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为教育注入"关怀"的理念和行动指南。她的以"幸福"为角度的教育目的论、多元开放的幸福内涵论、基于生活的幸福来源论、崇尚选择的幸福教育论成为中小学德育新的关注方向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分析哲学的视角,从不同时代、宗教生活、文艺作品的层面剖析维吾尔族的幸福观,并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涵的具有特色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是一切社会生活价值的核心体现。教育是一种教人获得幸福品质的教育,教师幸福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美好生活的现实体验,体现了教师作为主体在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的生成和实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教师幸福本是一种应然的伦理价值追求;教师幸福的保持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教师幸福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