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幼儿园到小学 ,这是孩子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常规等与小学相比 ,有较大区别 ,这对于幼儿园刚毕业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而言确实是一个转折。因此 ,幼小衔接的问题是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 ,孩子的智力水平总体上较高 ,身体健康状况也较为良好。“幼小”衔接中出现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 :(1)学习习惯。课堂常规意识淡薄 ,自控能力差。孩子在课堂上随便离开座位 ,随便说话 ,自由发问等。口语表达较好 ,但有的规范语言少 ,方言多 ,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敢大胆…  相似文献   

2.
《启蒙(3-7岁)》2011,(11):39
"幼儿园的生活是很轻松的,游戏式的教学模式孩子虽然易于接受,但是小学的课业要求与幼儿园的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担心突然要求孩子独立起来会让她一时难以适应。"莎莎的妈妈在电话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小孩子去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有些基本上就是两岁就开始读幼儿园,然而孩子并不能在幼儿园学到太多。等孩子进入小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这一重要阶段必然少不了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认字、写作、阅读等。为了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到更多学生。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早在2009年就发出通知,严禁幼儿园"小学化"。然而这一纸禁令几乎成为空文,不少幼儿园依然在使用教材或变相使用教材,他们教拼音、教汉字、教算术,有的甚至教外语。为什么幼儿园小学化还依然大行其道?有不少研究幼儿教育的专家给出这样的答案:幼儿园小学化是受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逼迫"。现在不少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早学习、早领先,便对幼儿园提出要求。当看到孩子学会了一些拼音和加减法后,家长便喜形于色。这的确是幼儿园"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有些症结被一些专家忽略了,那就是:  相似文献   

5.
文摘荟萃     
信息幼儿园孩子提前进小学"实习"为了解决"低幼衔接"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应,南京幼儿园提前把大班的孩子带进小学"实习"。老师带着大班的小朋友来到虹桥小学,升旗、上课甚至上厕所,让小朋友们一一体验。在课堂上就有小朋友坐不住要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幼儿园与小学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孩子人小学不适应的问题,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和探讨.那么,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孩子入小学不适应?"幼小衔接"究竟需要衔接什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而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既"透支"了孩子的童年,也"透支"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抢跑"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发展的后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源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错误理解及幼儿园对家长要求的盲目迎合,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不是某个区域的个别问题,它早已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2012年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目标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倡导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教育理念.落实《指南》,有助于防止"透支"儿童的童年,纠正愈演愈烈的"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继"中国式过马路"等热词过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而"中国式接孩子"背后却反映的是更为深刻的问题——"中国式教育"。中国的教育这是怎么了?连续呈现出各种"奇葩"现象。先是"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幼儿园提取给孩子灌输小学内容,殊不知这些3~6岁的"嫩苗"不是个个都是"爱因  相似文献   

9.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不少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不适应,表现出精神状态差、心理压力大、孤僻、不敢跟人说话等现象。本文通过"常规活动育兴趣""特色活动助交往""体验活动培自理"三方面策略,帮助孩子从入园起提高各方面素质,为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已有所提高。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凸显。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而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幼儿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笔者针对绥化市的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做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邵亚琴 《考试周刊》2014,(23):187-187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密切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一、感情方面(一)环境适应情感幼儿园与小学是不一样的,因此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需要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阶段应该是孩子一生中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然而,现在有的幼儿园却在对孩子实施超前发展的教育模式、填鸭般的知识灌输和严格的技能训练。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直接学起了小学知识,要求孩子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的孩子像小学  相似文献   

13.
陈思 《幼儿教育》2012,(34):10-12
姚老师为大班下学期的孩子设计了主题活动"畅想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说再见"。在两周的时间里,姚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小学的课堂,讨论了将来要入的小学,回顾了在幼儿园的生活,还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最舍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经过充分的活动和讨论,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也舍不得幼儿园时代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说,以后还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姚老师启发他们思考: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和幼儿园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呢?最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致认为,给好朋友留一张"名片"是最好的办法,名片上有自己的名字和电话,能方便与好朋友联系。在几天的讨论和创作之后,每个孩子都画了和右图类似的"名片",上面有自己的名字、电话、想和好朋友说的话,有的孩子还写上了自己以后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开始普及后,儿童入学年龄为六周岁.目前小学"学前班"已全面取消,儿童无需再经过这个过渡的桥梁,一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跨跃.作为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师,怎样帮助我们的新同学尽快完成幼小衔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我做了一些研究,有较深的实践体会.一、儿童入学的不适应问题分析六周岁是孩子从幼儿走向儿童的过渡期,上小学是孩子一生的一大转折.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造  相似文献   

15.
每学年的下半阶段,我们幼儿园都要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调研,因为这一缘故,我多次深入各个班级,和许多孩子都有所接触。其中有一个大班孩子进入了我的视线,并与我擦出了许多有趣的"火花"。尧尧,大班孩子中年龄最大的男孩,按正常年龄应该就读小学一年级,但由于种种原因延期入学。老师眼中的尧尧:对文字极其敏感,小班时就能识读大量文字;随意性很强,喜欢喃喃自语、会随便走动;有一定的破坏性,经常会捣乱,把老师准备的教学具弄坏弄乱;很瘦小,不吃幼儿园提供的食物,经常会在进餐时间逃走,  相似文献   

16.
正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对孩子的辅助和关爱此时对孩子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呢?2016年3月14日、18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分别与HP志愿者联盟、中国惠普志愿者协会、诺基亚通信工会父母俱乐部,特邀北京张娟儿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张娟老师带来"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主题讲座。  相似文献   

17.
<正>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无论幼儿园老师、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一定都想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说到衔接,可能很多家长想到的会是知识上的衔接,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一、升入小学孩子的不适感孩子们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到紧张规律的小学生活,从  相似文献   

18.
教育即爱,爱即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追求。我们会把"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但我们的"爱"中,有时也存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现象,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意图:每年我园大班教师都会联合各个小学低年级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研专题活动。"孩子们进入小学,课间休息时间都不太会玩"成为今年的焦点和议题。从大家热烈的探讨中,总结出大部分孩子"不会玩"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园教育模式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在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一日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控之下,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老师的指令做事情,缺  相似文献   

20.
叶琦 《上海教育》2008,(23):47-48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区每年有1000名左右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从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变化、从宽松的活动到严谨的教学的方式变化,许多孩子会出现诸多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